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水調歌頭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湖南省 - 湘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水調歌頭》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理解全篇內容。
2.通過反復誦讀,了解作者在詩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 通過對詩詞的感受,領會詞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培養積極面對生活的心態。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了解作者在詩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對詩詞的感受,領會詞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一、導入(屏顯:月亮動畫)
月亮在中國人的眼中,從來不是一顆普通的星球,它掛在天上就是一首詩,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九百多年前的那個中秋之夜,月亮引發了蘇軾怎樣的感慨,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蘇軾的《水調歌頭》。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指出月亮在中國人心中的文化內涵,從而引入此詞。) 二、學生試背詞作。
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詞,誰能來試著背誦? 點評后,齊讀詞。
(設計意圖:摸學情,了解學生對此詞作的熟悉程度。) 三、解讀小序
過渡語:文章的開頭有兩行小字部分,叫做小序,我們來讀一讀,看看小序交代了哪些內容?
時間、寫作緣由、事件。 明確:
時間:丙辰中秋。 事件:歡飲達旦。 寫作緣由:兼懷子由。
歡飲?那蘇軾寫此詞時是快樂的?自由的朗讀全詞,思考你是否有不同見解?
(設計意圖:引出矛盾,設下疑問:詞人的心情到底是怎樣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預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孤獨和苦悶,無人可問)
我欲乘風歸去, (不滿現實,所以想乘風而去,擺脫現實) 照無眠,(心里有事,或許因為懷念子由,輾轉難眠) ……
讀出詞人的內心深處的苦悶。試問寫詞人,為何苦悶呢? 四、品詞句,研賞讀。 (屏顯蘇軾小視頻。)
1.看完小視頻,思考,詞人為何苦悶呢?
學生回答。
親人的相繼離世,與弟弟七年未見,政治上的不得意。這些事情放在我們普通人的身上,只怕是一部轟轟烈烈的血淚史啊!作者這份孤獨與苦悶卻以“歡飲”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不同經歷的人讀這首詞會有不同的感受,也使得這首詞充滿了它獨特的藝術魅力,難怪胡仔先生評價此詞:
中秋詞自蘇軾的《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小視頻,從而了解詞人的部分生平及創作此詞的寫作背景,從而更深入的了解詞人的內心世界。) 2.仿照示例,設計朗讀,探究詞人的內心世界。
三分詩詞,七分讀,在朗讀中我們會慢慢體會到詞人的內心世界。我們來選擇此詞中你最喜歡的句子來設計朗讀。例如譚老師非常喜歡這一部分,我的設計是這樣的,那同學們你能說說老師為什么這么設計嗎? A.示例,探究詞人內心世界:(屏顯示例)
[熱切、昂揚]我欲/乘風歸去, [輕緩、低沉]又恐/瓊樓玉宇, (唉~)高處/不勝寒。 [振奮、明快]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這幾句詞寫出了詞人想回到天上去,但又擔心天上的宮殿太寒冷,還不如留在人間,至少還可以和影子翩翩起舞。詞人從內心的矛盾糾結到得到解脫的過程。 B.學生研究討論,共同設計朗讀; C.小組展示; 預設:
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詞人把酒問天,詞人雖內心孤獨苦悶;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知道現在的天上是哪一年呢?詞人對天宮有著無比熱切的向往。
2.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讀出詞人因思念弟弟而輾轉難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嗔怪月亮,月亮啊月亮,你不應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啊,為什么總是在人們分別的時候你就圓了呢?
3.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詞人豁然開朗,人的悲歡離合就和月的陰晴圓缺一樣,自古以來就很難圓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進而發出對天下人的祝福,只要人們能健康長久,遠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啊! ……
D.小結整首詞的詞人的內心世界: 上闋:熱切地向往——矛盾中釋懷 下闋:思念中恨月——美好的祝福
(設計意圖:學生們通過討論,探究詞人復雜微妙的內心世界,并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展示出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更深入的把握作品的內涵。)
五、重點錘煉關鍵句,進一步感受詞人的樂觀豁達以及濟世的情懷。 上闋:A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1.蘇軾真的是想回到天上嗎?結合寫作背景,“天上”“人間”有沒有特別的含義呢?
學生思考回答:蘇軾想回到朝廷,但又擔心朝廷太冷了,無法容身,還是留在地方好。
2.理解“寒“到底指什么?
朝廷改革派的詆毀,打壓、中傷。
即使是遭受朝廷的排進中傷,仍想回朝廷為國效力,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懷呢?聯系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當中的句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濟世的情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2.“士大夫當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
所以正是因為蘇軾這種心憂天下的情懷,蘇軾在此后的坎坷人生中,不盲從,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即使在地方也大有一番作為。蘇軾曾這樣評價自己:“問吾平生功績,黃州惠州儋州。”(在徐州,解決黃河水患;在杭州,整治西湖,修“蘇堤”;在惠州,慷慨解囊,修建著名的東心橋,西心橋,百姓為了紀念他,又將西心橋取名為“蘇堤”。)
過渡句:至此蘇軾終于從政治的失意中掙脫了出來,雖然有些許無奈,但也從此走出一條能實現自己人生抱負康莊大道, 我們一起有感情的來朗讀上闋。
我們總說蘇軾是樂觀的、豁達的,下闋中那句話最能體現詞人的樂觀豁達。 下闋B: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 你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人的悲歡離合,與月的陰晴圓缺一樣,都是很自然的,自古以來就難以十全十美,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只要親人健康常在,即使遠隔千里也能共享這一輪圓月。
2說說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人生有很多無法擺脫的遺憾,這些都非我們人力所能控制,我們要學會超脫,笑對離別悲傷。
3.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你的理解與體會。 4.你如何理解這句詩中的“人”?
天下所有人,全天下所有一切正在歷經離別與傷悲的人。 “但愿人長久”這是他對弟弟的衷心祝福,也是對經歷一切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美好祝愿。
真的應該感謝蘇軾,不光從文學上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更教會了我們一種達觀的生活態度。
我們再有感情地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女領:人/有悲歡離合 男領:月/有陰晴圓缺 男女領:此事/古難全 全班(重讀)但愿/人長久 (輕讀)千里/共——嬋娟 。 (再重讀)但愿/人長久
(輕讀)千里/共——嬋——娟 。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章重點句子的賞析以及典型材料的鏈接和拓展,從而感受蘇軾其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心憂天下的濟世情懷,引導孩子們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增加課堂的深度與廣度。) 六、小結:
終于明白,人們愛蘇軾,不光愛他的才華,更愛他可敬可佩的人格。蘇軾的一生坎坷艱難,可是我們總能從他的作品中讀出樂觀與豁達,讀到他心憂天下的
濟世情懷,這些的背后其實是承受了多少的孤獨與蒼涼,也正是因為這份蒼涼,他的曠達的情懷更顯崇高。 請大家懷著敬意再讀此詞。 板書:樂觀、豁達、憂天下。 七、閱讀拓展
“人生若有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蘇東坡就是一本豐厚的書,是“門前流水尚能西”的生活哲思,是雨中“竹杖芒鞋輕生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是“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萬丈豪情,也是“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相思與癡情,課后閱讀兩本書,帶你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帶你讀懂人世悲喜!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呂遠洋的《人間有味是清歡》
(設計意圖: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蘇東坡的傳奇人生,體會他的人格魅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