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4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山東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4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山東省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課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課程標準】
1.概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認識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2.概述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偉大歷史意義。 【課標解讀】
1.學習歷史需要通曉事件發生的的背景、過程及影響。所以結合本課課標的要求,本課以中共誕生為主線構建,學生需要掌握好中共誕生的背景、過程、影響。
2. 分解行為動詞,確定行為條件和行為程度。課程標準的第一個行為動詞是“概述”,即“大略地敘述的意思是對文章或事物的一種概括表達”,所以對于“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的史實”,需要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概括說出其過程。課程標準的第二個行為動詞是“認識”即“主體收集客體知識的主動行為”,對于 “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需要在結合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利用相關的課外素材得出結論,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予以情感升華。
教材分析
一、內容結構:本課講解了五四風雷、中共誕生、國民大革命(高潮北伐)三個子目。
五四運動是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上承辛亥革命,下啟新民主主義革命。
中共的誕生使得無產階級有了新型的政黨,中國革命面目煥然一新,并肩負著中國革命道路探索的重要使命,擔負起中國得救亡圖存和民族復興,因此本課在本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甚至可以聯系到必修一第六七單元乃至必修二、三的相關內容,地位相關重要。 二、重點:能分析五四運動的原因、明確其過程、理解其影響;知道中共誕生史實。
難點:總結中共成立初期對革命道路的探索;探究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教訓。
學情分析
一、知識基礎與能力水平: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本課的有關內容。所以本節課的任務重在能力提升和學科素養的培養上。
首先,需要把當前高考要求的解讀史料、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日常的授課中予以滲透;另外通過各種情景的設置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信息的能力。
其次,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導向作用,授課過程中滲透五四精神、中共的不忘初心,培養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家國情懷”。
最后,通過小組合作見證學生個體的成長,培養其用于探究、批判質疑的理性思維。 二、認知規律:根據由淺入深,由認知到理解,到分析綜合的規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學案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也利于培養和提高其歷史思維能力。
學習目標
一、辛亥革命——共和受挫涌新生
目標一:能說出辛亥革命后(20世紀初)社會階段特征 二、五四風雷——五四風雷路峰轉
2
目標2:能分析五四運動的原因、明確其過程、理解其影響。 三、中共誕生——南湖紅船創新篇
目標3:知道中共誕生史實;總結中共成立初期對革命道路的探索。 四、國民革命——共渡洪流走異路
目標4:總結國共合作過程;記憶國民大革命的發展歷程;探究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教訓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播放視頻
中國共產黨成立95年來,一直“初心未變、為夢前行”,從老軍人眼角深刻的魚尾紋與胸前一排排的勛章回憶起戰火硝煙的年代,開國大典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共產黨員們心手相連締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個個經典的畫面無不體現黨的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紅心。建黨95周年大會上習主席提到:為什么根本扭轉中華民族命運的是共產黨?黨“走過的路”是一條什么樣的路?黨為什么出發?黨的初心是什么?今天我們就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回答習近平之問。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提升學生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上課的主題“中共誕生”和感情基調——“為什么出發”。
二、出示課程標準,解讀課標,展示本節課學習內容
一、辛亥革命——共和受挫涌新生
二、五四風雷——五四風雷路峰轉 三、中共誕生——南湖紅船創新篇 四、國民革命——共渡洪流走異路
【設計意圖】追隨毛澤東的觀點(研究黨史,只從192l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辛亥革命說起差不多,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思辨能力。
三、學習目標分散出示、個個突破
一、共和受挫涌新生
出示目標1:能說出辛亥革命后(20世紀初)社會階段特征
教學設計1:播放視頻、出示文字材料師生合作歸納辛亥革命后的社會狀況。
材料一 時間 近代企業 注冊資金 產業工人 1872—1894 175家 4890萬元
50—60萬人
1895—1913 685家
22340萬元
1912—1919
新增600多家 超過過去總和 200萬人
材料二:因為辛亥革命以后的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興起來了…馬克思主義傳到了中國。
另外1917年蘇俄革命的成功也傳到了中國,使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接受 馬克思主義。 ——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虞和
【設計意圖】:
第一,培養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利用材料,歸納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時彌補專題史的缺點,給學生建立通史的意識。
第二,將本課的三大事件置于20世紀初進行構建,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
二、五四風雷路峰轉目標2:能分析五四運動的原因、明確其過程、理解其影響。
教學設計1:出示圖片了解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史實。活用活用,探究五四運動的背景。設置情景如下:
有人說“沒有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就不會有五四運動”,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設置意圖】第一,注重培養學生把握階段特征分析微觀事物的能力。
第二,給學生建立分析問題的科學思維角度。
教學設計2:飛鴿傳書——五四運動的過程
出示如下情景:請以當時北大學生的身份,給在國外留學朋友寫一封信,簡要介紹祖國正在發生的五四運動。(要求:注意自己的角色情感定位;內容包括五四運動的時間(階段)、口號、中心、主力、結果等,字數100字左右) 【設置意圖】:立足課本,把課本內容當材料,培養學生的信息概括歸納利用能力。
教學設計3: 感悟、弘揚五四精神 情景一:
5月4日,北京學生游行,被北洋政府警察廳捕去三十多人;
6月3日,北京學生數百人上街演講,被北洋政府警察廳捕去近二百人; 6月4日,更多學生上街演講,又有七百多人被捕; 6月5日,又有五千多學生上街游行
如果你的同學被捕,你還敢游行嗎?你會繼續進行斗爭嗎?
