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專題三第三單元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第一課時)廣西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專題3 第三單元 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第一課時)
【知識與技能】
1.通過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線的分析,學會簡單有機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2.通過合成路線的評價,了解有機物合成的基本原則。 3.熟練書寫有機合成過程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翻轉課堂模式的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與預習新知識的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交流與表達的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3.通過小組展示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小組自評與互評,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形成縝密的學科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有機合成的魅力與奇妙。 2.滲透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引導學生在傳承的同時力求創新。 【核心素養】
1.常見有機物的衍變關系 烯―→醇―→醛―→羧酸―→酯 2.合成中正向、逆向思維
【教學重點】簡單有機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有機物合成的基本原則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講授法、小組合作討論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白色卡紙、水性筆等。
【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展示“納米小子”有機分子的結構簡式: 提問:大家想知道它是如何合成的嗎?萬丈高樓從地起, 讓我們先學習最簡單有機物的合成。 一、簡單有機物的合成
提出問題:以乙烯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的路線①中:
思考:①采用了哪種合成方法
②該合成路線中,官能團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代表回答并板演官能團的轉化
教師總結:除了官能團發生轉化,碳鏈也增長了。官能團的轉化及碳鏈的增長是有機合成的關鍵,也是有機合成的魅力之所在,希望平時的練習中多體會,多關注。
過渡:合成乙酸乙酯還有另兩種路線,見課本P81:圖3-21。 思考:依據有機合成的基本原則,選出最佳合成路線。 學生代表回答并分析理由 過渡:掌握了有機合成的基本方法和原則,讓我們來嘗試一些簡單有機物的合成。 小組合作1:
以淀粉為原料合成乙酸,請設計出有關的路線圖。路線圖示例如下:
小組展示:相互比較合成路線的異同,闡述各自的合成思路。 教師總結:哪種路線最佳?我們從觀看視頻中尋求答案。 觀看視頻:古法釀醋
教師總結:淀粉為原料合成乙酸,最后一步是加醋種發酵而得,我們的理論要聯系實際。剛才我們在重走前人之路,希望你們不斷學習、積累,傳承的同時,努力創新,讓世界更美好!讓我們再次迎接挑戰:合成聚氯乙烯 小組合作2:
以食鹽、水、乙炔為原料合成聚氯乙烯,請設計出有關的路線圖并寫出各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小組展示:派一個小組闡述合成思路。
小組提問:未完成的小組向已完成的小組提問,相互討論解決問題。
教師點評:合成中用到電解飽和食鹽水,在工業上稱之為氯堿工業,可以產生重要的工業原料,是可以實現的。 課堂小結:談一談你的收獲(引導:從課堂的收獲,印象最深的環節或困惑展開) 教師小結:本節課同學們掌握了簡單有機物的合成方法,掌握了有機合成的基礎知識,有機合成的道路還很長,我們到《有機化學基礎》這本書還要展開深入的學習,我們一起共同努力!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學習了“烴—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這一知識主線后,以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為例,引出簡單有機物的合成。在對知識形成網絡的同時,學會簡單有機物合成的基本方法思路。
在課堂設計方面,采用翻轉課堂的模式:課前錄頻講解有機合成的概念、方
3
法、原則,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課堂運用方法進行訓練,發現問題不斷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成思維,培養學生感受合成的魅力及創新意識,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知識回歸生活生產。有趣的“納米小子”有機分子帶領學生走進課堂,例題的分析讓學生感受有機合成的魅力,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小組合作,成果展示,風采各異,誰對誰錯,交給化工生產說了算,讓課堂達到高潮。再次挑戰,有機與無機相聯系,小組自評與互評,共同提高。一節課下來,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老師創設舞臺,讓學生施展發揮,課堂氣氛融洽。學生的表現可圈可點,除了預生成,更多的驚喜讓我意想不到:乙醇變乙酸用酸性高錳酸鉀;電解飽和食鹽水擔心能耗大;還有學生給學生解答問題......正是這些課堂中的真實情景,產生解決問題的需求,不斷推動課堂前進。我想,課堂的真實性是本節課最尤為寶貴的地方。
成功捕捉了學生的閃光點,但在應對課堂預生成之外的一些問題的處理,還是有做的不夠之處。如在用淀粉合成乙酸的設計時,有學生提出乙醇變乙酸用酸性高錳酸鉀這一方法,沒有及時分析優點與缺點,徹底釋疑。這也要求自己平時多閱讀,多積累,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拓寬知識面。另外,課堂中語言不夠簡練,語言口語化等,需要在平時課堂中不斷改進規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