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雁門太守行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24詩詞五首《雁門太守行》廣東省 - 佛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品場面之妙,感英雄情結 ——《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及課文解讀
本課的《雁門太守行》選自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是第六單元24課“古詩詞五首”的其中一首詩歌。本課幾首詩詞都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命運的感悟和思考,都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根據教材的提示,幾首詩詞的學習,應注重對學生詩詞感悟能力的培養,注重練習誦讀,積累名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朗讀詩韻”和“品讀詩意”兩個主要環節,以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
此外,針對本詩《雁門太守行》而言,這是李賀的經典詩作,才華橫溢的他,17歲便寫下此詩篇,他雖然沒有到過真實的戰場,卻憑借豐富的想象構建出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從而表達其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其戰爭場面的描寫更不落俗套,不寫千軍萬馬;處處表現人的英雄氣概,卻沒有一處特別寫人,實屬巧妙!此外,李賀是一個運用顏色的高手,在詩歌場面的構建中,巧用濃烈的色彩,使場面視覺藝術效果更加明顯。因此,本課在構思時,主要通過“品讀詩意”以及拓展的“細讀賞色”兩個環節,來鑒賞本詩的藝術效果。
從情感升華方面,通過對李賀詩歌的意境之美,感受李賀的才華以及他渴望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從而感悟一代文人的英雄情結,課后推薦一組邊塞詩來加深對唐朝文人英雄情結的了解,感悟唐朝盛世文人志士的崇高理想抱負。
二、學情分析
本班為我校八年級2班的學生,經過初一以來的學習,對詩詞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以往的學習中,我指導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預習:1、知人論世,識風格;2、讀題文,知內容;3、抓意象,賞意境;4、綜全詩,悟情意。因此,學生課前根據這個預習提綱進行預習,完成預習作業,從預習檢測看,大部分同學都查閱了李賀的資料,對詩人和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學生都能讀懂這首詩是寫戰爭場面的。但對詩歌的思想感情,以及具體詩句的理解還存在疑惑,對詩歌的意境的“美”還缺乏認識。因此,結合本課的解讀和學情分析,以誦讀積累和品讀鑒賞為主要內容進行教學,解決學生課前預習的提出的困惑,熟讀積累,感悟本詩的藝術效果。
三、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出韻味,熟讀成誦。
2、學會賞析詩中的意象、重點詞,品味意境,理解詩歌思想感情。
3、賞析詩中色彩詞語的運用,品析詩歌的視覺藝術特點,從中體會李賀詩歌的獨特之處。
4、運用所學的賞析方法,比較閱讀“戰爭詩”,感受“戰爭詩歌”的恢弘、壯烈的審美意趣,領悟唐朝詩人征戰沙場、保家衛國的崇高理想抱負。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出韻味,熟讀成誦。(2)通過詩中的意象、重點詞、品味意境,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2、難點:賞析詩中色彩詞語的運用,品析詩歌的視覺藝術特點,體會李賀詩歌的獨特之處。
五、教學資源及課前準備
1、利用教學多媒體平臺,呈現課堂資料,互動學習。
2、利用“朝陽學堂”電子書包,完成預習檢測、課堂資料推送、課堂活動反饋、課后資源推送、課后檢測等。
3、課前分發預習導學案,學生根據導學案的提示進行預習,然后在電子書包上完成預習檢測,教師根據電子書包收集的數據,了解學生自學情況,以此作為調整備課的參考。
六、教學過程
(一)與眾不同寫“戰爭”,導入新課
1、互動提問關于“古代戰爭”,是一個怎樣的畫面?播放古代戰爭場面視頻。
預設學生活動:回憶“古代戰爭”場面,觀看戰爭短視頻,感受古代戰爭的聲勢浩大的場面,為詩歌的講解奠定情感基調。
2、從戰爭場面慣用的描述中,明確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的與眾不同,從而引出李賀在寫古代戰爭場面的寫法之妙。
