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簡愛,名著交流分享課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簡愛》名著交流分享課_浙江省 - 溫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人教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簡·愛》名著交流分享課_浙江省 - 溫州
《簡·愛》名著交流分享課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在這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完成了《簡·愛》的閱讀,他們對于書中的主要人物和關鍵情節(jié)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作為九年級的學生,他們可能一時無法完全理解書中所傳達出的人生觀、愛情觀。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布置一系列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回顧相關內容,并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
◆教學目標:
1.能概括簡·愛四次出走的經歷;
2.能說出簡·愛的人物性格特點; 3.能闡述第一人稱敘述視角的作用;
4.能結合時代背景理性評價《簡·愛》這部作品。
◆教學重點:
1.能闡述簡·愛的人物性格特點; 2.能闡述第一人稱敘述視角的作用。
◆教學難點:
能結合時代背景理性評價《簡·愛》這部作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簡·愛》曾被改編成好多不同版本的電影。現(xiàn)在,假設你手上有一張電影票,可以看一場《簡·愛》的電影。這三幅不同的版本海報,哪一幅最吸引你呢?
PPT展示:三幅《簡·愛》的電影海報。
圖一 圖二 圖三
明確:圖一中簡·愛依偎在羅切斯特胸前,充滿了愛意,預示了故事最后以有情人終成眷屬為結局,簡·愛就是這樣一個勇敢追求愛情的女性,這張宣傳照點明了《簡·愛》追求愛情這一主題。
圖二以藍色調為底色,表現(xiàn)了故事中的懸疑、憂郁色彩。畫面中的簡·愛仿佛是聽見了遠方羅切斯特先生的呼喚,回頭張望,暗合了小說中簡·愛最終離開圣·約翰,聽從心靈的
呼喚回去找尋羅切斯特先生的情節(jié),十分具有表現(xiàn)力。
圖三畫面中以簡·愛的側身像為主體,她的身上是羅切斯特先生的剪影,表明了她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擁有完整的人格。但是她深深愛著羅切斯特先生,不管兩人是否能在一起,羅切斯特都在簡·愛的生命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記。
設計意圖:通過電影海報,引導學生回憶《簡·愛》中的相關情節(jié),并初步對這本書的主題有所思考。
(二)引入課題
PPT展示:知乎APP上與《簡·愛》相關的提問,引導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 師:這些提問者對《簡·愛》一書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嗎?
明確:一部分讀者對這本書較為推崇,還有部分讀者對這本書能成為經典有質疑。 引出本課探究主題——《簡·愛》為何會成為經典?
PPT展示:知乎APP截圖。(脫離了那個年代,感覺故事情節(jié)很一般。)
二、小組合作,完成“簡·愛出走記”思維導圖
師:既然這位網友提到了情節(jié),那我們就從情節(jié)開始討論。老師從2011版《簡·愛》中截取了一個片段,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PPT展示:《簡·愛》電影片段。
師:這個電影片段展示了書中的哪個情節(jié)?
