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兒行千里母擔憂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下冊《兒行千里母擔憂》河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下冊《兒行千里母擔憂》河北省優課
《戲曲初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1、戲曲的基本知識 2、認識戲曲五大劇種 3、感知服裝樂器及行當唱腔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夠積極體驗京劇唱腔,感受戲曲的特點。主動學習、樂于探究行當的行腔,并產生想進一步了解戲曲的愿望。 二、過程與方法 1、參與并體驗“通過學唱、聽辨、聆聽、口傳心授等”,感知“西皮”“二黃”的特點。 2、通過口傳心授來掌握學習京劇唱腔的方法。 三、知識與技能 1、能夠分辨任務的行當及唱腔特點。 2、認識京劇的場面,能夠聽辨其主要樂器音色。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分辨“二黃”“西皮”的特點。 2、教學難點:了解板眼速度唱腔的基本韻味。 【教學過程】 一:由本人演唱的黃梅戲選段《誰料皇榜中狀元》導入,目的是拉近和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喜歡京劇,愿意了解京劇。
二、分享與交流——讓學生分組講解自己搜集的有關戲曲的知識。 1 京劇的起源:京劇由徽劇和漢劇演變而來,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后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2 京劇的四功五法 四功:唱念做打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戲劇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聲,有節奏性。打: 打斗時的表演動作。 五法:手眼身法步 3 京劇的節拍:習慣將每一小節的強拍稱作“板”,弱拍稱作“眼”。練習打擊 “板”和“眼”。京劇中的“二黃”、“西皮”是戲曲的腔調,“二黃”旋律的色調暗淡、凝重、平靜,節奏緩慢時,多用來表現壓抑的悲劇情節和憂郁的人物情緒;節奏強勁時,多表現壓抑、悲壯的戲劇場面和凄楚、悲憤的人物情緒。感受板和眼的節奏特點。 4 京劇的行當:生 旦 凈 末 丑
生:老生,小生,武生,文生, 旦:青衣,老旦,花旦,刀馬旦 凈:花臉 末:年長的男性,所以歸為生的行當 丑:通常是喜劇的角色,文丑,武丑,男丑,丑婆子 活動:學生對照行當的特點,找出自己準備的圖片人物屬于哪個行當,然后站好隊。 三 才藝的展示 1 學生演唱“夫妻雙雙把家還” 2 學生演唱“三家店” 3 師生互動“三家店”的后半部分 四 課堂總結 1 今天我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回答:京劇的四功五法,京劇的起源,京劇的行當及唱腔 2 演唱“戲說臉譜”的唱段,表達戲曲是我們的國粹,讓我們把我們的民族文化瑰寶發揚傳承下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