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活需要法律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版七年級上冊第九課生活需要法律-伊寧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版七年級上冊第九課生活需要法律-伊寧市第七中學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與法律相伴;了解法律產生的過程;體會法律對生活的作用,認識生活與法律的關系;了解我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懂得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對生活與法律關系的學習,能夠體會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通過對法治的學習和思考,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思維能力和對問題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興趣;學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樹立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治的意義。 教學難點:法律的產生和本質。
【教學方法】討論、合作探究、情景分析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談話法
今天與大家一起聊聊法律。說到法律你知道生活有哪些法律? (學生回答: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
小結:國家為什么制定這么多法律?法律和我們有什么關系?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生活需要法律》 【講授新課】
一、 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教學方法:每個問題提出后、兩人合作討論、按座位依次回答
(一)法律與生活-生活離不開法律
活動一: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一定要有法律嗎?舉例說明如果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么樣?這說明什么?
(特別強調:生活需要法律,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生活中的各種社會關系,不僅需要依靠道德、親情、友情來協調,而且需要法律來調整。法律不僅服務于人們的當前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
說一說:只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嗎? (提示:國家治理、行政管理等)
教師總結:法律是治理國家的重器,為我們的成長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穩定的空間。法律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可有人卻這樣認為:
(二)法律與個人-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活動二:議一議:只要不違法、布惹上官司法律就離自己很遙遠。 (提示:每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法律已深深嵌入我們的生活,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法律保護我們) (三)權利義務相伴一生
活動三:材料分析(多媒體出示此材料及問題)
李華參軍前是個勤奮學習的學生,2014年復員后到電廠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評為縣人大代表。他每月寄800元錢給鄉下年邁的父母,并自覺交納個人收入調節稅。
說一說:材料中的李華享有了哪些權利?履行了哪些義務?這個材料說明什么?
李華的經歷 享有的權利 履行的義務 勤奮學習 受教育 受教育 參軍
依法服兵役
電廠工作
勞動
勞動
被評為縣人大代表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自覺交納
依法納稅
教師小結:在我國,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權利與我們相伴一生,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歸納總結:
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法律與個人相伴一生
二:法律的腳步 【自主學習】
讀一讀:P86-88頁 找一找:歸納出問題
要求:把探究的問題、答案記在課本上。 【你問我答】
要求:同座位將自主學習的問題、同座位交流一問一答全班交流。回答的學生說明頁數。
小結: 原始社會沒有法律
法律的產生和本質
法治就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老師的問題】:書面的知識我們認識了、你還有什么問題嗎?老師【我有問題】
考考你:法律產生以后,人類走上依法治國道路了嗎?為什么? (沒有、認治)
[合作探究1]有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說明什么?古代統治階級的話就是法律 現在社會也是這樣嗎?(不是--法治) [合作探究2] 法治與法制有什么區別?
(提示:法治就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
法治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法制是對國家的法律制度的簡稱 )
[合作探究3]你期待的法治國家是什么樣的? (政府:清正廉潔,依法行政
法院:公平公正
社會成員: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覺遵守法律規定,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依法維護國家利益 ) [合作探究4]
《夏書》曰:昏、墨、賊、殺;皋陶之刑也,請從之。(釋義:"昏":自己做個壞事而竊取他人的美名;"墨":貪得無厭、敗壞官紀;賊:肆無忌憚地殺人,這三種罪都要處以死刑。)——夏朝 禹刑
任何一個去偷牛、綿羊、豬、山羊的人, 如果它屬於神或者屬於皇宮, 這個扒手將為此付賠上三十倍的代價; 如果他們屬於國王的自由民, 他只需付十
倍的代價 ; 如果這個扒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付款,他將被處以死刑。
——《漢謨拉比法典》 兩則材料說明什么?
(法律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
[探究與分享 5] 近年來我國推進法治建設的舉措有哪些?
6月有一批新規將正式實施: *網絡運營者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販賣50條公民個人信息可入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 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禁止高毒農藥用于食用農產品--《農藥管理條例 [合作探究6] (多媒體出示)
早晨8點多,張女士剛起床,就聽見院里一片嘈雜:原來是他們院子
一個老爺子由于年歲已高,反應稍慢,騎自行車稍稍碰了一條小狗,牽狗人不依不饒,非得逼老爺子賠償。張女士看到情況就下了樓,問清了碰狗的時間后,對牽狗那人說:“第一,我們需要你出示合法的養犬證。第二,您遛狗的時間不對,有關法律規定是晚7點以后至第二天早7點之前!”聽了張女士的話,牽狗人也自覺理虧,搭訕了幾句就走了!
思考: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示?明白什么道理?
提示:我們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矛盾和糾紛,不僅需要依靠道德、親情、友情來協調,而且需要法律來調整。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們知道了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明白了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了解了法律的產生過程和法律的本質;懂得了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明確了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離不開法律,從今以后,我們要做到認真學法、懂法、自覺守法,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
【教學反思】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收獲兩點 一是:備好學生、研究學法。為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備課中重點:如何學?為此第一部分針對書本內容以提問為主引導學生感受、思考、形成認識、按座位回答問題、人人思考、人人參與、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第二部分。概念性問題比較多、以“找一找”、“你問我答”的多種活動方法、培養學生自己閱讀的能力、歸納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時老師作
為學習伙伴與學生一起參與其中、采用“我有問題”的方法拓展性出示材料、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思考問題、學會運用知識、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二是多種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適合學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法律的本質、法治的含義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幾個知識點比較難懂,結合情景材料展示問題、啟發學生多思考、多討論,給學生多理解的時間和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注重拓展、開拓學生眼界。學生對近年來我國推進法治建設的舉措有哪些?認識不多,但通過多媒體展示介紹了解我國依法治國的步伐,對國家立法、新出臺的法律加深了解。 \
【板書設計】
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法律與個人相伴一生
生活需要法律
原始社會沒有法律
法治的腳步 法律的產生和本質
法治就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