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屈原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17屈原(節選)山西省 - 運城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17、屈原(節選)教案
(郭沫若)
課題 《屈原(節選)》
學習目標 1、認真閱讀課文,了解戲劇的內容及寫作背景,把握戲劇沖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
2、品味戲劇語言,理解文中的修辭和象征手法。
3、體會屈原抨擊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情感,學習屈原英勇無畏的斗
爭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認真閱讀課文,把握戲劇沖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 2、品味戲劇語言,理解文中的修辭和象征手法。
3、體會屈原抨擊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情感,學習屈原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
學習內容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1、展示屈原圖片
有這樣一個人,他身材魁梧,一張飽經風霜的臉上凝聚著萬般的憂愁,腰系博帶,佩陸離長劍,戴切云高冠,著雪白羅服。瑟瑟秋風下,踱步遠方,似行吟譯畔,似引吭悲歌。 2、簡介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戰國時楚國人。他用楚辭的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因看透了秦國吞并六國的野心,力勸楚懷王齊抗秦,后來遭奸人陷害,罷官放逐,但心仍系國。楚國被攻后,自投汩羅江而死。 3、屈原的故 事
戰國時代,稱雄的秦、楚、齊、燕、趙、韓、魏七國,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混戰。
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為楚懷王的左徒官。他見百姓受到戰爭災難,十分痛心 。
屈原立志報國為民,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懷王的信任。 但是此時,種種誣陷也接踵而至,由于上官大夫的誹謗而被楚懷王疏遠。屈原鑒于在秦國威脅下的楚國的危機,主張改良內政,聯合齊國以求自存。但是,當權者靳尚和懷王的寵姬鄭袖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正確意見,和齊國絕交了。
懷王甚至被秦國誘去做了三年的俘虜,囚死在秦國。楚懷王死后,頃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親還要糊涂,在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的挑撥和詆毀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
楚國國勢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對抗秦兵的力量。秦國占領了楚國大部分土地,楚國要滅亡了。
滿腹的憂愁憤恨,他寫成了詩篇《離騷》。他越來越老了,但是復興楚
2
國的希望,卻一天也沒有熄滅過。
六十二歲時,他看到楚國的前途已經絕望,于公元前 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日,他來到了汨羅江邊。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見了自己的滿頭白發,心里像波浪一樣翻騰起來。
這里的土地沒被秦兵踐踏過,是干凈的。他解下衣服,包著江邊的石頭,用帶子緊緊縛在自己身上,奮力向江心一跳。
愛國詩人帶了楚國的干凈石塊,很快沉了下去。這天正是農歷五月五日。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 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 ,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二、【文學常識】 1、走近作者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開貞.
代表作:詩集《女神》
歷史劇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漸離》《南冠草》 2、走近戲劇 什么是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借助于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來塑造舞臺藝術形象。
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藝術。 戲劇的文學部分,通稱劇本,是文學的一大類別,與詩歌、散文、小說并列。(文學體裁之一)
戲劇的基本要素是矛盾沖突,通過具體的舞臺形象再現社會的生活斗爭,激發觀眾強烈的情感反應,達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戲劇的分類
按容量大小,戲劇文學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和小品; 按表現形式,可分為話劇、歌劇、詩劇、舞劇、戲曲等;
按題材,可分為神話劇、歷史劇、傳奇劇、市民劇、社會劇、家庭劇、科學幻想劇等;
按戲劇沖突的性質及效果,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 戲劇的語言
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
人物語言:也叫臺詞(戲曲稱之為“念白”)。臺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等。 對白是兩個或多個人物交談的話;
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愿望時說的話;
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
舞臺說明:又叫舞臺提示。它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
舞臺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戲劇情
3
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號(方括號或圓括號)括起來。 3、背景鏈接
《屈原》寫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半壁河山淪于敵手,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悍然發動“皖南事變”。
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實義憤填膺,創作了歷史劇《屈原》,以批判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展示了現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斗爭。起到了“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 4、課文鏈接
“橘頌” “受誣” 全劇分為五幕 “招魂” “被囚” “雷電頌”
課文節選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場,是全劇的高潮。
《屈原》在當年國民黨統治的中心──重慶上演,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尤其是“雷電頌”一幕中的獨白,激起過許多愛國者的共鳴。每次演出都被觀眾爆發出的雷鳴般的掌聲所淹沒。這個劇最終被國民黨當局禁演。 三、【字詞積累】 1、給劃橫線的字注音
詭譎(guǐ jué) 瘦削(xuē) 鞠躬(jū) 收攬(lǎn) 非難(nàn)睥睨(pì nì) 犀利(xī) 景仰(jǐng) 雷霆(tíng) 嘩眾取寵(huá)
曹殤(shānɡ) 污穢(huì) 鞭撻(tà) 躊躇(chóu chú) 鏜鏜鞳鞳(tānɡ tà) 稽首(qǐ) 2、解釋詞語
咆哮:(猛獸)怒吼。
詭譎:狡詐,狡黠。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樣子。
