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山坡羊,潼關懷古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3.詩詞曲五首《山坡羊•潼關懷古》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山坡羊·潼關懷古》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感知并理解曲中詩人的思想情感意蘊,激發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共鳴。 1.朗讀吟誦:以朗讀帶動理解,在朗讀中明晰情感指向。 2.探究品析:以字詞為突破,深入感知詩人情感意蘊。 3.拓展思考:從作品到作者,挖掘文本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在朗讀吟誦后理解詩人傳達的內容和情感,感受全曲對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
2.以曲中的核心字眼為切入點,進一步培養學生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深化對詩詞曲內涵意蘊的理解。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人情感和寫作緣由后,聯系現實生活,探尋文本與現實之間的契合點,激發與文本、作者之間的共鳴。 三、教學方法
(一)以誦讀帶動體悟; (二)以啟發討論為主; (三)品讀與探究結合。 四、學習方法
誦讀詩歌體悟感情,知人論世探究意蘊,個性解讀尋求共鳴。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阿房宮賦》,從中感受到了杜牧在文中表現出的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家國情懷,同時也感受到了被譽為“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的恢弘壯闊。可奈何阿房宮最后在項羽入關后被焚燒,僅余殘跡了了。假如大家目睹一片殘敗破損的宮殿園囿內心會有何感想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先來體味張養浩的追思與慨嘆。
(投影、板書: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2
古代詩歌尤其是元散曲,猶如甘淳的美酒一般值得細細品味,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通過誦讀和品析,共同感受張養浩曲中的悠遠綿長。 (二)初讀感知
1.朱自清先生在語文學習中極為推崇“朗讀”,朗讀讓讀者與作者實現了情感的聯系。下面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把全詩朗讀一遍,讀的過程中看看哪些字音和詞義還把握不準確,一會兒我們共同交流。 (投影:讀準字音,讀通文意。) 2.哪位同學有不理解的問題? (學生提問,師生交流。)
3.字音和詞義我們讀準了,疏通了,老師想請一名同學讀一遍全詩。同學們可以毛遂自薦,也可以由大家推薦一位同學。其他同學做好點評的準備,點評時可以從讀音、感情把握等方面來考慮。 (投影:讀準字音,注意詩歌的感情。) (一位同學讀全詩,其他學生評價。) (三)精讀涵詠
1.我們知道古代的詩詞曲文都是沒有標點和用繁體書寫的,老師給大家呈現了這樣版本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大家繼續讀讀,看有沒有朗讀的困難。 2.我們接下來嘗試著創新這首曲的朗讀方法,請大家將末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重復一遍再做結束,注意體味曲中的感情。 (學生集體朗讀。)
3.下面我們再找一個同學來朗讀一遍,請大家注意聽他的朗讀,并幫助他在讀完全曲后,將末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再行重復一遍,同時進一步體味曲中的感情。
(一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配合。)
4.那么大家現在來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這首小令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詞語來作答。
(投影:這首小令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預設:表達了詩人內心的難受和悲傷,用原文的詞語來說的話就是“躊躇”和“傷心”。
教師引導:那么請大家將你讀出的感情融入到這首曲子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想一想詩人是通過什么來傳達了這份傷心和躊躇? (投影:“傷心”“躊躇”)
誦讀參考:朗讀過程中注意曲中的重音和節奏。 (學生朗讀。)
5.老師聽到了大家在朗讀中對這首小令的第一句讀得尤其的好,我們找同學
3
來說說你在讀這一句時腦海中想象的是一個怎樣的場景。
預設:詩人在路過潼關這個地方時,看到了山峰都在往一起聚,河水的波濤也是洶涌澎湃。
教師引導:詩人站在潼關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華山群峰,腳下是黃河急流,河水在峽谷中奔騰著,咆哮著,就像暴怒瘋狂的獸群。群峰高低參差地簇擁著,攢動著,仿佛集合到這里來接受檢閱一般。(投影) (教師、學生齊聲朗讀)
教師補充:潼關,內有華山,外有黃河,西有長安,東有洛陽,它雄踞群山半腰,下臨滾滾河濤,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投影:潼關東有崤山,北臨黃河,西接華岳,地形險要,氣勢宏偉,易守難攻,是西都長安的屏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提問:那么同學關注到這一句中的“聚”和“怒”了嗎?它們分別又呈現了怎樣的藝術效果呢?
教師引導:“聚”既寫出了“峰巒”的眾多,也表現出向潼關聚攏的動態。“怒”字,不僅表現了黃河波濤洶涌、奔騰澎湃的氣勢,而且亦為讀者打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
(投影:聚,把本來處于靜態的山人格化,顯示出西岳華山的高大峻奇。怒, 給動態的水賦予人的情感,寫出了黃河奔騰跳躍的氣勢。) 追問:那么山河此時為何而“聚”,又為何而“怒”呢? (學生思考、交流。)
6.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看能否在詩人接下來的詩句中找尋到答案。請大家試著疏通第二句的意蘊。 (學生思考后作答。)
教師引導:落日蒼茫之中,詩人一無所見,卻在腦海里浮現出一座座巍峨壯觀的古都,一座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多少帝王將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龍爭虎斗,威震一時,然而如今蹤影全消,剩下來的只有黃土一片。(投影)
提問:“西都”僅僅指的是長安嗎?“秦漢”也僅僅指的是“秦”和“漢”嗎?
