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抗日戰爭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6課抗日戰爭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6課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教學設計
——探究歷史,思考現實
一、教學目標
本課的課標要求是:列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據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 設定為: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七七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抗戰、日軍侵華的滔天罪行、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事實。
(2)理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原因及過程;比較分析抗戰初期兩個戰場的抗戰;全面分析抗戰勝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作用;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
(3)運用:結合當前時事分析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思考戰爭給中日兩國帶來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播放宣傳片和圖片,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抗日戰爭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軍侵華和中國軍民抗戰這兩方面的問題;通過提供材料讓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和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學習本課歷史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中日關系,激發學生的歷史使命感,樹立強國之志。
(2)中國人民的抗戰是“全民族的抗戰”,通過本課學習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國共關系。 二、教學準備
搜集與抗戰相關的圖片、影視資料和相關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體課件,制作學案。 三、學情分析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分兩課來介紹抗日戰爭的史實,所以學生對抗日戰爭的主要史實比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高中教學要在引導學生回顧抗日戰爭的基本史實的基礎上,加強對抗日戰爭勝利原因和歷史地位及以史為鑒、思考現實的理性思考,讓學生正確理解戰爭,樹立珍惜和平,尊重生命的意識。
四、重點、難點
重點:日軍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戰、抗戰勝利的原因和地位。 難點:理解抗戰中國共兩黨的關系,如何處理今天的中日關系。
五、教學過程 1、視頻導入
播放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宣傳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有效注意。
2、講授新課(板書課題) 提問,請同學們說說你所了解的抗日戰爭?在同學們回答問題的同時進行板書書寫。(見本課板書設計)
(1)日本侵華原因
史料分析,培養學生閱讀材料、提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2)日本侵華步驟
結合地圖梳理日本侵華過程,即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偽滿洲國——華北事變——七七事變,指出日本有局部侵華變為全面侵華,七七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得出結論,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3)日本侵華罪行
2
展示南京大屠殺、潘家峪慘案和731部隊的史料和圖片,配以教師的文字敘述,說明日軍在侵略戰爭過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理解戰爭帶給人類的危害,懂得和平的重要性。同時通過日軍的暴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并為本課最后分析中日關系做鋪墊。
(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板書為全民族抗戰)
由日軍的滔天罪行過渡到中日兩國的民族危機成為當時的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戰。PPT展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即中共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初步形成——國民黨發表“國共合作宣言”,正式形成。
(5)合作抗戰
國民黨開辟正面戰場,防御階段組織四次會戰,并指出四次會戰意義,分析四次會戰失敗原因——片面抗戰路線。
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運動戰、地道戰等靈活戰術配合正面戰場,1940年發動百團大戰。全面抗戰路線。
引入探究問題:有人說:“國民黨是積極反共,消極抗戰”,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給學生補充兩則史料:
史料一: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華民國政府軍發動大型會戰26次,重要戰斗1117次,小型戰斗28931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321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毀機2468架。海軍艦艇損失殆盡。
國民黨先后有74名將軍戰死在沙場,其中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等8名上將;吳克仁、馮安邦等32名中將;鄒紹孟少將、王鳳山等32名少將。
——據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整理
史料二:第三次長沙會戰就是一次很典型的戰役。會戰于1941年12月開始時,正適日本偷襲珍珠港;會戰于1942年1月中旬日軍敗退結束之際,正適美英法蘇中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日軍在此次戰役中傷亡5萬人,為歷次會戰所罕見。……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在中國戰場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攻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軍隊的勝利格外引人注目。會戰后不到20天,美國國會宣布中國適用租借法案,撥款5億美元,給中國作為信用貸款。
——陸靜《從高考抗日戰爭的試題反思教學》
學生討論后回答,最后教師總結——國共兩黨在抗戰中分工合作,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兩個戰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教師展示九三閱兵時連戰和習近平合影,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和習近平合影,引導學生體會出兩岸統一是歷史必然,統一還需要時間。
3
國民黨開辟國外戰場,組織赴緬遠征軍,支援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展示地形圖和史料,結合地理知識和教師講述,讓學生體會遠征軍路之難、任之重,更好的理解抗戰勝利表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6)抗戰勝利
教師展示圖片,陳述抗戰勝利的史實,學生據此分析抗戰勝利的意義。關于抗戰勝利原因設置猜謎語的環節,激發學生興趣,在課程過半后吸引學生注意,克服疲勞。設置課后思考題讓學生總結抗戰勝利的原因,培養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素養和文字表達能力。
(7)思考現實
由日本認為戰爭失敗原因是“屈原”引出日本對戰爭罪責的否認,舉出否認的典型事例——篡改教科書和慘敗靖國神社,在此基礎上展示我國人民對日本政府和民眾行為的態度即仇視和主張武力征服,引導學生如何處理中日關系,得出結論理性愛國,國恥不能忘,民族當自強。再引導學生思考戰爭帶給我們什么?通過日本軍人人性的扭曲,中國人民生命隕落,財產毀滅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圖片、史料,讓學生體會戰爭帶給交戰雙方的都是痛苦,誰也不能幸免于難。引導學生懂得珍惜和平,尊重生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