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一次工業革命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課標版必修2第7課《第一次工業革命》-山西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歷史人教課標版必修2第7課第一次工業革命-山西省優課
第7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了解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
2.通過閱讀教材熟練列舉工業革命的成就。
3.通過材料及合作學習歸納工業革命的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4.通過自主學習理解工業革命和世界市場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工業革命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難點:理解工業革命歷史時期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播放視頻《1851年倫敦世博會》,同時一邊講解此次世博會盛況,讓學生身臨其境,深刻感受到英國在工業革命后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 推進新課:
一、概念:(PPT演示)教師重點突出工業革命的實質:工場手工業→機器大工業 二、背景:
【自主探究】: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發生在英國?(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了解英國發生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請一學生回答)
(1)政治前提:資產階級在英國確立統治。
(2)條件:①資金:海外貿易、殖民掠奪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聚了豐厚的資本。
②勞動力: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
③技術: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 ④原料:海外殖民地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⑤市場: 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市場需求擴大。
總之,在當時的世界各國中,只有英國具備了進行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所以工業革命于18世紀中期首先在英國發生。 特別要向學生強調在以上條件中,市場這個條件是工業革命發生的必要條件,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于是生產領域的一場革命便呼之欲出。
三、進程:(學生列舉過程,同時展示圖片)
(1)序幕:在英國各個工業部門中,機器最早在新興的工業部門棉紡織業中采用。飛梭發明后,提高了織布速度,棉紗頓時供不應求,人們開始想方設法提高棉紗產量。1765年,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一次能紡出多根紗線的紡紗機,命名為“珍妮機”。珍妮機問世后引發了紡織生產領域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水力紡紗機、騾機、水力織布機。后來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產領域也紛紛出現了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過渡:此時的機器大多靠水力推動,工廠必須沿河建在有流水落差的地方,而且水力還受到氣候和季節的限制)
(2)關鍵:動力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機。
當時,機械化裝置多使用水力和風力,這制約了機器生產進一步的發展。要發展工業,就必須有新的動力。瓦特經過多年的鉆研,廣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機,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并將其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因此,人們也把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稱為“蒸汽時代”
(3)交通運輸的革新:隨著蒸汽機的發明,機器日益增多,機器大工業生產的產品不再滿足于國內市場,需要銷往更廣闊的世界市場;而工廠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料,這就對交通運輸條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蒸汽機車、蒸汽汽船運用而生。
(4)完成: 1840年前后,英國機器大工業基本上取代了手工工場,率先完成工業革命。 (過渡:工業革命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四、影響: 【師生互動】根據課本第二、三目內容并結合PPT呈現的圖片及材料思考工業革命的影響?(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從生產領域、社會領域、思想領域和國際關系四個角度來分析。 展現材料一: 圖片《紡織工廠的出現》學生得出結論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變化——工廠的出現,隨著機器的增多,傳統的手工工場無法適應機器生產的需要,工廠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工業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資本主義生產制度最終取得了統治地位。
展示材料二: 英國人口結構變化圖(PPT展現)
學生得出結論2:工業革命引起社會經濟結構變化——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相對減少,工業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時,工廠逐漸集中,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工業革命加快了城市化進程(《P31英國就業人口比重》表與“歷史縱橫”)。
展示材料三: 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工業資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漸形成了工業資產階級。工業資產階級逐漸成為資產階級的主導部分。在英國,工業無產階級的歷史是從18世紀后半期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明開始的,到19世紀20年代,英國已有200萬工廠工人和運輸工人,無產階級也正式形成。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為了獲取利潤,無情地剝削無產階級,尤其是對童工和女工的殘酷壓榨,成為工廠初期的普遍現象。因此,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從無產階級一出現就開始了。 學生概況得出結論3:工業革命引起社會關系變化——形成兩大對立的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工業資產階級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各國通過改革,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展示材料四:工業革命后,資產階級的力量有了很大發展,他們對政府的種種陳舊的框框束縛感到非常不滿,覺得自己有力量憑自己的實力在市場上一爭高低,過去,政府給某些大公司以特權,并進行保護的政策,大大約束了他們的手腳,他們希望可以自由經營、自由貿易和自由競爭。
學生得出結論4:思想領域:自由主義思潮盛行
展示材料五: 大洋洲是我們的牧場,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們的牛群,秘魯送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流向倫敦。印度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而且我們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種植園遍布東印度群島。”
資產階級榨取著世界市場,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國度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
性的了。
學生得出結論5: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 展示材料六:圖片,英國進入工業急速發展期,倫敦工廠所產生廢氣形成極濃的灰黃色煙霧。 學生得出結論6:環境污染嚴重
教師突出:工業革命對環境造成污染,給我們現代化建設帶來啟示:發展經濟應與環境保護同時進行,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最后學生總結工業革命的影響。
五、擴展:18世紀末逐漸向歐洲大陸、美國擴展
19世紀中期及稍后,法國、美國等相繼完成
【師生互動】工業革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1)歐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受外國在華企業的誘導,中國近代工業產生(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3)先進的中國人萌發“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本課小結:板書列出提綱,師生一起總結本節課知識點。 布置作業:課本第33頁本課測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