情景二:感悟五四精神
如若有人問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么,大概的答詞必然是愛國救國……五四特有的精神是(一)直接行動;(二)犧牲的精神。 ——陳獨秀 五四運動有三種真精神,是學生犧牲的精神,是社會制裁的精神,是民族自覺的精神。學生犧牲的精神萬歲!社會制裁的精神萬歲!民族自覺的精神萬歲! ——羅家倫 愛國行為也不能加暴行于他人! ——梁漱溟 思考現實生活中如何弘揚五四運動? 【設置意圖】:充分發揮歷史的導向作用,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培養年輕一代的理性愛國精神;同時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教學設計4:合作探究:五四運動的影響
五四運動的杰出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不妥協的反 帝國主義和徹底不妥協的反封建主義。 ——《毛澤東選集 》 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學生 釋;工界罷市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 ——1919年6月12日 《上海學聯告同胞書》 五四運動雖然未能達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運動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漸接受世界的革 命思潮,由空想而實際運動,開始了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 ——陳獨秀(1923年) 【設置意圖】:
第一,檢測學生對上課開始時“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這一概念的理解
第二,落實課標明確五四運動對社會變革的影響。同時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
教學設計5:神秘卷宗中的紅色弧光 第一類:
4
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布圖
由工部局警務處長麥高云(K. J. McEuen)呈送總辦利德爾(N. O. Liddell)的報告。《警務日報》是用英文撰寫的,將陳獨秀的名字拼寫為Chen TuhHsu
在“中國情報”一欄中,突然出現長達36行的情報秘聞:“陳獨秀,前北京大學教授,現居環龍路。……陳正于該處安徽籍人士中組織一社團,旨在改進安徽事務并廢除現任督軍……可以確定他并沒有公開卷入到學生動亂中。”
公共租界的密報,探知陳獨秀在1920年8月正在“安徽籍人士中組織一社團”。這些密報雖然未能破解出陳獨秀組織社團的真正意圖,但卻還原出一個重要事實:
1920年8月23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警務日報》(S. M. C. Police Daily Report)
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在上海正式成立,選舉陳獨秀為領導人稱為“書記”
第二類:
1921年5月30日,荷蘭駐滬代理總領事致函上海工部局,通報斯內夫利特(即馬林)和巴爾斯(馬林的同事、印尼共產黨人)這兩名“共產黨人”正在前往上海,務必“密切注意他們的行動”。他還同時“通知中國警察界和公共租界捕房”。
共產國際的幫助
【設計意圖】:利用檔案、文字材料了解20年代上海的紅色弧光,培養學生從檔案史料中挖掘、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南湖紅船創新篇
目標3.知道中共誕生史實;總結中共成立初期對革命道路的探索。 1.【為中共制作出生證明】 姓名 中國共產黨 生日 籍貫 家長 誕生標志 人生理想 (目標)
任務 意義
【設置意圖】
第一,新的情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同時提升學生的基本歷史素養。 第二,通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后結局體會共產黨人的不忘初心。 2.【合作探究】中共初期對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一„„跟著俄國共產黨一同試驗新的方法„„用階級戰爭的手段,打倒一切資本階級,
建設勞動者的國家以至無國家。 ——1920.11.7陳獨秀《共產黨月刊》
材料二„„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材料三: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
產主義的社會„„中國共產黨為工人和貧農的利益„„奮斗的目標是:①消滅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②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 ——《中共“二大”綱領》
材料四:孫文為維護共和,反對軍閥一次又一次失敗,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孤獨;當中國工
人的斗爭一次又一次被軍閥鎮壓,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弱小。所以我們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們叫到一起,達到他們自己的同盟。 ——共產國際 【設計意圖】
