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赤壁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赤壁》青海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赤壁》青海油田實驗中學
實驗中學初中語文教案模板 課題 詩詞曲兩首
課型 講讀
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目標:1、熟讀并背誦,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熟讀并背誦,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理解詩人感情,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熟讀并背誦,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熟讀并背誦,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朗誦,理解品味,合作交流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3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
學生認真預習。 老師
教師認真備課。 教學活動(師生活動)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
二、研習詩歌 了解詠史懷古詩。
詠史懷古詩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的功過或歷史事件的成敗,對以往朝代的興衰,發表評論,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引發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借古諷今等目的的詩歌。 (一)學習《赤壁》。 1.朗讀《赤壁》,注意讀出節奏、感情。 2.思考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為下
設計意圖以及二次備課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兩首詩詞曲;旧鲜前凑“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
2
文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詩經》中有“君子作歌,維以告哀”的詩句,在這首詩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哀情。
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了解作者的處境,加深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杜牧,字牧之,號稱杜紫薇,又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晚唐時期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在后人看來,與杜甫齊名,并稱“大、小杜”,對杜牧而言是一種極高的榮耀,不過,“小杜”的稱呼,未必符合杜牧本意,他心中也未必舒坦。他的志向就是成為祖父杜佑那樣的宰相,還希望有一天能夠將這些研究心得施諸政務。 他雖有相才,但無相器,又生不逢時。在江河日下的晚唐,諸帝才庸、邊事不斷、宦官專權、黨爭延續,一系列的內憂外患使大唐之舟如蟻穴潰堤,外滲內漏。其政治才能,只能湮沒于茫茫人海之中。
所以在《赤壁》中作者滿含酸澀的說,周瑜之所以名垂千古,是他機會好,如果我有這樣的好機會,我早就成功了。 (4).齊讀這首詩。
(二)《山坡羊潼關懷古》。
1.揭示課題:簡單了解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3.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后齊讀,教師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4.教師簡要講解。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
(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后兩句來理解。)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6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附譯文:華山的山峰好像從四面八方奔集起來,黃河的波濤洶涌澎湃好
不平之氣,《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3
像在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我遙望古都長安一帶,內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傷心的是經過秦漢宮殿的遺址,看到了無數間的宮殿都變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滅亡,百姓還是受苦。 7師生共同明確:“君子作歌,維以告哀”,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作者憂慮國計民生的思想感情。
品詩,品評詩句、感受哲理美: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尾兩句,請你談談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和認識。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寫出詩人對以往歷史的概括與評價,頓生感慨之情: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教師小結: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復雜的思想感情。詩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種種的不平后訴諸于文字,“君子作歌,維以告哀”,《赤壁》中流露出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氣,《山坡羊潼關懷古》中作者則表達了對國計民生的憂慮,對百姓的同情等。
作業布置,完成練習冊1-15 板書設計
《赤壁》 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抑郁不平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對國計民生的憂慮,對百姓的同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