【設計意圖】從預習檢測得知,學生基本理解本詩的內容是寫“戰爭”,引出戰爭場面引入話題。從對比明確本詩在描寫戰爭場面的“與眾不同”,從而激發興趣,為賞析本詩寫法之妙作鋪墊。
3、預習檢查提問:認識李賀。
預設學生活動:學生回顧預習單,分享對李賀的認識。
4、詩題理解:明確《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行”指“歌行體”,屬于古體詩,較自由,不講究押韻。雁門: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預設學生活動:學生說說對詩題的理解,或提出疑問。主要針對“行”、“雁門”進行解釋。
【設計意圖】本部分是對詩歌的背景、作者情況進行預習檢查。分享預習所得,把握學情,知人論世,為展開詩歌教學作鋪墊。
(二)朗讀詩韻
1、字正腔圓明節奏:自由朗讀,小組互助;讀準字音、劃節奏。 預設學生活動:
(1)學生自主大聲朗讀,圈畫易錯字詞,自主把握節奏;小組交流討論,互助提示。
(2)學生展示朗讀:字正腔圓,給全班提示易錯字詞。 (3)齊讀,讀準字音節奏。
【設計意圖】通過個人自由讀、小組合作讀、個人展示讀、全班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把詩歌讀準、讀順。由學生提示易錯字詞,激發自主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整體感受讀情感:自主跟讀,投入情感;個人展示,共情朗讀。
利用電子書包分享“名家朗讀”及“背景音樂”,給學生提供自主朗讀空間。 預設學生活動:
(1)利用電子書包,自主聽讀、跟讀示范朗讀的錄音,自主投入感情。 (2)利用電子書包,自主使用背景音樂情感朗讀。 (3)兩位學生展示朗讀成果,點評提升。 (4)全班齊讀提升。
【設計意圖】利用電子書包共享朗讀資源,有利于學生自主把握聽讀、朗讀的節奏;更能放開自我,投入情感朗讀。通過自有朗讀、個人展示、全班齊讀等多種方式展示情感朗讀,能使詩歌更朗朗上口,更能把握詩歌的情感變化。
(三)品讀詩意
初步感知了詩歌的場面與情感后,深入詩歌的詞句,品讀其詩意。 1、課堂活動:自主研讀、合作探究
(1)細讀詩歌,找出你喜歡的詩句,分析詩中通過什么事物(意象)、關鍵詞、營造了怎樣的戰爭場面,從中你讀出怎樣的戰士形象?
(提示:展開想象,根據表格提示,填表賞析;寫法可抓住修辭、描寫方法、表現手法)
(2)不理解的詩句請標注,提問,互助探討。
詩句 事物 關鍵詞 場面 將士(形象)
寫法 黑云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
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
預設學生活動:自主品讀詩句,根據表格的提示,從中賞析相關細節,品讀詩句的內涵。完成自己喜歡的句子賞析后,在電子書包的平臺上拍照上傳,以示完成。完成后,小組之間相互分享、討論疑惑,也可以在電子書包平臺上查看同學的賞析情況。
【設計意圖】教師提供相關的探究方向和提示,留給學生賞析的時間和空間,重心下移,讓學生生成自主理解的資源,以便得出個性化解讀,以學定教。此外,利用電子書包上傳學習任務,能比較清晰地觀察學生的作答情況,更好地督促學生完成相關任務,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查看其他同學的作答內容,有利于實現多向互動。
2、分享賞析心得及疑問,互動對話解疑,明確詩歌內容特點及情感。 在互動對話中,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黑云、鎧甲——大軍壓境、緊張恐怖——臨危不懼(比喻、夸張)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聲、燕脂——悲壯、慘烈——英勇無畏(聽覺、夸張)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紅旗、霜、鼓——急速行軍、困難重重——迎難而上(用典)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報答君主,拼死一戰——忠君愛國,建功立業(抒發情懷)
3、體會情感,朗讀升華。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對話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分享心得,重心下移,生成課堂資源,體現學生自主性。教師先開放,再回收,在互動生成后引導學生總結,明確詩歌的場面、體現的戰士形象以及詩歌的情感,加強對主旨情感的體會。
(四)細讀賞色
“五色炫耀,光奪眼目,使人不敢熟視”這是陸游對李賀詩歌的評價,而善用色彩是李賀詩歌的重要特點,這首詩便是其中之一。因此,引導學生拓展賞析本詩的“色彩”運用,用視覺想象,感受詩歌描寫之妙。
1、找出詩中出現的“色彩”:黑云、金鱗、深紅(燕脂)、紫、紅旗
2、小組探究:展開想象,合力描繪詩中的圖景,用上彩色筆圖上最突出的顏色,想想用上“顏色”對政府畫面的表現有何好處?
