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集體生活,成就我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集體生活成就我》-廈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集體生活成就我-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集體生活成就我”教學設計
義娟(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一、教學背景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內容,教材將集體生活視為學生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園地,從在集體中涵養品格和在集體中發展個性兩個角度,分析集體對學生成長的作用。教材的立意,不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教育,注重培養個人的責任擔當,同時著力發掘集體對個人成長的價值,強調集體對學生個性的豐富與完善,引導學生學會過共同生活,使集體主義教育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二)學情分析
初中生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從對師長的依賴慢慢走向獨立,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個性化需求。集體生活為初中生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平臺,通過在集體共建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把握機遇,自主發展,不僅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而且能為個人的成長提供鍛煉自我、展示個性的平臺,在集體中更容易產生歸屬感。對于初中生,學會過集體生活,培養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可以使自己更加熱愛同學、班級、學校,為將來進入社會做好準備。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熱愛集體,培養自覺遵守集體共同規則的意識;
2.增強個人在集體生活中的價值感和責任感,認同集體主義原則。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在集體共建中勇于擔當的觀念與能力; 2.提高在集體生活中人際交往的能力;
3.提高在集體生活中自我察覺、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三)知識目標
1.知道集體對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 2.懂得集體生活涵養哪些品格; 3.明白怎樣在集體中發展個性。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集體中培養學生負責任與人際交往的態度和能力;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在集體生活中發展、完善、豐富自己的個性。 四、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We are family”(由班級同學日常學習、勞動、互相幫助、有歡笑也難免會有矛盾等圖片,并配以廈大附中原創音樂《啟航》制作而成)。
教師設問:集體氛圍對我們的成長重要嗎?你喜歡這樣的集體嗎?請看視頻。這樣的集體氛圍對我們的成長有何幫助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集體生活成就我。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學生身邊事例,一方面做到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營造輕松親切的上課氛圍,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上課的熱情和積極性。 【講授新課】
(一)在集體中涵養品格
活動一:小組討論
設問:在班集體中,我的角色是„,我的職責是„ 例如:我是班長,我的職責是„„
我是課代表,我的職責是„„ 我是勞動委員,我的職責是„„ 我作為班級一員,我的職責是„„
教師可請四位同學代表來談,并引導同學們一起完成“我的職責墻”。
教師小結:在集體中,每個人有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職責,我們在認真做事的過程中,要體現自己的責任感,做有擔當的人。這體現出在集體中,我們的一個收獲是? 學生回答:集體生活可以培養我們負責任的態度和能力。
引導過渡:在集體中,我們還有哪些收獲呢,請看下面這個情境。 活動二:情境表演
下課鈴響了,陳波有事快步走出教室,感覺手臂無意中碰了一下別人的桌子,因為走得急,他未加理會,更未察覺到自己不小心碰掉了張亮的文具盒,盒里的文具撒了一地。張亮心里很不高興。過了一會,陳波回到了教室。 設問:請同學們預測事情可能會如何發展? 學生活動:請對此事有不同處理方式的兩組同學上臺即興表演。并回答對于不同的處理方式,大家更贊成哪一種?為什么?
引導過渡:在集體生活中,我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交往,體現出在集體中我們有怎樣的收獲?
學生回答:集體生活可以培養人際交往的基本態度和能力。 【教師寄語】:與他人友好相處,需學會如下黃金法則。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學會寬容,彼此接納; 換位思考,尊重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師小結:負責任與人際交往的態度和能力是我們在集體中學習的。可見,集體生活涵養了我們的品格(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和情景表演,啟發引導學生得出在集體中有何收獲,最后將態度和能力的培養總結為,在集體中涵養品格,突出目標題。先啟發引導后總結,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更體現課改要求。
引導過渡:在廈大附中這個集體中,大家又有什么收獲呢?請看視頻(選取學生參加運動會、十佳歌手大賽、戲劇節、辯論賽、足球賽、籃球賽、篝火晚會、猜燈謎、舞蹈表演、鋼琴演奏會、魔方比賽、餃子宴、學校美食節等圖片,并配以廈大附中原創音樂《執著》制作而成)。在視頻中,我們一起回顧了廈大附中舉辦的各種活動,這些活動的舉辦對學生的成長有何幫助?
學生回答:在集體中發展個性。 (二)在集體中發展個性(板書)
教師設問:為發展大家的個性,廈大附中除了舉辦各種活動外,還做出哪些努力呢? 學生回答:成立社團„„ 引導啟發:個性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個人與周圍環境的影響,思考怎樣在集體中發展自己的個性?
學生回答:集體生活為我們搭建起與他人、與周圍世界交往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展示自己的個性,發展自己的個性,不斷認識和完善自我。
活動三:七嘴八舌 設問:(1)廈大附中有哪些社團?為什么不同的同學選擇加入不同的社團?
(2)廈大附中舉辦了豐富多樣的活動,在活動中大家各盡其能,各展所長,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示?
學生回答:每個人的個性特點不同,包容他人的不同,學習他人的優點,有助于我們完善個性。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第一問的回答,總結每個人的個性特點不同。啟發學生對于別人的不同,應該怎么做?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我們發展和完善個性的“明鏡”,對于別人的優點,引導學生應該怎么做?設問環環推進,順利導出知識點。 活動四:群策群力 設問:(1)請簡單介紹足球隊員的分工是怎樣的?
(2)想要贏得比賽,應如何將班級男、女足球隊的隊員進行合理的位置安排?為什么這樣安排?
(3)對于班級集體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做?
學生回答:作為集體的一員,我們要積極參與共同活動,把握機遇,自主發展,使自己的個性不斷豐富。
設計意圖:學校七年級馬上要舉行足球聯賽,以學生親身參與的活動為素材,一方面調動學生積極發言的熱情,活躍課堂氛圍,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
最后總結:怎樣在集體中發展個性? 【課堂小結】:“集體志愿樹” 集體生活成就了我,那我能為集體做什么呢?請大家四人一小組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寫在卡片上。
學生活動:討論三分鐘,并請三組同學代表讀本組的志愿卡片。 (播放歌曲《相親相愛的一家人》),請每組代表將本組的志愿卡片貼到黑板上面。 結束語:如果把我們的集體比作一棵大樹,想讓這棵大樹生長的高大繁茂,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對集體的志愿不僅要內化于心,更要體現在日常的行動中。
設計意圖:以“我”能為集體做什么結尾,一方面是對本框知識的歸納梳理,另一方面使學生更加熱愛同學、班級、學校,在歌聲的渲染之下,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進一步將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新的升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提高學會過集體生活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集體生活成就我”是一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課。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聯系學生實際情況,充分挖掘學生身邊事例,結合學生生活的集體,以及在集體中親身經歷的事情,搜集圖片制作視頻,設置活動情境,給學生親切感覺的同時,實現情感的共鳴,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交流。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本節課基本達成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但是還缺乏內容深度,如何將課本內容深度提升,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