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四第六單元 第2課《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四 第六單元 第2課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四 第六單元 第2課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了解詹天佑等科學家的主要事跡,認識他們對社會發展所作的貢獻。 〖教材分析〗
選自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選修四第六單元中的第2課。本課教材主要從幼童留學生,中國人自行建造第一條鐵路,為中國鐵路事業鞠躬盡瘁三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詹天佑如何成長為鐵路工程師及報效祖國的經歷。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獨立,是這本書的最后一個單元,與其它單元的課程聯系也不深。 〖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的是高二文科班學生,通過初中三年、高一和高二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儲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掌握了一些解決歷史問題的方法,也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高二文科生,對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有所了解,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解讀歷史人物、歷史事物的能力有待提高。本課通過學生已學知識、人物年譜和相關材料的解讀,讓學生感悟詹天佑個人的成長與國家命運是緊密聯系的。 〖素養目標〗
1、 通過情境設置,材料解讀,展現詹天佑一生的主要活動,讓學生體驗詹天佑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從而確立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2. 通過問題探究,分析晚清鐵路事業受阻的原因。
3. 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科學評價歷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歷史人物置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具體分析,尤其要關注個人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重點難點
重點:詹天佑為中國鐵路建設所做出的貢獻。
難點:晚清鐵路事業受阻的原因;詹天佑的個人成長與國家命運之間的關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式:學生探究、分析式教學、師生互動教學 教學用具:
1、 采用PowerPoint課件方式輔助教學2、書籍等直觀教具 教學用具: 導入新課:
展示環島高鐵圖片,建設國際旅游島和自由貿易區離不開交通的便利,而我國最早自行設計修建的鐵路最早就是本課的中心人物,詹天佑所修建。 (設計意圖:) 推進新課:
探究一:閱讀教材,說出詹天佑的個人經歷。 ◎(出示)《詹天佑年譜》1861年 出生于廣東南海 1872年 12歲赴美留學
1878年 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丘屋高中,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鐵路工程科 1881年 學成回國
1888年 任中國鐵路公司津沽鐵路幫工程師
1890年 完成施工難度較大的灤河大橋,在工程界嶄露頭角 1905年 出任京張鐵路總辦兼總工程師 1909年 京張鐵路通車 民國初年 任川粵漢鐵路會辦、督辦
1913年 任交通部技監,主持川粵漢鐵路工程
1919年 出任協約國“聯合監管遠東委員會”技術部委員,并與帝國主義斗爭,竭力維
護中國鐵路主權。同年,逝世。
(師)依據這個年譜,我們將本課內容分兩個部分來講,第一部分是求學之路,第二部分是 職業生涯。 (設計意圖): 探究二: (素材2)兩則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一面讓出洋幼童學習西方語言、文化、科技等知識,一面要求幼童學習漢語 和四書五經、國朝例律、圣諭廣訓,向他們灌輸三鋼五常等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以達到“中 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目的。
材料二:幼童門非常容易“美國化”,不愿穿中式服裝,尤其是那根拖在腦后的長辮子,既 麻煩,又常遭人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辮子剪掉,見清廷長官時再弄一根假辮子裝上,對學 習四書五經等失去興趣,對煩瑣的封建禮節也不大遵守了。還特別好動,經常出沒于籃球和 足球場上,詹天佑等人還組織了棒球隊。負責管理留美幼童的清廷守舊官僚視幼童的這種新 變化為大逆不道,清政府對他們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最后不得不以1881年將幼童凄然撤 回而告終。 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中反映了清政府讓幼童出洋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說明清政府的目的達到沒有?試結合材料說明。
4、你認為這種教育目的會不會子在幼童身上產生中學與西學的矛盾? 5、“幼童出洋”局面為何僅維持了10年左右時間?
