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夢回繁華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20《夢回繁華》浙江省 - 杭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20《夢回繁華》浙江省 - 杭州
夢一場,《夢回繁華》教學設計
有一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杰作。在問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是后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它曾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演繹出了許多傳奇故事,它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清明上河圖》。
毛寧以《夢回繁華》為題,介紹了《清明上河圖》這一國寶級畫作,通過說明文文本特有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以及“語言特色”等不同角度,描摹了北宋時期繁華的市井風情,豐富了我們對當時社會風貌的了解,激發了我們對古代生活豐富的想象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之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運用瀏覽的閱讀方法,通過抓關鍵句來梳理主要內容,理清說明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細讀品味抓住事物特征、語言生動典雅、思維條理嚴密的文本特點,體味濃厚的歷史懷傷之感,讀寫結合,提升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書畫作品的藝術魅力,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提升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順序清晰、生動準確的方法。 難點:理解文章深層的含義,理解真實的作品價值。
【教學設想】
針對自讀課文的教學要求,立足于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以把握事物特征,抓關鍵內容為主線,在訓練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關注學生方法的積累,關注課堂教學內容的生成。
【教學過程】
課前下發“學習單”,分為三個部分:自讀整理文本;細讀小組合作探究; 練筆課堂實踐。
(一)導入新課——名畫引繁華(《蒙娜麗莎》的圖片)
利用名畫《蒙娜麗莎》、學生作品的圖片,導入疑問:如何介紹畫作,讓學生快速感知如何介紹畫作,同時在導語中明確本文的說明文的體裁,讓學生清楚本文是基于說明事物寫成的。
課前小提問:班里有多少同學曾去過美術館或是畫館呢?
師:假如你今天是名畫館的志愿者,今天展出了《蒙娜麗莎》你如何介紹名畫中的內容呢?
生:從人物的頭發開始介紹,到她的服飾。可以找到人物最特別的地方——嘴巴,似笑非笑。
師:哦!非常厲害,一位同學邏輯性強,另一位一眼瞄準了人物的特色之處,眼光不錯哦!
師:我們今天也要學習一篇介紹畫作的文章,它被成為中國的國寶,記載了578位人物,一位人物尚且只能這樣畫,那以后578位人物聚集了這一塊兒怎么班先來欣賞一段視頻。
設計意圖:通過《蒙娜麗莎》的圖片展示,讓學生快速進入到“介紹畫作特點”的情境當中,奠定本堂課的基調。
(二)瀏覽課文——自讀理繁華
在課前預習時,在預學單上學生已經品讀了能夠打動自己的句子。在本環節,學生需要完成一個學習任務。
學生活動:
1、瀏覽文章,抓取關鍵語句,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一。 2、教師組織學習任務一進行個別同學匯報,同屏展示。
教師活動:
1、在學生匯報時及時同屏學習單, 重復關鍵詞,適時點撥。
2、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快速閱讀相關語句,提示文章說明順序,理解文章布局。
