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八課所有的美術作品都一樣重要嗎-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八課所有的美術作品都一樣重要嗎-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
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判斷
——人美版《美術鑒賞》教材 第八課
教材分析 :
首先對教材進行分析,任何美術作品一旦產生就不再屬于藝術家,而是屬于整個社會和觀眾,所以不同的美術作品在不同的社會和觀眾眼里就會有意義和價值上的差異。 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判斷的依據、方法,能嘗試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美術作品的價值和意義的判斷。并能理解判斷的分歧,認識到判斷“兩面性”的和諧統一。
通過正面的啟發引導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使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參與,獲得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一、是使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的依據和方法,并能嘗試對美術作品的價值和意義進行判斷。
二、是使學生理解判斷的分歧,認識到如何實現判斷“兩面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難點;
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的依據和方法的運用,以及如何看待美術作品的價值和意義判斷的分歧,以及理解如何實現判斷“兩面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方法:
講授法、展示法、提問教學法、啟發引導法、探討法。 學生學法:
1、圖片列舉: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根據所展示的作品進行鑒賞,理解作品特點和作品間的差異。
2、引導分析:指導學生主動去分析、評價作品,在參與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自己的主動意識。
3、小組討論:通過各抒己見,互動交流,匯總出較全面、深入的答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
教師: 拋出課題,使學生理解學習如何對美術作品意義和價值的判斷,是美術鑒賞的前提,引出第一個內容。 講授新課:
一、美術作品產生的限制條件
1、地域限制
展示:《國王與王后》埃及、《簪花仕女圖》唐、《圣母子》意大利 提問:從題材內容和形式特點上判斷一下,這些產自于哪個地區?通過分析,總結出:不同的地域產生不同的美術作品,這就是限制美術作品產生的第一個條件:“地域限制”。
2、時代限制
展示:《中世紀壁畫》、《自由引導人民》、《波普藝術》
三幅美術作品分別是15世紀宗教繪畫、19世紀革命題材和20世紀的波普藝術。通過分析,總結出:這三件作品表現了三個時代的不同時代特征,不同的時代產生不同的美術作品,這就是美術作品產生的第二個限制條件:“時代性”。
二、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都意義和價值
1、所有的美術作品都有意義和價值?
展示:羅中立《父親》、淘寶網商品《父親》、展示兒童臨摹《父親》 理解這三幅作品分別具有藝術與文化價值、商業價值和學習價值。總結出:每一件美術作品一旦產生,就具有價值,但這種意義和價值有大小、多寡之分。
2、美術作品“意義和價值”判斷的依據
為了方便學習,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被公認為“重要”的美術作品,“意義和價值”都突出表現在哪些方面。在這個環節通過對中國美術館的藏品進行分析判斷,理解其“意義和價值”都突出表現在哪些方面。
凸顯地域性展示:《往事如煙》、《小戲班子》
這類作品都具有我們中國鮮明的民族特色,突出表現的第一個方面是:凸顯地域性。
凸顯時代性展示:《艱苦歲月》、《地鐵13號線 2011》
兩件雕塑作品都突出了的它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生活風貌,這類作品突出表現的第二個方面是:凸顯時代性。
3
藝術創新展示:《石濤》、《李可染》《吳冠中》
三幅作品題材相同,但風格卻差別巨大,這三幅作品的意義與價值體現了美術另一個重要因素:藝術創新。
總結:被公認為“重要”的美術作品,“意義和價值”都凸顯了時代性、地域性和藝術創新。那么,這三方面也就可以作為我們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判斷的依據。
3、美術作品的價值和意義判斷的幾種方法 品評品鑒式批評 形式主義批評 歷史批評 社會學批評 心理學批評
在此環節要逐一解釋每一種判斷方法的特點, 活動:我是評委
此環節,在所給作品中選出“金獎”作品。通過同學分組討論,選出所給作品中的一幅作為金獎作品。說明獲獎理由,并說明其他作品落選的原因。
運用比較法,使學生理解,美術作品的價值和意義的判斷不是任意的,讓他們嘗試運用之前學習過的判斷依據和判斷方法。 三、如何看待美術作品意義和價值判斷上的分歧?
1、什么導致了分歧?
通過回顧上一個環節活動中,大家對美術作品判斷的分歧和馬遠夏圭的故事講述,得出結論:
符合了我們對題材和圖示的期待、影響面廣、為多數人所認同的,其意義和價值就大。但因為我們每個人對美術作品的期待,掌握的知識,人生的經歷,甚至是性格的差異,都導致了我們判斷的分歧。
2、我們的判斷的兩面性:
通過課件演示,使學生理解我們的判斷呈現出了兩個方面:公允的一面和“自我感受”的一面(分歧的一面)。
公允的一面:是更傾向于美術作品本身。
要尊重公允的一面是因為這樣的評價是建立在對作品及其相關知識的了解之上,這樣的評價更準確,是賦予美術作品一份公平和責任。
“自我感受”的一面更傾向于觀眾自己。
要尊重“自我感受”的一面是尊重“人的重要性“。 此環節要使學生理解如何實現判斷“兩面性”的和諧統一。 活動:判斷“每天的意義與價值”
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理解,對于每天的價值和意義判斷,要尊重“自我”的一面,但也要理解公允的一面,把握公允和自我的平衡,尋求二者的和諧統一。這樣才能是每天充滿意義和價值。 三、歸納總結本課三個知識點。 四、教具準備:電腦課件、投影儀 五、板書設計:
第8課 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判斷
——人美版《美術鑒賞》第八課
一、美術作品產生的限制條件
二、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都意義和價值
三、如何看待美術作品意義和價值判斷上的分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