嘩眾取寵:用言論行動迎合眾人,以博得好感或擁護。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睥睨: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鏜鏜鞳鞳:擬聲詞。原指鐘鼓等的聲音,文中形容波濤聲。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炫目:(光彩)耀眼。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 馳騁:(騎馬)奔馳。
拖泥帶水:形容說話、寫文章不簡潔或做事不干脆。 四、【初讀感知】
1、你覺得文章主要講了幾部分內容? 明確:
第一部分(開頭到“靳尚與二衛士由左首下場”):靳尚和鄭詹尹對話—寫靳尚和鄭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謀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從“鄭詹尹立在神殿中”到結尾):寫屈原的內心獨白——“雷電
4
頌”。
2、文中“屈原的內心獨白”部分,表達了哪兩個方面的思想內容?試劃分層次。 明確:
第一層:(從“鄭詹尹立在神殿中”到“迸射出光明了嗎”) 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對光明的禮贊與向往。
第二層:(從“炸裂呀”到結尾) 借指斥神鬼偶象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五、【合作探究】
1、第二部分中,屈原呼喚了哪幾種事物?痛斥了哪些神鬼偶像?那些事物僅僅是代表了事物本身嗎?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結合具體事物加以分析。
明確:屈原呼喚了風、雷、電、光明。
屈原痛斥了東皇太一、云中君、東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等土偶木梗。
運用了象征的表現手法 劇中角色 象征意義
整體寓意
風、雷、電 象征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展現光明與黑暗,正義
與邪惡的尖銳激烈斗爭,借古諷今
土偶木梗 象征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治集團。
知識鏈接——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寫作的一種表現手法,指用 某種具體事物來代表某種抽象的意義。由“象征物”和“象征義”兩部分構成。可以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除此之外,你覺得文中提到的哪些事物還具有象征意義呢? 劇中角色 象征意義 洞庭湖、東海、長江 象征人民群眾; 無形的長劍 指堅定的信念;
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 是對社會現實極端憎惡而企求寄托靈魂的一方凈土。
2、抒情主人公屈原通過呼喚風、雷、電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明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3、你認為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明確:屈原是一個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著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的人。
屈原的形象體現和概括了中華民族的性格。他所堅持的爭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風亮節,他為捍衛真理與正義剛正不阿、奮不顧身的意志言行,是
5
民族靈魂的化身。 六、【品味語言】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富有感染力,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聽并進行品析鑒賞。 示例:
(1)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
這幾句運用了呼告和反復的修辭,是對風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對風的急切的渴盼,風是改變黑暗的變革力量,表達出了對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的呼喚。
知識鏈接——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種修辭方式。也就是對本來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喚,并且跟他說話。一般運用呼告,表感嘆,更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強感染力,引起讀者思考。可把它分為呼人、呼物兩種形式。. 比擬呼告 :就是將物擬作人,然后直接與它說話,即人直接與事物說話。 (2)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
這兩句話運用了反復、呼告、比喻的修辭,表達了屈原想要沖破黑暗急切而又果斷的決心。
(3)火!你在天邊,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這熊熊地燃燒著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嗎?
這幾句運用了呼告、排比、夸張和反問的修辭,是屈原對光明的狂熱的呼喊,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向往與追求。 (4)把你這東皇太一燒毀了吧!把你這云中君燒毀了吧!你們這些土偶木梗 ,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這幾句運用了呼告、反問、比喻、擬人的修辭深刻地指出了產生社會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象征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治集團表現了作者鞭撻一切污穢、橫掃一切邪惡的頑強戰斗精神,表現了他與黑暗勢力決斗到底的浩然正氣。
七、【拓展延伸】 一、課外文言閱讀
鄭袖饞魏美人
魏王遺楚王美人,楚王說之。夫人鄭袖因謂新人曰:‚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新人見王,因掩其鼻。王謂鄭袖曰:‚夫新人見寡人,則掩其鼻,何也?‛鄭袖曰:‚妾知也。‛王曰:‚雖惡,必言之。‛鄭袖曰:‚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①
之。 (《戰國策》) ①劓:古代一種刑罰,割掉鼻子。
1.劃線句子未加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符號的地方用“︱”線標出(2分)
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
6
明確: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 2.注音并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 )(2分) (1)遺( )(2)說( ) 明確:(1)遺(贈送)(2)說(通“悅”愉快、高興) 3.從本文來看,鄭袖是個怎樣的人?(2分) 明確:嫉妒心強,工于心計。
4.鄭袖計謀之所以得逞,在楚王身上可以找到什么原因?(4分) 明確:楚王輕信讒言,不辨是非;濫施淫威。
參考譯文:魏惠王贈給楚懷王一個美女,懷王很喜歡。懷王的夫人鄭袖,知道懷王寵愛新娶的魏女,所以表面上也很愛護這個新娶的美女。衣服首飾都挑她喜歡的送去;房間和家具也都選她喜歡的讓她使用。似乎比楚王更喜歡她。楚王說:“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來博取丈夫的歡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現在鄭袖明知寡人喜歡魏女,可是她愛魏女比寡人還要厲害,這簡直是孝子侍奉雙親,忠臣侍奉君主的做法。”
鄭袖知道楚王認定她不是嫉妒以后,就去對魏女說:“君王愛你的美貌。雖然這樣說,但是他討厭你的鼻子。所以你見了君王,一定要捂住鼻子。”從此魏女見到楚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王對鄭袖說:“魏女看見寡人時,就捂住自己的鼻子,這是為什么?”鄭袖回答說:“我倒是知道這件事。”楚王說:“即使再難聽的話,你也要說出來。”鄭袖說:“她像是討厭君王身上的氣味。”楚王說:“真是個大膽潑辣的悍婦!”命人割掉美女的鼻子,絕不寬赦.