3、學生匯報完,教師進行歸納和概括。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中,將課文作為學生訓練“快速閱讀”的載體,這也是新教材本說明文單元“瀏覽與細讀”的選擇。教師有意識地在自讀課中抓住契機,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在課堂中的操練學會的方法。此外,教師還要做好充分的預設。
(三)細讀課文——細讀說繁華
在本環節中,將課文作為學生訓練“細致閱讀”的載體,符合新教材在本說明單元“瀏覽與細讀”的選擇。通過合作模式,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找到的文章的異同點與關鍵詞句,達到品味本文語言特色、說明順序與方法的學習目標。
學習任務二:仔細閱讀文章3、4自然段,對比《中國畫的驕傲》節選,請從語言特色、說明方法、
說明順序三個角度任選其一,比較異同點。 獨學要求:細讀兩段選文,圈點勾畫,獨立思考。 助學要求:全班分組,四人成團,提高效率。
群學要求:每組同學在3分鐘內,結合文章,闡釋觀點,選擇粉/藍不同顏色的紙片,記錄異同點。
學生活動:
1、 獨立細讀兩篇文章,對比異同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實現在課堂上人人發言。 2、 小組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異同點賞析,并說明理由,討論單上記錄要點。 3、 教師組織小組進行匯報,同屏展示。
教師活動:
1、 在學生匯報時及時展示學生成果與課文內容。
2、 在學生質疑、爭論時適時介入,點撥,補充相關歷史鏈接。
設計通過對比閱讀、異同分析、詞句賞析、同屏展示,給學生搭建了展示習得本領的平臺。教師適時介入,發現學生展示中的閃光點。在設計中,教師在以下幾處做了預設。(根據時間挑兩個重點講)
●預設一:語言特色——語言典雅有韻味、語言通俗口語化
《夢回繁華》語言優美典雅,例如“整個長卷猶如一部作品描繪了京城……由慢板、柔板,主見進入快板、緊板轉而進入尾聲,留下無窮的回味。”運用比喻說明的手法,吧畫面比作樂章,更加富有節奏感。(在說明文中也稱之為打比方)
《中國畫的驕傲》語言通俗口語化“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腳忙著收桿,有的奮力劃槳,有的用蒿竿撐住橋洞頂端。橋上岸邊擠滿了熱心觀眾,幫著出主意。”這些詞語的運用可見其生動趣味性,貼近生活。●預設二:說明順序——空間順序都可見,唯獨不同是邏輯
《夢回繁華》說明順序層層清晰,由遠及近,由左到右“在進入大道的岔道上……近處小路上騎驢而行的……”無不體現空間順序。《中國畫的驕傲》中也從“畫卷開端……再展……”從畫面左端到右端,體現出空間順序。
(教師點撥時抓住不同點仔細推敲,讓學生反復體會,可追問,《夢回繁華》的文章詳略得當,從作家作品到價值特色,與《中國畫的驕傲》不同在哪里?)
此處一生產生疑問大致分為兩類。
1. 邏輯順序在《夢回繁華》中何處可見?這一處學生的問題主要在于沒有深刻理解“邏輯順序”的含義,當遇到真實文本時無從下手。
明確存在邏輯順序,但對邏輯順序只達到辨識的程度,未能了解其本質。(轉化為教學目標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清明上河圖》表象介紹與繁華盛世背后揭示的本質之間的關系)
(教師先讓學生自己爭論,最后適時介入,明確全文由表及里——邏輯順序,《清明上河圖》全文從作者到作品再到價值與意義,深刻展現了它背后的盛世的落幕,并補充歷史知識,
1. 從汴河上的舟楫往來,我們可以想見宋代汴河漕運的繁華——這里暗示了嚴峻的商賈囤糧問題;2. 從市面中的酒旗招展,我們也可以想象北宋東京酒樓業的發達——借此反映泛濫的酒患;3. 《清明上河圖》畫出的毛驢與騾子比馬匹多得多(圖中馬只有20匹,毛驢與騾子則有46頭)——是宋朝缺乏馬匹的真實寫照……由歷史的補充,深刻回歸到教學重點)
●預設三:說明方法——介紹畫作常用摹狀貌
《夢回繁華》內容詳盡,運用說明方法恰當,比如“摹狀貌”,從畫面左端到右端,具體描繪介紹畫面內容,讓人猶如穿越一般領會當時社會的景象。
●預設四:語言特色——四字短語的妙處
《清明上河圖》四字短語運用居多,“疏林薄霧,農舍田疇,春寒料峭……”語言凝練生動,讀來與《清明上河圖》的藝術特色互相映襯,身臨其境。
●預設五:語言特色——動靜結合,張弛有度
“船正在放倒桅桿準備過橋,船夫們呼喚叫喊,握篙盤索,橋上呼應相接,岸邊揮臂助陣,過往行人聚集在橋頭圍觀。”動靜結合,將宛如飛虹的橋之精美與熱絡非凡的人物之行動結合起來,文章張弛有度,錯落有致。
設計意圖:
1、獨學成果是學生的個人思考感受,基于這些個性解讀的基礎上,學生們在交流中能夠發現理解的偏差,教師可在適當時機無痕切入預設內容,解決學生獨學時的難題。
