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節奏與旋律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節奏與旋律》廣東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節奏與旋律-廣東省級優課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節奏與旋律》教學設計
珠海市紫荊中學黃微媚
課題 第七課 《共奏和諧樂章》——節奏與旋律 單元 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七年級下冊
學習 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樹立大局意識、集體觀念,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反對小團體主義;堅持“民主”“和諧”“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能力目標 提高處理集體與小群體之間矛盾與沖突的能力;提高在集體生活中人際交往的能力;提高對復雜事物理行理性分析、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知識目標
了解不同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小群體產生的因素;小群體的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小團體主義。
重點 小群體的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小團體主義。 難點 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小團體主義。 學法
生活化學習,主體式參與
教法 主體參與式教學、體驗式教學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活動一:學生根據7個基本音符哼出老師給的簡譜并猜猜是什么曲目——《歡樂頌》
活動二:聽伴奏猜猜是什么曲目——《茉莉花》 1、如果我們將《茉莉花》的幾個節奏隨機插入《歡樂頌》的旋律中,會出現什么情況?
2、將某一個旋律中的音符強行融入另一個旋律中,容易使旋律不和諧,那么要保持旋律的和諧,需要怎么辦呢?
學生分析:“節奏”與“旋律”的區別。 提示:“節奏”相當于一個“小群體”,“旋律”相當于一個“集體”。(引入新課)
學生聽伴奏猜曲目。
感知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培養學生音樂涵養。
講授新課 活動一(多媒體展示)——楊洋的煩惱
梳理一下楊洋在不同集體中的角色,共有多少種,分別是哪些角色?
通過事例,,尋找角色,為處理角色沖突奠定基
思考:生活中的“你”,一定也遇到不少類似的問題,大家和楊洋一起想想辦法,怎樣處理好這些角色之間所發生的沖突。
目標導學一:我在多個集體中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這些角色分別對應承擔了哪些責任?
如:學生的責任、子女的責任、朋友的責任、公民的責任、班長的責任、合唱指揮的責任„„
我們同時屬于多個集體,每個集體都有自己的旋律。在不同的集體中,我們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
活動二(多媒體展示)——幫楊洋出謀獻策
本周六街道三個訓練通知?該如何安排或或取舍?理由是什么?
提示:當遇到班級、學校等不同集體之間的矛盾時,我們應從整體利益出發,自學地讓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
思考:上面的“我”有哪些角色和責任? 如果你遇到類似的情況,會怎么處理? 提示:(處理辦法)首先分析事例中的合理與不合理需要 、近期與長期需要,其次通過對比找出優勢需要,然后協調處理好各個角色之間的關系,最后再對角色進行整合,解決問題。
分析處理整個事情的過程是形成自我積極情感、頑強意志、挫折耐受力的過程,在感受中成長。
所應遵循的原則: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個人利益服集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
具體方法示例: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找準
個人在不同集體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學生各抒己見,按自己的興趣愛好、時間緊迫或者
責任輕重區分
礎。
通過讓學生梳理自己在不同集體中的角色,不同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
讓學生了解個人節奏和集體旋律沖突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通過對比,引導學生明確保持旋律的和諧需要個人調整自己的節奏。
通過討論分析方式,引導學生在真實體驗中,找到處理角色沖突的方法和應該遵循的原則
1.擇其重要性、緊迫性選擇。 2.建議對時間作調整。
3.參加其一,利用其他時間對其他任務補充加強。
從而明白我們不斷調節適應角色的過程,是我們自身不斷成長完善的過程。
活動三(多媒體播放視頻)——唐耘熳醫生事例
唐耘熳是怎樣處理“醫生”和“女兒”的 角色沖突的?
學生分析:作為“醫生”,唐耘熳有治病救人的責任;作為“女兒”,她有盡孝的義務。 老師分析:當這兩個角色發生沖突時,唐耘熳選擇了先治病救人再回家盡孝。這是根據事情的緊迫程度和自己的職業操守的選擇,贏得了大家的尊敬。
小結:1.
當自己的節奏與集體的旋律和諧時,我們就可以順利地融入集體。
2.