明確:在羅切斯特先生不知情的情況下,簡·愛收拾好行裝,不告而別,這是一場“出走”。
師:這場戲是電影中的一個關鍵點,在書中,簡·愛的出走遠不止一次。 PPT展示:合作探究任務單
1.在卡紙上寫出簡·愛四次出走離開的地點; 2.組員合作講述簡·愛四次出走的經歷; 3.用四張卡紙拼成一個圖形,并闡述其意義。 請小組上臺展示探究成果。 明確:
1.第一次出走:離開蓋茨海德府(離開舅媽里德太太一家)去往羅沃德學校,
出走原因是簡·愛寄人籬下受盡凌辱。
2.第二次出走:離開羅沃德學校去往桑菲爾德莊園,
出走原因是簡·愛厭煩了一成不變的寄宿學校老師的生活。 3.第三次出走:離開桑菲爾德莊園(離開羅切斯特),沒有規(guī)劃好的目的地, 出走原因是簡·愛發(fā)現(xiàn)羅切斯特已婚,自己無法獲得有尊嚴的愛情。 4.第四次出走:離開沼澤居(離開圣·約翰)去往桑菲爾德莊園, 出走原因是簡·愛聽從心靈的呼喚,想再看一看羅切斯特。 思維導圖設計示例:
蓋茨海德府
羅沃德學校
桑菲爾德莊園
沼澤居
解讀:思維導圖設計成箭頭
形狀,意為簡·愛出走具有內心明確的方向。
設計意圖: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和分享。通過梳理“四次出走”的情節(jié),引導學生回顧整本書的主要內容。思維導圖圖形的設計,需要學生打開思路,能體現(xiàn)他們獨特的閱讀體驗。
三、細讀原著,探討第一人稱敘事的魅力 (一)原著片段賞析
師:“出走”這個詞,聽起來好帥氣,灑脫極了。簡勇敢地出走了四次,同學們,你們就一點兒也不好奇她的心路歷程嗎?讓我們回到書中,找一些片段,通過文字貼近簡·愛的內心世界吧。
明確:
1.蓋茨海德府——有些自卑,開始出現(xiàn)反抗心理
我明白,如果我是一個聰明開朗、無憂無慮、漂亮頑皮、不好伺候的孩子,即使同樣是寄人籬下,同樣是無親無故,里德太太也會對我的處境更加寬容忍讓;她的孩子們也會對我親切熱情些;用人們也不會一再把我當做保育室的替罪羊了。
“如果”一詞說明此時的簡·愛對自己的性格、外貌都沒有信心,她渴望被關愛,把自己被區(qū)別對待的原因歸結為自己不夠好。
2.羅沃德學校——渴望被接納,被尊重,后期渴望自由
一個下午之間,我對八年的常規(guī)生活突然感到厭倦了,我憧憬自由,我渴望自由,我為自由做了一個禱告。這禱告似乎被驅散,融入了微風之中。我放棄了禱告,設想了一個更謙卑的祈求,祈求變化,祈求刺激。
簡·愛在譚普爾小姐離開羅沃德學校后,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對自己的寄宿學校教師生活感到厭倦。她渴望自由,渴望變化與刺激。
3.桑菲爾德莊園——追求自尊、平等
在內心的疼痛和狂熱地恪守原則的過程中,我討厭我自己。我沒有從自責中找到安慰,甚至從自尊中也找不到它。我已經損害——傷害——離開了我的主人。在我自個兒眼中我也是可憎的。但我不能回去,甚至后退一步。上帝得繼續(xù)領我向前。
面對羅切斯特先生已經結過婚的現(xiàn)實,簡·愛內心十分傷心、矛盾,但卻堅定地選擇離開,她認為尊嚴更重要。
4.沼澤居——自立,不愿意被約束
這種情感的驚人震感來勢猛似地震,它打開了心靈的牢門,松開了鎖鏈——把心靈從沉睡中喚醒,它呆呆地顫栗著,傾聽著。隨后一個尖叫聲震動了三次,沖擊著我受驚的耳朵,沉入我震顫的心田,穿透了我心靈。我的心靈既不害怕,也沒有震驚,而是歡喜雀躍,仿佛因為有幸不受沉重的軀體支配,做了一次成功的努力而十分高興似的。
簡·愛決定沖破世俗的禁錮,聽從心靈的召喚,面對未知不再害怕,她已經成為了一個完全獨立的人。
(二)第一人稱敘述視角的作用
師:我們剛剛讀到的這些片段都是以什么敘述視角來寫的?第一人稱敘述視角。不單單這些片段,《簡·愛》整本書都是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來寫的。
1.站在讀者角度,這樣的敘述視角給你帶來了怎樣的閱讀感受?
2.站在作者角度,夏洛蒂為什么會選擇用這樣的敘述視角來創(chuàng)作呢? 3.簡·愛與夏洛蒂·勃朗特之間是否有著相似的經歷?
