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4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廣西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4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廣西省級優課
人教版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課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教材分析
1.課標要求:
①概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認識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②概述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偉大的歷史意義。 2.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教材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崛起的情況:五四風雷、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啟下的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它促進中華民族的新覺醒,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國共合作領導的國民大革命運動掀起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初次高潮。
學情分析
1.初中教材中五四運動、中共誕生、北伐戰爭是重點,學生對此應還有印象,但認識大多停留在表層,沒有形成系統、深刻的認識。
2.已經有部分同學加入了共青團,對“五四”和“中國共產黨”的含義已經有了思想上的認識。 3.高中學生的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烈,分析能力、辯證思維也明顯增強。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和過程,認識到它們對中國革命的重大意義。 2.掌握國共合作實現的基本史實。
3.了解國民革命和北伐戰爭的開展,理解國民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播放相關視頻再現歷史、分析史料等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和獲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列表比較、總結歸納的方法,區別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等概念。
3.通過讓學生自覺參與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鍛煉思維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五四運動、國民革命運動的學習,培養學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報效中華的愛國情操,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五四風雷;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
難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
2
教學過程
導入:民主革命概念的解讀 一、五四風雷 (一)原因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播放電影《建黨偉業》提出問題:青年學生們為什么這么激動? 由此引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6頁的導言的第一目內容,復習巴黎和會、“二十一條”等概念。 2.根本原因:北洋軍閥的專制統治激化了社會矛盾
問題探究1:有人說“沒有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就不會有五四運動”,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給學生一定的探究討論時間,倡導合作互動,老師要適當地給予鼓勵和提出意見。 展示材料:
材料一:1912年~1919年,全國田賦增加了七倍;鹽稅、煙稅、酒稅增加了三倍;印花稅增加了六倍。 材料二:北洋軍閥統治下的中國社會:
材料三: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債100多次,債權國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國,以中國的銀行、礦山、交通、稅收、國庫券、期貨為擔保。
提出問題:根據材料分析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
由學生分析一戰期間北洋軍閥政府的內外統治情況,由此得出北洋軍閥的專制統治促使國內階級矛盾激化是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
(二)經過
1.爆發:時間、口號
2.經過:兩個階段、兩個中心與主力
材料展示從學生到工人到各階層,從北京到全國到南寧都參與此次救國行動。
總結分析,得出結論:學生的愛國行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上海的“三罷”斗爭把五四運動推向了高潮。
(三)結果:取得初步勝利 ①釋放 ②罷免 ③拒簽 播放電影《我的一九一九》“顧維鈞在和會發表拒簽演說”片斷,展示當時的報紙刊登的拒簽消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問題探究2:中國為什么能夠拒簽和約?五四運動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學生發言后,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的分析問題,特別注意提醒學生辯證地認識北洋軍閥的統治。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總結五四運動的意義。
(四)意義:
1.性質: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2.特點: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
3.作用: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礎; 4.影響: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老師:學習了五四運動的內容,請你概括出五四運動的精神核心。新時代,在仍然復雜的國際環境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前,我們年輕的一代需要如何傳承“五四精神”? 引發學生自由討論發言,鼓勵學生的多向思維,借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指導他們將“五四精神”歸納成8個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展示材料:《曾經有過那么一群人》文字及圖片,引出中國共產黨。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一)誕生條件
1.經濟基礎: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壯大 2.階級基礎: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3.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并同中國工人運動日益結合; 4.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
5.組織基礎:陳獨秀、李大釗開始進行建黨活動。
播放電影《建黨偉業》相關片斷,結合教材,和學生一起回顧中共建黨的概況。 (二) 誕生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1.時間、地點: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興南湖游船 簡要說明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的由來。 2.代表:13人
簡單介紹參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后來發生的變化,了解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黨員的質量,以此來維護它的先進性、革命性。
3.主要內容:
①通過黨綱,確立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
②奮斗目標:用革命軍隊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 ③中心工作: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④選舉成立領導機構:成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書記。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8頁中[歷史縱橫]的內容,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后的主要活動。
展示課堂練習:中國共產黨“一大”綱領:“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分消除的時候,直到階級斗爭結束為止,即直到社會區分消除為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所有制,沒收和征用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工具。”
綱領規定了黨的奮斗目標是①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 ②消滅私有制 ③實行無產階級專政④建立公有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結合當時中國國情,可以看出這個綱領的缺陷是 ①走城市中心論的革命道路 ②照搬蘇聯經驗 ③把資產階級當作革命的對象 ④只注重工人斗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總結:中共“一大”還沒有真正認清中國國情,把復雜的社會矛盾簡單地看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1922年召開的中共“二大”則明確地認識到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明確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3.意義: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問:“新”在哪?引導學生與以往的資產階級政黨相比,然后總結: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新型的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代表著更廣大人民的利益,以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有更明確、徹底的革命綱領。因此,在中國民主革命進入艱難境地之時,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過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中國革命帶來了新的希望,但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逐漸認識到了工人階級力量的弱小。特別是二七慘案的教訓,使中共認識到單靠工人階級單槍匹馬、赤手空拳很難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我們來看教材[學思之窗]中給我們的兩段材料,思考這兩個問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與國民黨合作?它們采取怎樣的合作方式?