當自己的節奏與集體的旋律存在差異時,就會產生不和諧旋律,影響集體和諧。
為了保持旋律的和諧,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節奏,與集體保持步調一致。
活動四:(多媒體展示)——情景分析
情境一:小倩兩周前給校長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結合自己所在班級存在的問題, 提出改進學校工作的建議。她的做法得到校長的肯定,卻遭到一些同學的譏諷, 有人甚至認為她“出賣”了班集體。
情境二:小鑫昨天上學遲到了,被學校值周生
學生分組對事例進行辯論。
學生思考
通過初中生在集體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啟發學生思考如何正確地維護集體的利益,處理好不同集體之間的關系,更好地促進集體的發展和個人的成長。
“逮”個正著。她“靈機一動”,故意報錯自己的班級。有的同學說:“小鑫真棒!維護了我們班的榮譽。
一、二組的同學對情境一展開辯論。 正方觀點:小倩同學“出賣”了集體,損害了班集體利益。
反方觀點:小鑫同學沒有“出賣”集體,維護了班集體利益。
三、四組的同學根據剛才一、二組同學的辯論方式,對情境二展開辯論。
正方觀點:不應該告訴老師,會損害班集體利益。
反方觀點:應該告訴老師,維護了班集體利益。 提示:情境一、二中正方觀點是不對的。在集體生活中,要學會正確認識集體利益,運用正當的途徑正確維護集體正當利益。要避免集體主義在生活實際中被泛化、虛化,導致對集體主義、集體利益的錯誤理解。
集體利益指人們所在集體的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
集體利益≠小團體利益。
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尊重和保護集體利益,每個成員的個人利益才能得以保障。
一旦作出選擇,我們就應該義無反顧擔起應負的責任。
小結:我們在不斷調整自己的節奏中學習過共同生活,在解決不同集體的角色沖突中學習過集體生活,讓自己更好地融入集體,感受集體生活帶給
回答。
學生進行情境表演。
借助角色沖突情境,啟發學生聯系生活,進行情境遷移,幫助學生面對類似情境找出解決沖突的方法。 。
我們成長的快樂。
目標導學二:集體中的小群體 活動一:(多媒體展示圖片)班級集體照
思考:1.形成這些小群體的原因是什么?
2.這樣的小群體有何作用和意義? 學生討論交流發言。 (提示)
原因:在小群體中,彼此相互接納,相互欣賞,找到自己的位置,體會到歸屬感和安全感。
作用和意義:
在小群體中,彼此相互接納,相互欣賞,找到自己的位置,體會到歸屬感和安全感。
在小群體中,我們與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在與 同伴的交往中學習交往,在與同伴的互學共進中增長才干。
學生閱讀“相關鏈接”,分析小群體的數量和特點。
由幾個或十幾個人組成。
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親密的友誼。 活動二:生活分享:(多媒體圖片展示)你生活中的小群體。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教師訪談。)
小群體的存在會發揮積極作用還是消極作用?說明理由。
提示:當小群體的節奏融入集體生活的旋律時,小群體成員就能感受到集體生活的美好,更愿意積極參與集體的建設。當小群體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時,其成員就會產生與小群體之外的其他
學生討論
交流回答。 學生閱讀“相關鏈接”回答。
教師對學
生進行訪談。
了解小群體產生的因素,作用及意義。
培養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訪談方式,幫助學生辯
證地認識小群
體。
同學的矛盾和沖突,甚至與集體的共同要求產生矛盾和沖突。
活動三:(多媒體展示事例)——周鄒和他的“哥們兒”
學生猜想討論:對于以上事例中的“哥們兒”小團體,你怎么看?
提示:
如果沾染上江湖義氣,會將自身利益置于集體利益之上,淪為小團體主義。如果任其蔓延可能導致違法犯罪。
如果能做到不為成見所“擾”,不為人言所“惑”,明辨是非,堅持正確行為。發展下去將會成長一個和諧的小群體。
在生活中,小群體≠小團體(小幫派),小群體易產生積極作用,小團體易產生負面效應。我們應該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小團體主義。
在集體生活中,我們面對矛盾和沖突,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我們學習過集體生活的經歷,也是促進集體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過程。
活動四:(多媒體視頻)——《人民的名義》和網友給李達康做的表情包圖片 1、網友為何紛紛被李達康圈粉?
2、達康與易學習是同事,且幫助過李達康,李達康為什么從未推薦過他升官?
提示:真正的友誼是朋友、摯友之間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在艱難困苦中,在共同的奮斗和追求中,由于互相幫助和支持而建立的一種美好感情。“哥們兒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上刀山,下油鍋”,
學生點評。
幫助學生區分小群體和小幫派,認清“小幫派”的危害,從而啟發學生對小團體主義和集體主義關系的深入認識。
通過對集體瑣事的分析,幫助學生認清集體發展現狀,考察集體的教育效果。
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講義氣,結團伙。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友誼觀,廣交朋友,同時要樂交諍友,不交損友。分清正當的友誼和“哥們兒義氣” 。
課堂小結
(多媒體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學生活動:列舉能夠體現“和諧”內涵的詞語。 小結: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之一,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個體差異,正確對待生活中角色的沖突、矛盾,建設和諧集體、和諧社會。禮之用,和為貴。
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