(答案提示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鞏固清朝統治。學習西方技術,搞洋務運動。 (答案提示2)沒有;留美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裝,把辮子剪掉,對學習《四書》、《五經》等 失去了興趣,不大遵守封建禮節。
中學:培養滿腹儒家經綸、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封建奴才 西學:掌握科技,具有獨立人格,向往自由、民主的公民 中西社會性質、教學目的的不同……
探究三: 分析阻礙近代中國鐵路發展的制約因素 (素材2)四則材料
材料一:“鑿我山川,害我田廬,礙我風水,占我商民生計”。——李鴻章
材料二:“貴國貧窮,既無筑鐵路之器材,亦無筑鐵路之人才。以君之學識,如應聘美、英,當可宏圖大展;閣下之生活亦可豐裕。”
材料三:甲午戰后中國鐵路事業的格局為之一變……至1911年,中國共建鐵路8200公里, 其中帝國主義直接投資修筑的鐵路占46%,貸款建筑的鐵路占40%,中國人自建的鐵路僅 1200公里,只占14%。 ——周積明《最初的紀年——中國早期現代化研究》
我們都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要致富,先修路。”修建鐵路的經濟價值很好理解,那“杜外人之覬覦”是指什么?(抵制列強侵略)列強為什么要覬覦中國鐵路?來看這一則材料:
鐵路所至,即其兵力與移民之所至,而附近之礦產,亦為彼所有。故分得土地之多少,即以所得路線之多少為比例。——《云南》(《中國國民立國之根本大計》1908)
師:你從中讀到了什么?(兵力所至、礦產開采、瓜分土地)也就是說,鐵路對于列強來說,具有重大的經濟、軍事價值,是列強侵略中國的工具。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三和所學知識,分析阻礙近代中國鐵路發展的制約因素。 (答案提示)
①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②帝國主義覬覦中國路權 ③思想觀念封閉落后
(修鐵路會破壞風水,損傷地脈等) ④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技術人才 ⑤工程設施落后
歸根結底,近代中國鐵路事業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 過渡:“西方國家雖富,那是外國,我要學習其先進的科學知識,卻不能眷戀其物質生活享受;中國雖貧雖弱,她卻是生我養我的祖國,現在更需要我回去貢獻所學,把她建設得富強起來。如不以所學報國,我何以對得起祖國人民與家鄉父老?”
探究: 職業生涯
1.學非所用(1881-1888) 2.回歸專業(1888-1919)
3、灤河工程,初顯身手
探究:師:請注意,灤河大橋在什么情況下修建?
(英、日、德工程師相繼失敗)有什么貢獻?(中西結合,運用新式氣壓沉箱法建造橋墩,是19世紀末中國最長的鐵路大橋)灤河大橋使詹天佑在鐵路事業上初顯身手,他的才干與成績,第一次得到了國際工程界的承認,1894年他入選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員,是中國工程師入該會的第一人。
過渡:那當時在覬覦京張鐵路的主要是哪兩個列強?(英、俄)結果怎樣?(雙方都認為應該由自己來修,爭斗不休,后來達成協議互不插手,讓中國人自己去修)真不管了嗎?(不是,他們認為中國人不可能修成如此艱巨的京張鐵路,坐等中國在技術、經費上求助于他們)是的,當時外國媒體上有的說“中國能夠修這條路的工程師尚未誕生于世”,有的說“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要過五十年才能實現。”他們為什么會這么說、這么想?
當時中國修建鐵路面臨哪些困難?請同學們看這則材料:
京張鐵路全長200多千米,沿途大部分是高山峻嶺,“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橋梁,路險工艱為他處所未有”,中國人修建京張鐵路的消息傳開后,一些西方人諷刺說:“中國人能夠修建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甚至攻擊詹天佑“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表示:“我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
師:這么難修,為什么要修呢? 詹天佑在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布夫人的信中說:
PPT:如果我失敗了,那就不僅是我個人的不幸,而且是所有的中國工程師和中國人的不幸。 ——詹天佑《致美國諾索布夫人》
師:京張鐵路的修建,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這條鐵路自身的命運,也關系到中國鐵路事業的命運,還關系到中國近代化的命運。你說,這條鐵路要不要修?該不該修成?(要修,必須修成)光有激情的口號、美好的理想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用行動來證明:中國人,行! PPT:人字形線路視頻
探究:我們就從剛才提到的著名的人字形線路說起,“人”字形線路是如何打造的呢? PPT:
師:這就是“人”字形鐵路,是京張鐵路中的一段,從這張圖上看,你對
京張鐵路的直觀感覺是什么?(要經過許多山脈,地勢高低落差大,修建難度比較大) 師:這樣的設計可以將線路的坡度降低至28‰,隧道也由原測的1800米縮短為1091米,而且工程費用還可節省10萬兩白銀,施工的強度和難度也相對降低了。以后見之明來看,坡度還是太大,限制了火車的運載量。但就當時條件而言,不僅要考慮降低坡度、縮短隧道,又要節省經費、考慮工期,還要考慮地形條件。人字形線路可以說是不得已的選擇,也是一種從實際出發、行之有效的方案和巧妙利用地形、因地制宜的杰作。人字形鐵路的修筑,成為京張鐵路的一個創舉,在當時的國際鐵路界也是屬于最先進的線路設計。
師:僅有優越的線路設計是不夠的,只有按時完成施工并使施工質量嚴格地達到設計水平,才是真正地完成京張鐵路的修建。詹天佑將總工程師辦事處移設到南口——建筑工地的最前沿,立下決心,不打通四條最艱難的隧道,不完成關溝段工程,就決不回北京。他日夜在工地一線奔波忙碌,關心到工程建設的每個細節,在開鑿八達嶺隧道時采用了直井施工法解決
隧道施工困難,他甚至親自參加繁重艱苦的勞動。為了解決工程中的難題,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塞外常常是狂風怒吼,黃沙滿天。一不小心就會有墜入深谷的危險。詹天佑經常對工作人員說:“技術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點含糊和輕率。歷經四年艱苦奮戰, 1909年9月24日京張鐵路全線建成通車,比政府要求提前一年多,較預算節省356774兩,修筑成本只有其他鐵路的40—50%。
——《詹天佑》
師:京張鐵路的成功修建也引起了西方工程界的極大關注,這一年詹天佑入選為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員,是中國工程師入選該會第一人。不久,又入選為英國皇家工商技藝學會會員。詹天佑在沒有使用洋債、洋匠的情況下成功修建的京張鐵路,以鐵的事實有力地回應了列強對中國人的歧視、輕視、蔑視,為個人,也為中國贏得了尊嚴與榮譽。
京張鐵路的修建過程體現了詹天佑怎樣的精神?