明確:①從讀者角度來說,從開篇到結尾都用簡·愛的身份代入,更易走進她的內心世界。
②從作者角度來說,第一人稱敘事便于抒發(fā)情感,使小說親切可感,更具真實性。 PPT展示一段話: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用一句話概括了《簡·愛》的內容,即“我愛,我恨,我痛苦。”
師:這句話中的“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解讀?
明確:“我”既是書中的簡·愛,也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更是我們每一個讀者。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原著中簡·愛出走時的幾段內心獨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本書敘述視角上的特點,并結合閱讀體驗和作者生平,探究第一人稱敘述視角的魅力。
四、閱讀質疑,探究閱讀經典的意義
師:這本書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塑造了簡·愛這樣一個如此精彩的主人公形象,但仍有人提出質疑,不單單是普通讀者,名家中也有質疑的聲音。你贊同他們對結尾的評價嗎?
PPT展示:名家評論
羅切斯特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威風十足,家產百萬的羅切斯特。他處于下風,反過來簡·愛成了他感情上和物質上的恩人。簡·愛進入了她本來就敵視的貴族資產階級的行列,和壓迫她的社會秩序做了妥協(xié)。簡·愛是苦盡甘來,有情人終成眷屬,讀者心里可能多少得到一點安慰,但是全書的現(xiàn)實主義的力量卻削弱了。這個結尾,不能不說是蛇足。
(譯者:祝慶英)
《簡·愛》的結尾過于圓滿了,甚至脫離了那個時代女性不具備地位的社會特點,它是“敗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克萊·劉易斯評)
四人小組討論,推選一位同學做匯總發(fā)言。
明確:【示例1】《簡·愛》是一部難得的佳作,這本書以類似于自傳的口吻敘述了簡·愛一步步走向成熟,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故事。完美的結局是小說意義之所在: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前妻在大火中死去,他為了救妻子也成了一個殘疾人;簡·愛說:“我馬德拉的叔叔去世了,留給了我五千英鎊。”“很有錢了,先生。”正是這樣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結局使得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小說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尊嚴加愛。雖然結局過于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志著膚淺,但是我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
【示例2】《簡·愛》這本書雖然有不少名家支持,但我贊同第三、第四則鏈接的觀點,小說完美的結局就是一處敗筆:“你成了獨立的女人了?有錢的女人了?”“很有錢了,先生。”“我同你說過我獨立了,先生,而且很有錢、我自己可以作主。”久別重逢急切談論的都是錢,這不得不讓人感慨。開始在門第、財富、美貌等外在因素均處于劣勢的簡•愛,憑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和征服羅切斯特。她和他之間達到人格的平等。“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過墳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作者刻意給簡·愛安排五千英鎊的遺產,好像在財產上不平等,其他一切都不算數(shù),這豈不是在否定簡·愛的精神價值?作者著意描繪簡·愛的完美,反而成了敗筆。
師:對于書的結尾,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解讀,完美結局也好,蛇足敗筆也罷,這都是
我們獨特的閱讀感受,值得尊重。但是對于經典作品的定義,也許我們應該看得更廣一些。
PPT展示問題:《簡·愛》為何能成為經典?
引導學生在完成所有探究任務之后,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PPT展示一段話:
經典不是指一本書擁有這樣或那樣的優(yōu)點,經典是指一本書被世世代代的人們由于各種原因的推動,以先期的熱情和神秘的忠誠所閱讀的書。
——博爾赫斯
師:有人問,經典是什么?我會回答,經典就是當我和別人介紹這本書時,我會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那些作品。《簡·愛》就是這樣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也許十年后、二十年后再讀,我們會有新的思考。
五、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依托兩組學生小組上臺展示的思維導圖,經過教師稍作改動后成型。
設計意圖:左半部分是一個箭頭形狀,表面簡·愛每次出走都有內心明確想追求的東西,體現(xiàn)了人物性格的不斷成熟的經過。箭頭指向右邊圖形,意為一所房子。這是簡·愛的精神小屋,里面裝著她的自我,也就是她一生追求的尊嚴和愛。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