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在中亞細亞,草原上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少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江蘇省 - 無錫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教案 八年級下冊 第六單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逐段分析,感受作品每一部分力度、音色等音樂要素的變化;感受在音樂要素影響下音樂畫面及音樂情緒的變化。
2、通過學習這部作品,能夠熟練視唱并辨別作品2個主題、連接部。通過繪畫作品的協助,幫助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作品曲式結構。
3、通過學習本課,認識鮑羅丁及歷史地位;感受鮑羅丁音樂中的民族主義及異國情調,理解其作品深刻思想內涵——民間曲調和東方曲調和諧的交織,象征著俄羅斯與東方文化的一種融合,也象征著兩個民族友好、和平的社會現狀。 重點、難點:辨別樂器音色;分析作品音樂要素的變化;感受A主題與B主題風格上的差異
教具:多媒體、畫展布置、鋼琴、繪畫作品小卡片、杯子、絲巾
一、導入 1-1、介紹背景
[師]:同學們,你們嘗試過為畫面配樂嗎?早在1880年,一位俄國作曲家鮑羅丁,就用管弦樂隊,為一幅繪畫作品配上了動人的旋律,營造出一種詩一般的意境。并取名《在中亞細亞草原上》,后來,這幅繪畫作品早已失傳,但鮑羅丁的音樂卻永垂不朽。
1-2、介紹本校學生根據音樂創作的作品
[師]:前段時間,我們學校的幾位小畫家被鮑羅丁極富畫面感的音樂深深感染,他們根據作曲家的音樂及標題,創作幾幅流動的畫作,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生互動交流畫作]:(1、《中亞細亞草原》2、《行走的駱駝》: 3、《東方商隊》4、《俄羅斯軍人》(近景)5、《同在一片草原上》。
設計意圖:我校是藝術特色學校,隨著校本課程的推進,老師嘗試將音樂課程與
美術結合,打造本校精業、怡美的課程特色。老師提前準備好與音樂作品相關的繪畫作品,并用畫架擺出,讓學生感受到仿佛自己置身于藝術展覽的環境之中。 1-3、現場演奏鋼琴,讓學生猜出音樂對應的畫面
[師]:音樂居然塑造了那么多畫面。不知這幾幅畫作的還原度高不高呢?要不咱們用音樂來檢驗一下吧!請聽,這段音樂與哪一幅畫面匹配呢?(老師演奏) 1-4、簡單小結,同時提出本堂課核心:音樂要素,引導學生探索鮑羅丁是如何將這些音樂要素完美得結合在一起,編織如此生動的音樂。
[師]:剛才老師演奏的兩段音樂,就是出自鮑羅丁作品:《在中亞細亞草原上》。這是一部用管弦樂隊為畫面配樂的,他的結構比較短小,所以稱之為交響音畫。 師:我們知道,繪畫是可以通過畫筆通過色彩來勾勒的,音樂畫面又是通過什么來表現的呢? [生]:音樂要素。
[師]: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探索,鮑羅丁是如何將這些音樂要素完美得結合在一起,編織如此生動的音樂。 二、A主題:俄羅斯民歌主題 1-1、欣賞音頻素材
[師]:首先,我們要來探索的是這樣的畫面。這是一段用俄羅斯民歌曲調編織的A主題。一邊欣賞一邊思考:1、音樂塑造怎樣的畫面2、力度如何3、是用哪些樂器音色來表現的4、節奏疏松or緊密?。(這里聆聽音頻素材,同時PPT呈現選擇題供學生邊聆聽邊回答)
[生]:小提琴、單簧管、圓號;類似于第一幅畫作——廣袤無垠的沙漠;節奏比較疏松
1-2、欣賞視頻素材
設計意圖:這里,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給出相應樂器片段“視頻素材”,學生能夠更直觀得感受音色、力度、節奏等音樂要素特點,同時感受在這些音樂要素的塑造下表現出的音樂畫面。 2-1、歌唱體驗——A主題u
[師]:寂靜的廣袤的草原上空,一首俄羅斯民歌伴隨著微風從遠處飄來。力度弱,先后有小提琴、單簧管、圓號吹出這個俄羅斯曲調。接下來我們能否用歌唱的形式表現呢? (1)、帶唱。 (2)、注意連貫。
(3)、歌曲處理,要求唱得悠遠寧靜。
2-2、道具體驗——紙杯子
