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鳳陽花鼓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鳳陽花鼓》貴州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鳳陽花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唱歌曲《鳳陽花鼓》,讓學生了解安徽民歌風格特點,感受中國民族文化和民族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傳承意識和愛國情懷。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歌曲的學唱、分析,以及同學間的配合,能根據歌曲的情緒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和節奏型為歌曲伴奏,共同展現歌舞一體的形式。 3、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中國五聲調式。
(2)能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重難點:
能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歌曲中襯詞的掌握,以及打擊樂的合奏。 教學分析:
《鳳陽花鼓》一曲選自安徽流傳已久的民歌旋律優美動聽易上口。歌曲還表達當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興演唱討生活的一種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過邊歌邊舞的形式進行,歌曲充滿安徽風陽地方民歌的
風味特色,節奏平穩,略帶有跳躍性,襯詞非常有韻味特色。 教具準備:
雙條鼓、電子琴、多媒體、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最近老師看了一個節目叫做《相聲有新人》,我想有的同學也看過吧?這是一個傳承相聲的欄目,老師呢突然對里面的道具“快板”產生了興趣,不禁想給大家秀一段,不知道同學們想不想聽聽?
2.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騾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走四方!
3. 聽快板回答問題:快板中唱到了哪個地方? 唱到了什么人? 唱到了什么樂器?
4.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并導出課題。今天我們就帶著大家一起走進安徽鳳陽去感受鳳陽花鼓的魅力。
二、新課教學
(一)展示課題并初聽歌曲:
鳳陽花鼓:鳳陽花鼓又稱雙條鼓,它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有鳳陽"一絕"之美稱,與花鼓戲、花鼓燈并稱鳳陽三花。(教師介紹鳳陽花鼓及鳳陽三花)
(二)介紹歌曲創作背景及由來
師:鳳陽花鼓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在通訊如此不發達的時期為什能有這樣的影響力呢?這就得說說歌曲的背景以及與朱元璋的淵源了:
1. 鳳陽是安徽省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縣,鳳陽是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里。花鼓和他有著很深的淵源:
A.自然災害 B.遷江南大戶到鳳陽定居造成人多地少 C.江南大戶借賣藝回家省親
2.鳳陽花鼓的特點:是藝人們在乞討賣唱時即興將平時熟悉的歌舞曲調加以利用,并收集當地民歌精華經長期融合而頗具鳳陽地方色彩,有的甚至演變成一種新的曲調。曲調具有抒情敘事性,歌和舞互相結合,富有濃郁的民間歌舞風格。
3..鳳陽花鼓的價值:鳳陽花鼓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鳳陽花鼓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播放音樂感受音樂情緒
1. 再次聆聽這首歌曲,同學們感受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稍快地
2. 歌曲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歡快、愉悅地
(為什么前面介紹說歌曲是比較凄婉的,現在又說是歡快愉悅的、這和安徽人民的性格有什么關系。)抽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3.這首歌的唱詞中有沒有與我們以前學習的歌曲不同的地方?
不同之處是什么?你能模仿一下嗎?
“得兒”、“得兒”
“得兒另當飄一飄”,“得兒”是敲擊鼓花發出的聲音,飄一飄是花鼓的鼓穗在風中飄揚的樣子。 (三)學唱歌曲
1.教唱歌曲樂譜并介紹五聲調式
鳳陽花鼓僅使用了do re mi sol la五個音,這五個音在中國古代分別稱為宮、商、角、徵、羽。中國民族音樂中許多作品只用這五個音,或者以這五個音為主,這些音樂都屬于五聲調式。(學生以游戲接龍的方式傳唱五聲調式)
1 2 3 5 6 宮 商 角 徵 羽 2.讓學生根據樂譜節奏朗讀歌詞,并理解歌詞含義。 3.教師唱譜學生填詞。
4.教師教唱兩遍并檢查學唱情況(可分小組演唱接唱游戲)引導學生發現錯誤,糾正錯誤。
三.延伸與拓展 1.學生進行節奏創編
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創編一小節,然后重復并貫徹全曲。 2.教師指導同學們的創編:學生負責擊拍展示,老師記錄,并分小組學習。
3.學生表演:一部分同學敲擊打擊樂器、一部分表演舞蹈、其余同學唱歌加節奏,匯聚成一個音樂歡樂的海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鳳陽花鼓》的學習不光讓我們了解中國的五聲調式、安徽的花鼓,更多的是感受了中國民間藝術瑰寶的魅力。可令人擔憂的是這些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正在逐漸消失,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一定要讓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樂,在我們這一代得到繼承和發揚,希望同學們能關注貴州關注銅仁關注我們的家鄉!
五.作業布置
觀察自己身邊有哪些藝術瑰寶,并把它記錄下來分析給大家,謝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