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梨園漫步,兒行千里母擔憂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少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下冊《梨園漫步》兒行千里母擔憂-江蘇省清浦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梨園漫步》——兒行千里母擔憂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唱京劇,感受我國戲曲音樂的藝術魅力,增強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2.能夠跟隨音樂演唱《兒行千里母擔憂》A部分,初步領略“老生”的韻味。
3. 通過對著名戲劇選段的欣賞,對“唱”、“念”、“做”的感受、對“打”的欣賞,培養學生參與與京劇有關的各種創作實踐活動的能力。同時了解京劇的起源、行當、唱腔等音樂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①通過模仿與體驗,了解并掌握京劇的有關知識。 ②學唱《兒行千里母擔憂》。
【教學難點】:演唱京劇《兒行千里母擔憂》A部分,并準確把握節奏及上口字的發音,同時感受老生唱腔的韻味和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新授)
請班里舞社的幾位同學為大家帶來一段舞蹈表演——《我的新衣》 (設計意圖:本人開設的爵士舞選修課中學生學習過的一段舞蹈《我的新衣》
剛好與本節課所授京劇內容有一定關聯,這里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同時激發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
師:從大家的眼神中我看的出你們還意猶未盡,老師也不禁想來表演一段,請同學們仔細聆聽——《梨花頌》。
師:雖然我和剛才幾位同學的表演形式不太一樣,但是否有相同之處?
生:京劇
(設計意圖:《我的新衣》其中選自京劇《賣水》唱段和《梨花頌》兩首作品引
出今天的主題“京劇”,并為接下來京劇知識的學習做鋪墊)
二、探索京劇 1.師總結京劇起源 2.了解四大行當 3.了解四大名旦 4.回顧兩大唱腔
(設計意圖:第一學期學習《我是中國人》,生已接觸京劇的唱腔,這里回顧舊
知識)。
5.了解四功(概括講解四功) 二、感受京劇
師:通過欣賞京劇唱段《賣水》,觀察并思考其中出現了哪些表演形式?
生:唱、念、做
師帶生感受唱段與念白部分
師:欣賞《賣水》中丫鬟與小姐之間的一段對話,她們分別說了什么?語言上有怎樣的特點? 師總結:念分京白和韻白
師:剛才同學們感受了京劇中的唱、念,下面通過經典的傳統武生劇目——《三岔口》來具體了解京劇中的另外兩種功法。他們有怎樣的特點?
師總結:“虛擬”的打斗是京劇表演的一大特點;演員借助自己的肢體表現各種劇情(偷偷開鎖推門進屋,實則沒有門),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一套虛擬的程式化動作。(生嘗試表演劉利華撬鎖推門入室的動作)
師:唱、念、做同學們在短期內都可以做到,但是打可以做到嗎? 這顯然是同學們短期內無法做到的,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京劇片段和實際體驗“唱、念、做”,從而讓學生具象的
理解四功的含義)
三、學唱京劇(感受老生唱段)
師:剛才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京劇的相關知識同時還了解了旦行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除了旦行,其他行當的表演藝術家你們還知道有誰?如生行?
生提前預習所了解到的生行演員:譚鑫培、余叔巖、孟小冬、楊小樓...活躍在當今舞臺上的還有:于魁智、王佩瑜...
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欣賞由于魁智演唱的老生唱段,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這一唱段的唱腔? 節奏特點? 2.所講述的內容 ?
3.吐字有什么不同(特點)? 播放《兒行千里母擔憂》 劇情及人物介紹:
(1)秦瓊——字叔寶。唐初著名大將,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為大唐王朝的穩固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因其居于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間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
(2)《兒行千里母擔憂》是京劇《三家店》(又名《秦瓊發配》)中秦瓊的一段唱腔。講述的是秦瓊自二賢莊回家途中,投訴皂角林,被疑為響馬(古指攔路搶劫的強盜),爭斗中失手傷人,發配到登州。 師:有些字的發音與普通話不太一樣,大家剛才聽到與普通話發音不同的字,京劇中稱“上口字”。
老師范唱一遍,并請同學們在書上標出與普通話發音不同的字。 師帶生練習其中的上口字發音。
師:過去學習京劇都是師傅帶徒弟,口口相傳的方式,一招一式、一字一腔都要到位,今天我也來做一回師傅,我讀一句大家讀一句。 (右手打左手的節拍,邊打節拍邊讀A部分的歌詞) 學唱A部分并糾正其中錯誤的地方。 師為A部分設計動作,生模仿表演。
(設計意圖:將“手、眼、身、法、步”融入京劇表演)
師總結:通過今天這節課,大家會發現只要用心去體會,京劇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它有著獨到的藝術魅力。而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將中國的國粹傳承并發揚光大,也希望將來的你們能夠把京劇帶向全世界,帶給更多的國際友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