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兩極世界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
第八單元 第25課 兩極世界的形成
【課標要求】
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
【教材分析】
《兩極世界的形成》屬于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專題《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本單元的主題是從多極化趨勢這一特定角度出發,探討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發展變化問題。本課所講述的“兩極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國際關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多極化趨勢的出現”的重要歷史背景。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在初中九年級下學期已學習和了解冷戰的基本史實,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知識掌握程度不夠扎實,遺忘較多,而且知識零散,缺乏系統性。
高一學生對國際熱點問題有較強的興趣,同時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對問題往往會有獨特的見解。
在初高中轉變過程中,歷史學習方法有很大的改變,高一學生在初中習慣于對歷史知識的事實性知識的學習,缺乏探究與合作意識和自學的基本技能。
【教學目標】
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具體表現。通過對歷史資料的閱讀與分析,加強對“雅爾塔體系”和“冷戰”等概念的理解,提高獲取歷史信息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概括冷戰興起的綜合因素和美蘇兩國對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措施過程中,學習運用歸納比較的方法深入認識歷史問題。在合作探究美蘇“冷戰”對二戰后國際關系發展影響的過程中,學習從多維視角、辯證、客觀地認識歷史問題的方法。
3.從現實走進歷史,再從歷史回到現實,培養學生歷史與現實結合的意識;通過對“冷戰”的反思,增強和平意識和人文精神,引導學生認同“存異”和寬容的態度與價值觀,和平與合作才能實現國家間的共贏。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美蘇“冷戰”對峙的措施及表現。 教學難點:“冷戰”狀態下的美蘇關系及對國際局勢的影響。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緊扣專題主線,整合教材內容,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首尾呼應的同時,加深學生對“冷戰”的深層次的認識和對當代國際關系的思考,升華本課的教學立意。通過多元材料的提供,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探討兩極格局的起源;通過“冷戰可以避免嗎?冷戰發展的主旋律是什么?冷戰的長效影響有哪些?”層層遞進的環節,加深學生對冷戰的認識,逐步深入進而理解當代國際關系從兩極到多極的發展趨勢,認識到和平、發展、溝通、合作應是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的主題。
【教學策略設計】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本課內容特點和學生學情,重點采用:
“情境教學策略”——整合多種課程資源,讓學生走進歷史,感同身受。 “合作探究策略”——讓生生合作,師生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知識網化策略”——教學過程中適時總結和歸納,建立結構化的知識系統。
2
“興趣導引策略”——關注歷史情境的設計,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變生澀為通俗。
“問題解決策略”——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設計】 教 學 進 程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活動目標及說明
導 入 新 課
進入情境:
呈現《雅爾塔會議三巨頭》圖片
生: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
引導得出:為了消滅納粹德國這一共同目標,促使蘇美英在戰時結成了盟友關系。
學生結合丘吉爾的話:思考,丘吉爾為什么會有如此的感嘆?
生:美蘇強大了,英國等其它力量衰落了。 描述情境:從浩瀚的宇宙中遙望地球,它是那么的寧靜、祥和!而在現實生活中,沖突、戰爭、恐懼、死亡與人類如影隨形,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為了戰勝法西斯國家,美英蘇等國在戰時結成了盟友關系。1945年2月,在蘇聯黑海之濱的雅爾塔,蘇美英首腦再次會晤,商談最后階段的策略,對歐洲以及世界未來進行安排,這是當時會議的照片,屏幕上出現的這三位人物是誰?
這其中的一位卻感覺這樣坐在一起很尷尬,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我的一邊坐著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這會是誰呢?
大家想想丘吉爾為什么如此感想呢?
二戰后期,通過雅爾塔等國際會議達成的協議,確立了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雅爾塔體系,它奠定了戰后世界兩極格局的框架。兩極世界伴隨著“冷戰”的興起而逐步形成。
什么叫冷戰?它是
5
你認為“馬歇爾計劃”是否達到了一箭多雕的目的?
生:穩定了西歐經濟以及資本主義制度,控制西歐。
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遏制了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 „
材料三 北約的標志 北約的性質是什么?
北約是美國遏制蘇聯,稱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蘇聯的軍事政治集團。
2. 閱讀史料,結合教材,提煉關鍵知識點
3.歸納“兩極格局”某方面成因
4.總結展示
B 蘇聯 材料一 “戰后初期即斯大林執政時期蘇聯的對外政策可概括為‘安全帶’政策„„蘇聯過分地考慮了自己的安全和民族利益„„蘇聯以保證‘西界安全’為由,通過簽訂邊界條約,割占了東歐國家大片領土。”
——摘自吳于廑等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
材料二 1947年成立情報局(地圖)
主歸納:馬歇爾計劃促進
戰后歐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穩定了資本主義制度,加強了資本主義世界的聯系,形成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聯盟。
引導學生認識:馬歇爾計劃對于美國一箭三雕:“扶植、控制了西歐;擴大了進出口貿易,形成以美國為核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圈;遏制了蘇聯和共產主義的發展。
教師過渡:馬歇爾計劃的提出和實施邁開了冷戰的堅實一步,隨之而來的是政治和軍事上的行動。
總結過渡:杜魯門主義是政治上對蘇聯“冷戰”的宣言,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在經濟上的實施。而在軍事上的對抗則是成立北約。(出示圖文,學生閱讀、思考)
引導得出:采用戰爭手段之外的一切手段,目的是遏制蘇聯和社會主義國家。
過渡: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將西歐納入美國經濟、納入美國對抗蘇聯的軌道上。那么,蘇聯采取了怎樣的應對措施呢?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形成蘇聯為主導的封閉的經濟體系。世界經濟割裂為一分為二,形成兩個經濟體系,這不利于世界的發展。
培養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能力:政治的對峙對經濟的影響,適當的聯系必修二“戰后資本主
6
材料三 參加華沙條約組織國家地圖
材料四 參加經互會國家地圖 請問答:蘇聯對外政策的出發點是什么?措施有哪些?