2、助學設計,能夠促動學生參與組內發言,確立號發言人與記錄員,將個人成果匯聚成為小組成果。
3、群學設計,匯報展示可以讓學生走向講臺,成為課堂主人,同時訓練了學生溝通合作的能力,在制作展示牌的過程中,不斷選擇文中富有韻味、方法、順序的句子,解讀出《夢回繁華》的“繁華”與“本質”。
(四)深入本質——穿越悟繁華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小結:作者條理分明,語言生動將《清明上河圖》這一個國寶級畫作介紹得精妙絕倫,讓人回味無窮,而作者卻發出了夢回的感慨,那么究竟是誰夢回? 學生活動:
1、在群學展示環節完成任務后就此問題進行思考。 2、抒發自己觀點,并闡明理由。 教師活動: 1、總結明確:
·北宋遺民的夢回,對繁華時代的懷念; ·畫家張擇端的夢回,對統治者的警示,對富華時代的懷念; ·現代人的夢回:追想千百年前的繁華時代,追憶文化的傳承。
設計意圖:
1、基于說明文的文本特質,拓展主題與情感,以學為中心,深入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教師適度增加問題難度,讓學生在課堂上達到訓練能力之上的思維能力高度;
2、在思考“誰夢回?”這一問題的背后,讓學生深刻理解歷史的變遷、文化的珍貴,這樣使得《清明上河圖》與學生的距離拉近,越發展現文化背后的魅力!
(五)提升能力——回歸續繁華
《夢回繁華》文章條理分明,語言生動將《清明上河圖》這一國寶級畫作介紹得精美絕倫,讓人回味無窮,又發出了回憶古文明的燦爛,繼承并弘揚繁華的呼喚。合上書頁,回望繁華,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通過本節課學到的方法遷移能力,介紹這幅西湖斷橋圖。 學生活動:
1、思考本堂課的收獲,運用所學介紹畫作;
2、當堂寫作,當堂展示,當堂互評,為課后修改做鋪墊。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在唯美音樂聲中寫作;
2、鼓勵學生對同伴習作進行三方面的點評,相機提升。
3、有意識提示學生“語文回歸生活”,生活中的繁華就在我們筆下!
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我們一定會記得這繁華。愿回憶依舊,愿繁華永存。 設計意圖:
1、扎實落實自讀課“遷移運用”的核心特質,當堂激發學生將所學運用至生活,體現新教材“語文回歸生活”的特點。;
2、學生當堂習作目的在于遷移知識,當堂展示與當堂互評,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點評能力的提升,在課堂以外對本次習作進行細致修改,從自讀走向習作,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學習任務二:
請選擇一篇模仿它的語言,運用本單元學到的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向大家介紹這幅西湖斷橋圖。
至此,教學目標一、二、三皆已達成。(出示ppt:拓展延伸閱讀,掃一掃二維碼)
附:板書設計
最后,總結本課亮點如下:
1、課前備教材、備學情。根據單元目標與自讀目標“行走在文本中”,根據學生教讀課時學習情況設計課堂“貼近學情”的教學目標全部達成。
2、以“夢”“回”“繁華”為本堂課的串聯線索,運用對比閱讀,重視“學為中心”,思路清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3、組織“獨學——助學——群學”的合作環節,注重獨學的閱讀體驗,也注重群學的結果呈現。關注學生能力發展和個別差異,制定助學內容。課堂以學生活
動為主體,教師活動為引導,平臺寬廣,課堂深闊。
4、通過課上課下同屏技術、二維碼鏈接資料,小年糕當堂視頻呈現,公眾號作文修改等現代信息技術,以及常用的視頻、音頻、圖畫對素材進行加工,“共享”“共學”為主導的信息技術的運用適時而有效!
5、課上有明確的“寫作”測評策略,體現自讀課的魅力所在,突出文本特質,突出學生主體,突破學生能力,充分體現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
注:課堂練筆當堂制作“小年糕視頻”與拓展閱讀資料詳見文件夾中。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三只羊”(sanzhiyang919)課后學習與練筆內容盡在其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