第一,在“比較教學”中幫助學生系統的形成中共初期對革命道路的探索。
第二,幫助學生了解中共在幼年時期的在探索中走向成熟,仍然不忘初心,培養其國家認同意識。
四、共渡洪流走異路
目標4:總結國共合作過程;記憶國民大革命的發展歷程;總結國名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教訓。 1.【回顧國民大革命的發展歷程】
2.【情境再現】
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很多群眾誤解北伐又是一場軍閥混戰。請以北伐軍政治宣傳員 身份,向群眾解釋北伐的條件、對象和結果,說明北伐與軍閥混戰不同。
【設置意圖】立足課本,再次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幫助學生養成善于思考、勤于反思的能力。
3.【史學爭鳴】——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 胡喬木:陳獨秀是一個書生, 缺乏政治經驗„„完幻想的,認為只要有群眾運動就行了„„
軍隊不要, 政權也不要, 就專門搞群眾運動
鮑羅廷: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未能集中力量打擊蔣介石,是“當時我們在中國所犯的最
致命的一個大錯誤” „盡管在很大程度上陳獨秀要對中國革的失敗負責任, 但也有其他一些原因。
維經斯基:對中國共產黨所犯錯誤我要承擔很大的責任,我要承擔比中國共產黨領導更大
的責任 。
有人說“若沒有國民黨右派的叛變,國民大革命就不會失敗”。你同意該觀點嗎?請結合材料和所學談談你的理由。
【設置意圖】培養學生的勇于探究的能力,讓其在批判質疑中形成解決問題的理性思維。
為右傾投降主義錯降主義錯誤埋下隱患
陳獨秀和馬林:中國革命目前的任務,只是進行國民革命,國民黨是代表國民革
命運動的黨,主張“一切工作歸國民黨”。
中共三大張國燾等:全體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會
取消共產黨的獨立
性,把工人運動送給國民黨。他們反對全體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主張共產黨與國民黨建立黨外的聯合戰線。
國民黨一大議程一覽表
時間:1924年1月
中心議題:對國民黨全面改組、
實現國共合作政治基礎:新三民主義合作方式:黨內合作
對外政策: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取消帝國
主義在中國攫取的特權
對內政策:反對封建主義保障民權民生主義
6
同時讓學生的小組中體會合作和成長的樂趣。 【目標評價】
1.圖中帶★處反映了20世紀初期某類組織 的分布狀況。它們的歷史作用是 A.促成了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 B.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基礎 C.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 D.掀起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潮
2.“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 少,君與恩銘不老松。”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寫的懷念戰友的一首詩。詩中“四十年前會上逢”指的是哪一次會議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國民黨一大 D.同盟會成立大會 3.1924年之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高潮已過去,而中國正處于國民大革命高潮時期,這是由于
A.帝國主義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 B.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C.中國革命的性質與資本主義國家的不同 D.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
【課后拓展】
利用網絡了解中共誕生95周年相關活動,重走“革命足跡憶黨史”,以回答“習近平之問”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不超過200字)
【設計意圖】回扣主題,適度關注熱點問題;同時培養學生能利用所學解決新情景下的新問題的能力,以便在將來能更好的史論結合,分析問題,從容的應對靈活多變的41題。
四、結束語(音樂伴奏)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是融入血脈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95年前我們黨從南湖上的一葉小舟起航, 一路高歌,披荊斬棘, 用30年時間建國,用30年時間立國, 用30年時間成為大國。 我們堅信未來的30年, 中國必將開啟強國進程,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五、板書設計:
一、辛亥革命——共和受挫涌新生
二、五四風雷——五四風雷路峰轉
新民主主義的崛起 三、中共誕生——南湖紅船創新篇
四、國民革命——共渡洪流走異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