過渡:PPT: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探究:為中國鐵路事業鞠躬盡瘁——晚年
師:此后詹天佑又做出了哪些貢獻?(修建京張鐵路、支持保路運動、爭取中東鐵路權益)1919年詹天佑因病去世,他為中國鐵路事業奉獻了一生。
探究:作為青年學生的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好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的關系? 1.國家命運是影響個人業績的重要因素。 2.留學教育的推動作用。
3.修筑京張鐵路,自主創新和愛國主義精神。 4.個人的人格魅力與主觀能動作用。 臨終遺言:
“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粵漢路沒有修通,南北大干線無法建成,初建全國鐵路網的夢 想破滅,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段 鐵軌,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師)詹天佑一生為中國鐵路事業盡心盡職,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了表彰和懷念詹天佑 對中國工程界的卓越貢獻,我國于1999年設立了中國土木工程界的最高獎項——“詹天佑 獎”。這是后人對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歷史地位的最好詮釋。” 結尾:
今天我們的探討雖還不夠深入,但有幾點體會是深刻的,那就是詹天佑的愛國情懷、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我的理解是:“人”字一撇一捺。就“人”而言,一撇
是品德,一捺為才能;立人應以德為先,才與能作支撐。就“人生”而言,一撇是順境,一捺為逆境;順境時乘風破浪,逆境時絕不沉淪。詹天佑就是這樣做的,他正是以其赤誠的愛國情懷、高尚的品格、卓越的才能,為中國鐵路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用其一生的時間寫就了一個大寫的人。
祝愿各位都能打造自己的出彩“人”生。 【課堂練習】
1.鴉片戰爭后,不少仁人志士遠涉重洋,奔赴歐美、日本等地尋求新知,對中國社會的發展 起了積極作用。中國近代第一次大規模的出國留學運動開始于( ) A兩次鴉片戰爭期間B洋務運動期間C19世紀末20世紀初D俄國十月革命后 2.中國人獨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條鐵路是( ) A京張鐵路B唐胥鐵路C粵漢鐵路D吳淞至上海的鐵路 3.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時,面臨的困難局面有( )
①沿線重巒疊嶂,面臨許多技術難題②修路工具簡陋,缺乏現代化的施工設備 ③清政府嚴令按時通車,且處處掣肘④外國人冷眼旁觀,且不斷進行輿論攻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1919年,詹天佑在擔任協約國“聯合監管遠東鐵路委員會”技術委員時,為爭取國家利 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主要表現在( )
A取消了協約國對中東鐵路的共管權B中國收回了對中東鐵路的管理權 C阻止了日本獨享中東鐵路利權的企圖D中國工程師可以被中東鐵路聘用 (作業)
看電影《詹天佑》,結合本課,為詹天佑寫一份人物評價。
【教學反思】
1.本課特點之一,就是用必修已學知識,聯系選修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歷史人物的成長歷程與國家命運是緊密聯系的。
2.本課特點之二,就是借用“人物年譜”,從“求學之路”和“職業生涯”兩個維度讓學生感知人物的成長歷程,這樣既貼近學生現實,也有利于學生展望未來。
3.本課特點之三,運用文字材料使詹天佑這個歷史人物更加立體,更加鮮活,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加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