出發點:維護二戰期間取得的成果。 措施:成立情報局,成立經互會,參加華沙條約組織,閱讀經互會的旗幟及宗旨,成立經互會。影響:形成蘇聯為主導的封閉的經濟體系。世界經濟一分為二,形成兩個經濟體系,這不利于世界的發展。
總結:“兩極世界”及其成因研究
學生到黑板上地圖前將美蘇采取的對峙措施選貼上去。
選貼措施。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美蘇從盟友成為對手的原因?
學生閱讀書本P119“北約和華約對峙示意圖”、P120“學思之窗”認識北約和華約的建立對冷戰的影響。
學生結合示意圖,自主總結歸納,美蘇冷戰的措施(表現)。 原因:(國家利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對立;美蘇推行霸權主義;蘇聯大國沙文主義;冷戰思維;英國的推波助瀾等)
:
學生閱讀書本,指出蘇聯采取了怎樣的應對措施。思考,美蘇在經濟領域的對峙會對世界整體經濟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總結:戰后歐洲不僅在政治上形成兩大陣營,在經濟上也出現兩種對立的體系,斯大林稱之為:一個社會主義世界市場,一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在冷戰的起源問題上,英國的作用不可小視,決不甘心做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冷戰的興起與英國的推波助瀾不無關系。而首先撒下不和種子的是丘吉爾。
教師歸納:丘吉爾的鐵幕演說發出“冷戰”的最初信號,揭開了“冷戰”的序幕,而杜魯門主義則標志美蘇“冷戰”全面開始,成為美國對蘇聯發動全面“冷戰”的宣言書。美蘇關系進入了對抗階段。
過渡:(通過問題的提出):冷戰是美蘇兩國及其控制下的兩大陣營的對峙,這種對峙又給予整個世界(國際關系)怎樣的影響呢?出示PPT“兩極格局”及其成因研究3.兩極對峙下的國際關系
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
第3問學生較難得出完整的結論,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圖思考,進而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
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興趣。
7
研究主題:“兩極格局”及其成因研究
3.兩極對峙下的國際關系?
出示:全面冷戰、局部熱戰圖示 C德國
學生分小組活動探究(確定主題,布置研究任務)
1. 閱讀史料,結合教材,思考問題,提煉關鍵知識點
1.為何建柏林墻? 材料一(圖片) 2. 為何拆柏林墻? 材料二(圖片)
3. 柏林墻給世界留下了什么?
材料三 大約一半的德國東部居民和三分之一左右的西部居民對德國實現完全融合表示懷疑„„而表示愿意到西部去生活的東部居民也只有37%。
——摘自竇小文 李巖 2004年《世界新聞報》
2.歸納“德國分裂”某方面成因
3.總結展示
E組:朝鮮戰爭 越南戰爭 出示《朝鮮戰爭形勢示意圖》、《越南戰爭形勢示意圖》,結合教材和所學知識,分析戰爭原因和影響。
F組 “古巴導彈危機” 材料一 漫畫《古巴導彈危機》
生:這是一幅廣為流傳的漫畫,畫中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在掰手腕子,兩人各自坐在導彈上,緊張得滿頭大汗,古巴導彈危機確如漫畫所示,是美蘇兩大國最高領導人在較勁。從危機產生到化解的整個過程中,
學生自主歸納總結:教師引導:冷戰是對抗的思維、對峙的行動
引導學生分析德國分裂的原因(美蘇冷戰);影響(德國分裂、局勢動蕩、危機不斷)。
引導學生分析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影響:半島危機歷史根源、亞美人民災難、美國反戰運動、亞洲局勢動蕩。
教師:美國對古巴革命的敵視,促使古巴倒向蘇聯。肯尼迪政府對古巴的封鎖和破壞,也是誘發赫魯曉夫冒險的原因之一,卡斯特羅原本無意將其領土提供給任何國家建立軍事基地,但是兩大陣營對立的冷戰時代使他別無選擇。古巴導彈危機
培養學生思考國際問題的宏觀視野,認識:在美蘇“冷戰”影響下,一些地區和國家出現了分裂(如朝鮮);“冷戰”和兩極格局之下,也有局部戰爭,它造成了一些地區和國家的動蕩(如朝鮮、越南)。
培養學生在品味漫畫中形成“觀察——概括”的良好習慣,力求教學形式的活潑和內容嚴謹的契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