視頻標簽:中國畫的,藝術境界,藝術語言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二美術繪畫第二課《中國畫的藝術境界和藝術語言》遼寧省 - 大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中國畫的藝術境界和藝術語言》教學設計
一、 課標分析
高中美術課標中指出,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觀察、體驗、聯想、鑒別與評論,獲得審美經驗,提高藝術品位的美術活動。課標強調了美術鑒賞對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具有積極促進和提高的作用。 二、 教材分析
《中國畫的藝術境界和藝術語言》是人教版高中美術繪畫教材第二課。屬于該教材中美術鑒賞內容。中國畫相關知識貫穿在學生小學初中各階段美術課堂中,但多在“造型·表現”領域出現,穿插實踐或者欣賞課。而高中階段則更強調深入且具有再創造的“鑒賞”活動。《中國畫的藝術境界和藝術語言》內容較多,結合“謝赫六法”從六個方面鑒賞中國畫藝術。一課時完成難度很大,因此本課講解第一課時“形神兼備和氣韻生動”。 三、 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理解能力。在本節課中,設計教學環節以教師講授作品第一部分為例,學生小組探究完成其他四部分賞析的學習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分析的能力。高中學生也具有相應的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的輔助,因此在美術鑒賞課中,能夠進行學科之間知識遷移。 四、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學習中國畫相關知識尤其學習人物畫的基礎理論。在經典人物畫作品賞析中,知道“形”與“神”的關系、懂得“氣韻生動”是繪畫藝術的最高
目標之一。
2. 在人物畫“圖像識讀”過程中,感知藝術形式、解讀內涵特征,提升“審美判斷”中審美認知素養。
3. 通過多角度的賞析,逐漸改變對“中國畫”概念的理解,體驗中國畫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開始認同并喜愛中國畫獨特的繪畫形式。 五、 教學工具
教材,課件, 圖片,學案,原作等大噴繪長卷。 六、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作品賞析中,關注“圖像識讀”素養、“審美判斷”素養的培養。 教學難點:真正理解“形”與“神”互為表里,相互依存的關系,懂得“氣韻生動”的含義,認識到“氣韻生動”是對“形神兼備”的繪畫理論的發展和提升。
七、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之一,有著自己獨特的畫理、畫法、畫論等,相信同學們在以往的學習中對中國畫已經有一些了解。我們今天來深入學習中國畫的藝術境界和藝術語言,第一課時,形神兼備和氣韻生動。請打開教材17-18頁,通覽教材。
2.從教材文字提煉 ,“寫形”“傳神”“氣韻”等概念。賞析《高逸圖》。 3.單從文字理解難度較大,本節課借助賞析中國十大名畫之一《韓熙載夜宴圖》深度賞析學習“形神兼備與氣韻生動”。
(二) 講授
1. 觀看微課《夜宴圖》,思考回答三個問題:
(1) 畫者為什么畫夜宴圖? (2) 畫面有哪些情節?
(3) 仔細觀察韓熙載表情如何變化?
2. (1) “畫者刻畫夜宴圖的原因”引導學生了解《韓熙載夜宴圖》創作年代背景,知道該作品是默畫人物畫的典范。
(2) “畫面刻畫哪些情節”引導學生了解《韓熙載夜宴圖》分“琵琶獨奏、觀舞、休息、管樂合奏、尾聲”五部分,是連環畫長卷式典范。
(3) “韓熙載表情及心理變化”引導學生全卷整體瀏覽,體會韓熙載身在夜宴貌合神離的矛盾心理,體現了“氣韻生動”的特點。
3. 分段賞析,教師以“琵琶獨奏”為例,首先介紹情節和人物身份,再從“構圖、人物造型”兩方面分析畫面形式。(如圖1)
圖1
4. 學生課堂實踐:學生以組為單位,以教師講授為例,討論其他四個情節的畫
面形式,賞析作品。組長匯報,組員補充。
圖2-5
5. 教師將韓熙載在畫卷中出現的五次羅列在一起,結合創作背景,體會韓熙載細微的神態變化,懂得“氣韻生動”是繪畫藝術的最高目標之一。(如圖6)
圖6
(三) 鞏固練習
教師準備與《韓熙載夜宴圖》原作等大空白噴繪畫卷和人物剪圖,小組合作將屬于同一組的人物拼貼回去,一覽作品原貌。2020年是北京故宮博物院200歲生日,這一年計劃展出館藏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希望感興趣的同學不要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四) 作業
請試一試從“形神兼備和氣韻生動”的角度分析教材中其他作品。 (五) 總結
通過學習和認識中國畫,感受中國畫特有的藝術境界和藝術語言,發現“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傳統藝術魅力。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六) 板書設計 (七)
中國畫的藝術境界和藝術語言
一, 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二, 作品賞析 內容——主題、畫面情節
形式 構圖——聚散遮擋關系 造型——動作、神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