(學生思考后作答。)
明確:西都不僅僅指的是秦漢的都城長安,魏、晉、隋、唐等也都建都于此,曲中只提 “秦漢”,是借助一點來談整體。秦漢兩代,群雄逐鹿,朝代迭替,轉眼都已成為歷史的陳跡,對歷史的懷想在這里達到高潮。秦漢統治者曾大興土木,苦心營造無數殿堂樓閣、萬千水榭庭臺現在都已灰飛煙滅,化做了塵土。 追問:詩人只是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而傷心嗎? (學生思考后作答。)
4
明確:繁華成土固然令人傷感,但詩人最傷心的是用血肉筑成這些繁華宮殿的百姓的悲慘命運。“傷心”一詞飽含了對黎民百姓的無比同情,情調深沉低回,感情哀婉沉重。
提問:那么,此時再回看第一句中的“聚”和“怒”,大家是否有了新的體會和認識。
明確:“聚”與“怒”不但生動地勾勒出了潼關地勢的險峻,而且暗含著一幅千軍聚集、萬馬怒吼的朝代斗爭的歷史畫卷,巧妙地鋪墊了潼關內外一派天怨人怨的氛圍。
7.由此,詩人發出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慨嘆,請大家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句,把你讀出的感情盡情地表現出來。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提問:我們找一個同學來談談你讀這句時內心想的是什么。
教師引導:山川形勝依舊,朝代興亡不斷。每一王朝興起,都要用百姓的血汗和艱苦的勞役建筑豪華富麗的宮殿園囿,到了王朝覆滅時,百姓又飽受戰亂的殺戮和殘害。
小結:王朝興百姓苦,亡也百姓苦。朝代的衰亡,帶給黎民百姓的是苦難,新王朝的建立帶給黎民百姓的依然是苦難,一次次朝代的更替,始終沒有改變人民大眾的悲苦命遠。張養浩體察民情,體恤百姓疾苦,這首小令,飽含了對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真可謂由衷之言最有味、最有價值,生命力最強! (板書:對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
此時此刻,老師也有些情不能自已了,想給大家朗誦一遍這首小令。請同學們在聽的時候進一步體會詩人真摯的思想情感。 (四)悟讀探究
1.提問:那么接下來請大家猜想一下為何張養浩會寫下這首《山坡羊·潼關懷古》?
(投影:緣何而寫?)
教師補充:張養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之一,所作散曲多為深切同情民間疾苦之作。為官廉潔,兩袖清風,晚年逢關中大早,饑民相食,被特拜為陜西行臺中承,毅然受命,前往賑災。
(投影:“天歷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張養浩)為陜西行臺中丞……即散其家之所有與鄉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饑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元史•張養浩傳》))
張養浩由山東濟南入河南,進陜西,一路上便聽到哀鳴悲號,怨聲載道;看到的是饑民盈野,尸骨成堆。這種慘象,使他不能不覽古賦今,緬懷興亡的歷史。 (投影:西風匹馬過長安,餓殍盈途不忍看。里十路埋千家冢,一家人哭兩
5
三般。犬銜枯骨筋猶在,鴉啄新尸血未干。寄語廟堂圣宰相,鐵人聞此也心酸。) 小結:因此,我們看到張養浩之所以寫就此作在于,他感受到了現實生活中民生的悲苦,產生了設身處地般的痛切體驗,曲中的這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實際上是“代民立言,為民請命”。 (板書:代民立言,為民請命)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來形容張養浩再為合適不過。
(投影:“到官四月,未嘗家居,止宿公署,夜則禱于天,晝則出賑饑民,終日無少怠。每一念至,即撫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元史•張養浩傳》)) 2.了解了這么多之后,大家再看這首小令,是不是會有更多深入的感受,讓我們再次領略這首詩的深情與熾熱。 (師生共同朗讀。) (五)拓展體味
其實這種深情與熾熱正是一種對于生命的悲憫情懷,也是來自知識分子靈魂深處的責任與使命。 投影:
用盡我為民為國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恨不得把野草翻騰做菽栗,澄河沙都變化做金珠,直使千門萬戶家豪富。
——張養浩《南呂•一枝花•喜雨》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蒿里行》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顧炎武《海上》
瘡痍在目的憂憤感,飛蛾撲火的壯烈感,鋼刀剜心的痛徹感。
——龐進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遇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人生的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情感。
——羅素《我為什么而活著》
總結:透過張養浩,我們感受到了對于生命的悲憫情懷,常懷悲憫之情,可以使人們在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傳遞真情,傳遞溫暖,傳遞快樂,使“仁愛”之花開遍世間,從中,精神也得到了凈化,靈魂得到了升華。
悲憫之情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是溫暖人間的一簇薪火,讓我們接過
6
前人留下的火種,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通透人性,心懷悲憫;珍惜生命,勇往直前。
(板書:心懷悲憫,勇往直前)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奇文相與析”
請參照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杜牧的《赤壁》等試著創作一首“懷古”詩,律詩或者絕句皆可。 附:板書設計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對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 知識分子的責任與使命 心懷悲憫,勇往直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