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蒸汽的力量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蒸汽的力量》高中歷史人民社版全國優質課-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蒸汽的力量》高中歷史人民社版全國優質課-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英國工業革命:前提條件、過程、結果;工業革命的擴展;工業革命的影響:對英國、對世界、對中國;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形成的關系。
通過課文中第94頁、第97頁的圓形圖和柱狀圖,培養學生閱讀文字材料的能力;
歸納工業革命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分析工業革命和中國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從背景、過程、意義等方面形成英國工業革命的概念,再從工業革命的擴展、工業革命的影響等諸方面形成工業革命這一概念。為實現這一目標,使用材料學習法,即運用已有的知識,歸納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運用思辯學習法,思考工業各部門之間的聯動關系,運用分析、綜合、比較等抽象思維對此進行加工,與老師與同學進行交流,使自己的理解接近真實現客觀,以達到深刻理解和認識歷史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的精神,堅持求真務實,創新的科學態度;知道中國目前還比較落后,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和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觀點。
2學情分析
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本課的主要興趣在于對于機器的認識,工業各部門之間的相互聯動關系。
已有知識狀況及學習需要:
初中歷史教材中有《“蒸汽時代”的到來》一課,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了解了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在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和改進如珍妮機、蒸汽機和火車等。在此基礎上,學生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工業革命的擴展和工業革命的影響。
學習行為: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問題,踴躍參與課堂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意見,從而培養自己的合作意識和欣賞、尊重他人的意識。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英國工業革命的過程和意義
難點:工業革命的影響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英國工業革命:前提條件、過程、結果;工業革命的擴展;工業革命的影響:對英國、對世界、對中國;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形成的關系。
通過課文中第94頁、第97頁的圓形圖和柱狀圖,培養學生閱讀文字材料的能力;
歸納工業革命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分析工業革命和中國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從背景、過程、意義等方面形成英國工業革命的概念,再從工業革命的擴展、工業革命的影響等諸方面形成工業革命這一概念。為實現這一目標,使用材料學習法,即運用已有的知識,歸納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運用思辯學習法,思考工業各部門之間的聯動關系,運用分析、綜合、比較等抽象思維對此進行加工,與老師與同學進行交流,使自己的理解接近真實現客觀,以達到深刻理解和認識歷史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的精神,堅持求真務實,創新的科學態度;知道中國目前還比較落后,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和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觀點。
4.1.2學時重點
工業革命的過程和意義
4.1.3學時難點
工業革命的影響
4.1.4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謎語導入
導入新課: 猜謎語導入
遠看像道墻,近看一排房。
走時快如飛,腳下雷聲響。
(打一交通工具)
謎底:火車
活動2【講授】教師講授
觀看圖片
內燃機火車 蒸汽機火車
教師提問:圖中展示的蒸汽機火車是什么時候發明的呢?
學生回答:工業革命
教師過渡:對!就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三課“蒸汽的力量”。
板書 第三課 “蒸汽的力量”
教師提問:我們在初中已學過有關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內容,請同學們想一想,什么是工業革命?
教師用PPT展示“什么是工業革命”并加以講解: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指的是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過渡到采用機器的資本主義工廠制度的過程。
教師提問: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哪個國家呢?
學生回答:英國
教師提問:為什么首先發生在英國呢?第一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哪些成就?它又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這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
探究問題1: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發生在英國?
師生互動: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請同學們想一想,假想你是一位企業家,現在投資辦一個工廠,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學生紛紛發言,最后由一位同學做總結歸納:資金、技術、勞動力、市場。
作為一個國家進行工業革命,除了這些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一個重要的政治前提,那就是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英國最先進行工業革命,就是因為英國最先具備這些條件。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完成導學案第二頁合作探究一:“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發生在英國而不是在其他國家”小組合作探究五分鐘,再由小組小黑板展示2分鐘,教師選一個小組修改并講解,其他小組互改。
活動3【活動】學生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一: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在英國發生而不是在其它國家?