引導學生閱讀、概括國共合作的原因、條件、標志、意義等內容。解釋國共合作的方式:黨內合作。 三、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一)國共合作
4
1.原因:敵人力量太強大 2.條件:
①二七慘案使中共認識到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②中共“三大”的決定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③共產國際的指導。 3.合作方式:黨內合作
4.標志: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1924年1月)
5.意義:反帝反封建的工農運動蓬勃發展,國民革命運動高潮迅速到來。 (二) 北伐戰爭——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潮
過渡: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很多群眾誤解北伐又是一場軍閥混戰。請以北伐軍政治宣傳員的身份,向群眾解釋北伐的目的、對象和概況。
請學生上臺介紹,配合展示《中國國民黨為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宣言》、《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和相關圖片,歸納掌握北伐戰爭目的、條件、對象、勝利進軍等主要內容。通過師生回顧北伐戰爭中涌現出的葉挻等英雄人物,學習他們為民族獨立進步而戰的斗爭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1.目的: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中國
2.條件:①政治:國共合作的實現,廣州國民政府的建立;②軍事:國民政府整編國民革命軍;
③后方基地: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
2.時間:1926~1927年
3.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4.結果:①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的反動勢力;
②國民政府中心由廣州遷到武漢(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 ③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根基。
過渡:正當北伐戰爭勢如破竹,高奏凱歌之時,1927年春夏的中國,黑云壓項,血雨腥風,形勢風云突變,中國革命由設法跌入谷底。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來閱讀課文69頁。
5.失敗
(1)標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我們應該站在革命的觀點上,立即拋棄相互間的懷疑,不聽信任何謠言,相互尊敬,事
事開誠,協商追行。政見即不盡同,然如兄弟般親密,反間之言,自不得乘隙而入也。 —— 陳獨秀
材料二 馬林和陳獨秀:中國革命目前的任務,只是進行國民革命,國民黨是代表國民革命運動的黨,主張“一切工作歸國民黨”。
材料三 北伐勝利進軍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根基。列強開始尋找新的代理人,他們看中了國民黨右派蔣介石……。
問題探究3:有人說“正是因為國民黨背信棄義,才導致大革命失敗。”你認為呢?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提醒學生正確理解“失敗”的含義,最后歸納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2)原因:①中外反動勢力的支持;
②國民黨右派的背叛;
③陳獨秀堅持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革命的領導權; ④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
(3)教訓:①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 ②必須掌握革命的武裝,堅持武裝斗爭。
老師:國民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已經給整個中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革命還在繼續……
播放紀錄片《國民革命運動》片斷,營造情境氛圍。 【課堂小結】
五四風雷——標志著新民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中國共產黨成立——帶來中國革命的新面貌
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促成中國革命的新高潮
【板書設計】 一、五四風雷 (一)原因 1.導火線: 2.根本原因: (二)經過
1.爆發:時間、口號
2.經過:兩個階段、兩個中心與主力
(三)結果:取得初步勝利 ①釋放 ②罷免 ③拒簽 (四)意義: 1.性質: 2.特點: 3.作用: 4.影響: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一)誕生條件 1.經濟基礎: 2.階級基礎: 3.思想基礎: 4.外部條件: 5.組織基礎:
(二) 誕生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1.時間、地點: 2.代表:13人 3.主要內容: 3.意義:
三、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一)國共合作 1.原因: 2.條件:
3.合作方式:黨內合作 4.標志: 5.意義:
(二) 北伐戰爭——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潮 1.目的: 2.條件: 2.時間: 3.對象: 4.結果: 5.失敗 (1)標志:
6
(2)原因: (3)教訓: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