二、屈原名言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尺雖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雖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總有它的不足之處,智者也總有不明智的地方. 總的意思就是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應求全責備,而應揚長避短. 2、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漁父》)
意思是說: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濁的,惟獨我干凈、清白;眾人都已醉倒,唯獨我一人清醒。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離騷》)
這句話可翻譯為:“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
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的名作《離騷》,意思是說: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屈原(節選)
開端——靳尚和鄭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毒死屈原
發展——屈原呼喚風、雷、電,禮贊光明
高潮結局斥責神鬼偶像,抨擊昏庸當權者
愛國愛民
英勇無畏
7
自我總結、反思促教
本節課是通過學習《屈原》,了解戲劇文學的一般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在不斷地朗讀中感受、領悟人物的內心情感,品味、欣賞文章語言,體會呼告、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風、雷、電、神鬼偶像等一系列事物的象征意義,從而把握作品的主題。
不足之處是作為戲劇,本文的教學未能充分體現戲劇的特征,教學過程中側重了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如果教師能夠范讀,效果應該要好一些,這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遺憾。
17、屈原(節選)學案
學習目標 |
|
|||||||||||||||||
學習內容 一、【自我檢測】 1、了解屈原的有關情況 2、說說本文的作者情況 3、談談你對戲劇這種文學體裁的認識 4、學生介紹本文的寫作背景 5、《屈原》全劇分為幾幕,分別寫了什么內容?本文節選自第幾幕第幾場?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6、給劃橫線的字注音 詭譎( ) 瘦削( ) 鞠躬( ) 收攬( ) 非難( )睥睨( ) 犀利( ) 景仰( ) 雷霆( ) 嘩眾取寵( ) 曹殤( ) 污穢( ) 鞭撻( ) 躊躇( ) 鏜鏜鞳鞳( ) 稽首( ) 7、理解詞義 咆哮: 詭譎: 嘩眾取寵: 徘徊: 佇立: 睥睨: 鏜鏜鞳鞳: 犀利: 炫目: 稽首: 馳騁: 拖泥帶水: 二、【自我感悟】
2、文中“屈原的內心獨白”部分,表達了哪兩個方面的思想內容?試劃分層次。 三、【合作探究】 1、第二部分中,屈原呼喚了哪幾種事物?痛斥了哪些神鬼偶像?那些事物僅僅是代表了事物本身嗎?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結合具體事物加以分析。
象征手法:是寫作的一種表現手法,指用 某種具體事物來代表某種抽象的意義。由“象征物”和“象征義”兩部分構成。可以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除此之外,你覺得文中提到的哪些事物還具有象征意義呢?
四、【品味語言】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富有感染力,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聽并進行品析鑒賞。 示例:
知識鏈接——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種修辭方式。也就是對本來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喚,并且跟他說話。一般運用呼告,表感嘆,更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強感染力,引起讀者思考。可把它分為呼人、呼物兩種形式。. 比擬呼告 :就是將物擬作人,然后直接與它說話,即人直接與事物說話。 (2)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 (3)火!你在天邊,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這熊熊地燃燒著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嗎? (4)把你這東皇太一燒毀了吧!把你這云中君燒毀了吧!你們這些土偶木梗 ,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五、【拓展延伸】 (一)課外文言閱讀 鄭袖饞魏美人 魏王遺楚王美人,楚王說之。夫人鄭袖因謂新人曰:‚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新人見王,因掩其鼻。王謂鄭袖曰:‚夫新人見寡人,則掩其鼻,何也?‛鄭袖曰:‚妾知也。‛王曰:‚雖惡,必言之。‛鄭袖曰:‚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①之。 (《戰國策》) ①劓:古代一種刑罰,割掉鼻子。 1.劃線句子未加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符號的地方用“︱”線標出(2分) 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 2.注音并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 )(2分) (1)遺( )(2)說( ) 3.從本文來看,鄭袖是個怎樣的人?(2分)
(二)屈原名言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尺雖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雖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總有它的不足之處,智者也總有不明智的地方. 總的意思就是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應求全責備,而應揚長避短. 2、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漁父》) 意思是說: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濁的,惟獨我干凈、清白;眾人都已醉倒,唯獨我一人清醒。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離騷》) 這句話可翻譯為:“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 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的名作《離騷》,意思是說: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