材料一:歐洲直通印度新航線的開通和美洲大陸的發現,以及環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國的對外貿易迅速增長,進一步刺激了英國羊毛出口業和毛織業的發展。羊毛價格不斷上漲。養羊業成為獲利豐厚的事業。大批農民被迫出賣土地,或遠走他鄉,或到處流浪,陷于極端悲慘的境地。莫爾在《烏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責這是“羊吃人”。
材料二:從16世紀開始,英國積極進行殖民擴張,海外市場擴大,有利于資本的原始積累.有一個英國的手工工場主聲稱:以后我生產的呢絨恐怕供不應求了.
材料三: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也不能再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 ——馬克思、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
材料四:發達的工場手工業時期的技術積累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導學案和教材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背景。然后,小組展示。
活動4【講授】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
教師歸納:
前提:自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以后,英國的政局一直相對穩定,同時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保駕護航,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成為英國工業革命的政治保障。(18世紀,資本主義制度的進一步發展,英國社會穩定)
資金:海外貿易、殖民掠奪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聚了豐厚的資本;
技術:手工工場日益興旺,生產技術進一步發展;
勞動力:圈地運動提供了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
市場:殖民擴張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直接原因)
活動5【講授】工業革命的過程
教師提問:工業革命首先是在什么行業之中進行的?
師生互動:工業革命首先在新興的棉紡織業中進行。
過程評價:觀看PPT“棉紡織廠的困惑”引出:“需要是發明之母”。棉紡織業引發的技術革命。1733年英國人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速度,棉紗供不應求,人們開始想方設法提高棉紗產量,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次能紡出多根紡線的紡紗機——“珍妮機”,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成為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
教師過渡:珍妮機的出現引發了紡織部門的一系列發明創造,同時也引發了其他生產領域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第一次工業革命重要的科技發明有哪些?
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1.開始部門:英國新興的棉紡織業業,標志:英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 “珍妮機”。它的出現引發了紡織生產領域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94至95頁,飛梭不是真正的機器,第一臺真正的機器是珍妮機。珍妮機的出現是棉紡織業第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使紡織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機的發明,一般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在英國各個工業部門中,機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國傳統的工業中,而是新興的工業部門棉紡織業中。
英國棉紡織機器的發明
年代
成果
發明人
1733
飛 梭
凱 伊
1765
珍妮紡紗機
哈格里夫斯
1769
水力紡紗機
阿克萊特
1779
騾 機
克隆普頓
1785
水力織布機
卡特萊特
教師提問:這一時期的棉紡織機器存在什么局限性?
師生互動:這些棉紡織機器的動力都是水力,從而使工廠的建設必須在靠近河流的地區,限制了工廠的發展。這就要求擺脫限制的新動力的出現。改良蒸汽機的發明填補了這一空缺。
2.動力革新:1785年,英國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機。(工業革命中最偉大的發明,從此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問題情境:蒸汽機比起人類原來使用過的原動力相比,它有哪些優越性?
蒸汽機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②動力強大;③便于機器的使用和推廣。因此,人們也把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稱為“蒸汽時代”。
3.交通運輸業的革新: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
完成: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拓展:英國——歐洲大陸、美洲、日本
活動6【活動】工業革命的影響
導學案合作探究二
小組合作探究,再小組展示結果,教師適當點評、講解并歸納總結。
探究二:工業革命會給世界帶來什么變化呢?(結合教材和材料)
材料一: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有驚人的發展。以英國為例,從1770年到1840年,每個工人的日生產率平均提高20倍,英國的原棉消耗量從1800年的5200萬磅,增加到1840年45590萬磅。 生鐵產量1720年為25000噸,1840年增至139640噸。煤產量1770年為260萬噸,1836年增至3000萬噸。
材料二:1760年,英國5萬到10萬人的城市只有一個, 1851年達到13個,而且1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經有7個。特別是新興工業城市的發展迅速,如曼徹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國的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城市人口總和已經超過農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達到 50.2,初步實現了城市化。
材料三: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指出:“新生的工業能夠這樣成長起來,只是因為它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廠代替了作坊,從而把中等階級的勞動分子變成工人無產者,從前的大商人變成了廠主;它排擠了小資產階級,并把民間的一切差別化為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對立。”
材料四: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提出了“勞動價值論”,反動國家對經濟的任何干預,主張經濟自由放任,實行自由競爭,自由貿易以及勞動、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材料五: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示意圖 機器時代的享受