預設學生活動:每兩個小組負責一句詩句,發揮眾人的想象力,合力描繪詩句景象,通過對景象的想象和圖畫的觀察,探究“顏色”的使用的妙處。完成后,小組代表拍照上傳分享。 3、共同分享,互動賞析。
【設計意圖】利用小組繪圖的形式,想象和直觀感受詩中的場景,拓展賞析詩歌利用色彩展現戰場、表達情感的妙處,總結李賀通過特殊意象、色彩的使用,展現聲勢浩大的戰爭場面之妙,回應開頭導入的話題。
(五)知人論詩
1、小結李賀的相關背景:17歲完成此詩,才華橫溢,雖然家境衰落,但勤勉寫詩,揚名詩壇,渴望建功,表現出一代文人的英雄情結。 2、情感升華,再次朗讀。
(六)群文薦讀
拓展感悟古代文人的英雄情結:
(1)李 賀《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2)楊 炯《從軍行》:“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3)王昌齡《出塞》二首:“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積累名句,感受古代文人的英雄情懷,樹立遠大志向!
七、課后作業
1、整理詩歌思維導圖,熟讀背誦《雁門太守行》 2、完成電子書包上推送的關于詩歌理解的檢測題目。
2、用今天所學的方法,通過詩中意象、顏色運用的效果,賞析王昌齡的《出塞·其二》,寫一段賞析文。
出塞(其二) 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反思
九、課后反思
1、電子書包進入課堂已經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信息技術如何有效地進入語文課堂,如何利用這些工具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更是值得我去思考探究的問題。
因此,本著這個方面的思考,我嘗試把電子書包應用到詩詞教學放面,主要運用為:(1)自主聽度、朗讀;(2)上傳自主探究任務成果;(3)上傳小組合作
雁門太守行 李賀
意象 顏色 戰爭場面 戰士形象 情感 黑云 嚴陣以待 臨危不懼 鎧甲 緊張壓迫 (聽)角聲 悲壯、慘烈 英勇無畏 燕脂 紅旗 急速行軍 迎難而上 霜、鼓 困難重重
忠勇報國(愛國) 建功立業(理想)
探究任務成果。通過電子書包的使用,在聽讀、朗讀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進行調整,在人機互動中能放開自我,投入感情。在上傳個人及小組學習成果時,電子書包主要起著監督、分享的作用,教師可以在系統上查看每個同學的作答情況,以便了解學生的學習,也可以利用電子書包多想互動分享成果。
但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設備及操作上的原因,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著漏洞,未能確保高效地完成相關的上傳任務,影響了課堂的進度,需要在今后不斷探索、調整,完善電子書包在課堂上的應用。
2、在“重心下移,開放回收”的過程中,需要更加熟練地掌握知識,更加靈活、更加藝術地進行引導。本課設置了兩個探究活動,有自主探究,也有小組探究,學生在此過程中有疑惑,也有不少探索成果,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都能夠讀出自己的見解,甚至在課堂上給人帶來驚喜。因此,把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在重心下移中生成更多的課堂資源,更加靈活地引導提升。
3、本課在欣賞色彩的部分,由于時間的關系未能給學生深入地分享,一節課的時間和容量有限,這個環節作為拓展賞析的部分,將在課后利用電子書包推送相關的論文閱讀,拓展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