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臺階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三篇11臺階-陜西省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臺階》教學設計
【教材依據】
《臺階》是教育部2016年審定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
一、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關于“小人物”的故事。這些人物雖然平凡,且有弱點,但是他們身上又常常閃現優秀品格的光輝,引導人們向善、務實、求美。其實,普通人也一樣可以活得精彩抵達某種人生的境界。本單元的學習要注重熟讀精思。注意從標題、詳略安排、角度選擇等方面把握文章重點;從開頭、結尾、文中的反復及特別之處發現關鍵語句、感受文章的意蘊。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默讀中圈點勾畫,整體感知文章大意;提煉主要信息,概括主要情節。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疑閱讀,前后比較,探討父親衰老的原因;捕捉細節,賞析語句,品析父親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品析父親身上的精神;體會作者對父親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情感。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圖片、音樂、多媒體課件。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人物——讀懂作者——讀出自己
七年級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父親”形象的分析可以通過學生的討論完成,只是給學生揣摩的時間要充分些。 并從中體會描寫的作用,揣摩描寫的方法,從而提高描寫的能力。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父親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情感。
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問題較深奧,初一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圖片、mp3伴奏音樂、課件等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信息技術手段準備:收集有關課文的圖片,閱讀有關作者創作小說過程中的相關的資料,名家對小說的解讀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母親坐在門檻上慢悠悠地做著針線活”的圖片學生談感受(幻燈片出示)。
2、作家李森祥童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母親坐在門檻上慢悠悠地做著針線活,目光恬靜地看著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這是我童年記憶里最深刻的景象,而就是這個司空見慣的畫面,觸動了我創作《臺階》這篇小說。”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這個畫面里面卻沒有父親,父親在哪里呢?為什么這個沒有父親的畫面,卻讓李森祥創作了以父親為主要人物的《臺階》呢?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怎樣的父親呢?
(二)、檢查預習,掃除障礙。 1、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某部工作,少校。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1987年開始文學創作,后進入浙江省廣電局從事專業影視創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小學老師》、中篇小說《抒情年代》、長篇小說《傳世之鼓》等,現已創作了200多萬字的作品,有我們熟悉的《天下糧倉》等。他有著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作品中充滿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樣保持著樸實無華的風格 。
2、掃除文字障礙。(幻燈片出示) (三)、讀懂情節,梳理內容。(獨學)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后,父親怎么樣? 引導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屏幕投影)
1、明確:在家鄉,“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我”家的臺階只
有三級,容易進水,也表明在家鄉沒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父親”渴望自己的家在鄉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明確:撿磚、拾瓦、砍柴、存角票、編草鞋、踏黃泥。 3、明確:父親老了,感到不自在,不對勁。 (四)、讀懂人物,賞析形象。
1、文中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怎樣評價他,請用下面句式說話:“我的 父親。文章這樣寫道 ”
學生回答,師生歸納:
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別人尊重。 他是一個有著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有著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的特點,當九級臺階造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2、小說塑造了一位農民父親的形象,為什么用“臺階”做題目呢?(對學,同桌交流)
明確:臺階是小說的線索、是父親的追求、是父親的向往、是父親的理想、是父親的尊嚴、是父親一生的精神寄托. 以父親為代表的這些一無所有但依舊艱苦創業的草根階層,正是我們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級臺階! (五)、讀懂作者,體悟情感。
高臺階造成了,父親得到了他想要的幸福生活了嗎?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群學,小組討論)
明確: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贊嘆;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同時發出了時代的呼喚:農民渴望改變落后面貌,結束貧窮的生活。
引導學生體會的過程中,幻燈片出示資料助讀
這最后似乎是不經意的一聲感嘆,其實是作者最無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是的,父親老了,這里的“老”,不僅僅是指父親年事已高身體受傷無法再操持農活,更是兒子感受到父親心靈世界的“老化”——父親不但失去了健康的身,也同時失去了奮斗目標。身體的老朽固然已經可悲,追求的喪失更讓人迷惘。但兒
子之痛還更在于他幾乎是眼睜睜地看著父親為了造屋而耗盡了一生的精力,他在父親身體和心靈都迅速衰老的殘酷現實面前無能為力。一個句號,悲涼地道出了中國農民再勤勞善良也無法徹底改變命運得到幸福的殘酷現實。小說中的父親是如此,無數中國農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特級教師王君談《臺階》
關于小說的結尾,當初我的確沒有把它當做悲劇來處理。在中國鄉村,一個父親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間屋,或為子女成家立業,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關注,我只是為他們的最終命運而惋惜,這幾乎是鄉村農民最為真實的一個結尾。
——李森祥給編者尤志心的信 (六)、拓展延伸,讀出自己。
父親的故事講完了,父親是一座山,父親是一部書,此刻同學們一定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一定也有許多話想對父親說。2017年,中央電視臺有個一風靡大江南北,感動了全國人民的欄目,那就是《朗讀者》。今天我們也來做朗讀者,錄播室就是我們的演播大廳。今天我們朗讀的的主題詞就是“父親”你可以朗讀自己寫下的最想對父親說的話,也可以選擇名家篇目。
學生朗讀時播放音樂伴奏,渲染氣氛,升華情感。
(七)、結束語:父親老了,是滄桑的歲月把父親變老了,是兒女的成長把父親催老了。父雖然老了,但他用自己的青春,他用畢生的奮斗筑起了我們人生的臺階!讓我們從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獲和喜悅,感謝父親!
(八)、布置作業。
課外尋找關于“父親”的文章、詩歌進行自主閱讀。 推薦書目:蘇童《父愛》 梁實秋《代溝》 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