探究二:工業革命會給世界帶來什么變化呢?(結合教材和材料)
材料一: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有驚人的發展。以英國為例,從1770年到1840年,每個工人的日生產率平均提高20倍,英國的原棉消耗量從1800年的5200萬磅,增加到1840年45590萬磅。 生鐵產量1720年為25000噸,1840年增至139640噸。煤產量1770年為260萬噸,1836年增至3000萬噸。
材料二:1760年,英國5萬到10萬人的城市只有一個, 1851年達到13個,而且1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經有7個。特別是新興工業城市的發展迅速,如曼徹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國的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城市人口總和已經超過農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達到 50.2,初步實現了城市化。
材料三: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指出:“新生的工業能夠這樣成長起來,只是因為它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廠代替了作坊,從而把中等階級的勞動分子變成工人無產者,從前的大商人變成了廠主;它排擠了小資產階級,并把民間的一切差別化為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對立。”
材料四: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提出了“勞動價值論”,反動國家對經濟的任何干預,主張經濟自由放任,實行自由競爭,自由貿易以及勞動、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材料五: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示意圖 機器時代的享受
活動7【講授】工業革命的影響
教師展示答案,并加以適當講解。提醒學生根據答案對自己的探究結果查缺補漏。
1、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生產組織形式:工廠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
傳統的手工工場無法適應機器生產的需要,工廠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工業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資本主義生產制度最終取得了統治地位;
手工工場與工廠的比較:
⑴相似點:①都是資本主義不同時期的生產組織形式,因而都是以雇傭工人的勞動分工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大生產。
②都采用分工協作的方式提高生產率。
⑵不同點:①手工工場以手工操作為主,而工廠主要運用機器大生產;(本質區別)
②手工工場的雇傭工人往往是在較分散的狀態下生產,而工廠的工人則相對集中;通過上述可見,工廠比手工工場更能提高勞動生產率。
3、經濟結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相對減少,工業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
4、社會關系:形成兩大對立的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完善了資產階級代議制。
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工業資產階級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各國通過改革,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5、社會意識:自由放任經濟思想盛行,加快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步伐。
對內,希望進一步擺脫封建束縛,要求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重商主義被自由放任政策所取代。對外,加快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步伐。
6、促進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7、環境污染問題
活動8【作業】課后思考
【拓展延伸】
想一想:工業革命是如何推動世界市場形成的?
想一想: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是什么呢?
導學案“拓展延伸”作為課后作業,提醒學生課后思考并提交作業,教師批改。
活動9【作業】課后作業
【練習鞏固】
1.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是
A.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B.海外市場的擴大 C.科技知識的積累 D.殖民掠奪積累的大量資本
2.英國最早開始工業革命的生產部門是
A.毛紡織業 B.棉紡織業 C.絲織業 D.機器制造業
3.在19世紀上半期,歐洲流行著這樣的說法:“史蒂姆[Steam]是英國人。”對這句話的準確理解是①當時使用蒸汽機的都是英國人②以蒸汽為動力的機器都是英國發明的③當時的英國已廣泛使用蒸汽機④蒸汽機的出現是英國工業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 ④ D.③④
4.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機對工業革命的最大影響是
A.用自然力代替人力作動力 B.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
C.促進了英國重工業部門的大發展 D.使機械化生產突破了自然條件的限制
5. 工業革命的影響包括
①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③帶來環境污染 ④有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工業革命的顯著特征是
A.雇傭關系取代師徒關系 B.手工工場取代手工作坊
C.機器生產取代手工操作 D.生產高速發展取代緩慢增長
7. 工業革命時,技術變革中影響最深遠的是
A.火車的通行 B.手搖紡紗機的出現
C.蒸汽機的改良 D.飛梭的出現
8.在英國,1811年從事農業、林業和漁業的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1/3,1831年占1/4,1851后降至1/5以下。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進程加速 B. 農業機械化的實現
C.對外移民的增加 D.工業化的快速推進
9、19世紀初期,當蒸汽機車轟鳴奔馳的時候,衣冠楚楚 [學科網(www.zxxk.com)--國內最大的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的紳士、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人民同擠一列火車,還得到處給別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拍手稱快:“我看到火車真高興,我想封建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進科技( )
A.極大地沖擊了社會關系 B.擴大了社會交往的范圍
C.改變了落后的社會制度 D.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