引導學生選用紙杯子作為道具,對著杯口,用u哼出A主題旋律。 設計意圖:不僅可以模仿圓號的音色同時感受在廣袤的中亞細亞草原上,俄羅斯民歌從遠處飄來的意境。
3、小結——這段音樂體現鮑羅丁創作中具有民族主義精神
我們知道,作曲家鮑羅丁的國籍是【俄】。在這里,他采用了本民族的民歌作為素材,體現出了他音樂創作中民族主義的一面。
三、旅行主題——連接句,又名駱駝主題: 1、欣賞視頻素材
[師]:接下來請欣賞視頻,并思考:1、這個視頻中的背景音樂是在模仿什么聲音?2、表現了怎樣的畫面?3、用什么樂器來演奏的?4、力度如何? (PPT選擇題形式出現)
[生]:駱駝千里跋涉的腳步聲;大提琴,師引導除了大提琴還有中提琴(圖片);力度弱。
[師]:如何演奏?是拉弦還是撥奏——pizz [生]:撥奏
2-1、歌唱體驗——bong,感受音樂要素之和聲特點——半音階進行。體會這種音階進行帶來的神秘色彩感以及音樂想要表現的畫面。
[師]:我們不妨用bong來模仿一下這個聲音如何?唱的時候要求力度弱但有彈性。同時關注旋律的發展是半音進行還是全音進行。 [生]: 是半音進行,
[師]:這樣的音樂,是為了營造怎樣的氛圍呢?(神秘色彩) 帶著神秘色彩再次唱一唱這段旋律。
2-2、模仿體驗——手指輕點紙杯子模仿駱駝行進,同時帶有神秘色彩 設計意圖:在老師的指揮下一邊跟著視頻看著駱駝在沙漠中行走的特寫,一邊用食指點擊杯底部分,在保持整體“弱”的前提下做出漸強,模仿駱駝由遠及近行走的音色。
小結:這一段短小的旅行主題,用大提琴、中提琴較弱得撥奏、半音階的行進來表現音樂的神秘色彩的。它是非常重要的連接段,可以說是貫穿全曲,將作品的A主題(俄羅斯民歌)與B主題(悒郁的東方歌調)像串珠一樣穿起來。 四、B主題:悒郁的東方歌調 1-1、欣賞音頻素材
[師]:伴隨著俄羅斯民歌飄在大草原的上空,駱駝沉穩的腳步聲打破了寂靜,這時在中亞細亞草原發生了什么呢?請同學們欣賞主題B音樂,悒郁的東方歌調。思考:1、旋律表現了怎樣的情緒?2、這樣的旋律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3、表現了怎樣的畫面?4、旋律是鏗鏘有力的還是連綿不斷的
[生]:英國管主奏(ppt出示圖片吹口細、彎,獨特的球形口——大蒜頭)——木管樂器,表現出了似乎有一支東方商隊從遠處走來,此時他們正唱著東方的歌謠。
[師]:情緒?(悒郁,很不安)。師引導:(圖片)駱駝的身上背了那么多物品,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必需品,在沙漠里,他們害怕碰到什么?土匪、搶劫的。 1-2、欣賞視頻素材
設計意圖:不僅加深B主題連綿不斷的旋律在學生心中的印象,同時直觀感受英國管形制。 2-1、歌唱體驗
(1)、第一遍聽老師唱旋律(出譜例),找出哪些地方最能夠體現音樂的連綿不斷,如山脈一樣蜿蜒曲折。(三連音、倚音)
(2)、將三連音、倚音準確唱出,同時提問學生:這一旋律波動的幅度大還是小?表現了什么情緒?(級進上下行,時刻表現出一種不穩定,不安的情緒)。 (3)、指導學生視唱時注意樂句的連貫,連綿不斷。 2-2、道具體驗——黃色絲巾
設計意圖:用飄逸的黃色絲巾作為道具,跟著音樂一邊做簡單的連貫性動作一邊感受東方音樂的特色。尤其是三連音、倚音的地方,連綿起伏的動作銜接得更緊湊一些,就像一群戴著面紗的女子坐在駝背上,行走在高低不平一望無際的沙漠上的情景。
師與學生一起小結:A主題是由小提琴、圓號、單簧管;B主題是由英國管奏出的旋律。這兩個主題都是用單一的樂器音色去演奏音樂,表現出了一幅遠景圖。 升華:我們從一開始草原上傳來的俄羅斯民歌,到聽到駱駝的腳步,并有抑郁的東方歌調傳入耳中。這正體現出了鮑羅丁在創作中,不僅具體民族主義特點同樣熱衷于融合異國情調。
五、A主題變奏——俄羅斯軍隊形象出現——同一主題旋律音樂要素發生了變化 1-1、欣賞音頻素材
[師]:思考:1、這是AB哪個主題的發展變化;2、與這一主題比較,它的樂器音色、速度、力度是如何變化的。
[生]:A主題旋律的發展變化。單一的樂器音色,到木管樂器組全體、銅管樂
器組全體、再加入打擊樂定音鼓,力度由弱到強。
[師]:表現了怎樣的畫面?提示:此刻音樂是鏗鏘有力的,由弱到強,表現出俄羅斯軍人由遠及近行進而來的畫面。 2-1、律動體驗
坐著踏步、拍手模仿俄羅斯軍人行進的。提示:這一段落有三句話,希望大家根據音樂表現出由弱到強,三個層次變化。
[師]:我仿佛看到了你們就像軍人一般,踏著堅定、有力的步伐,行走在草原上。如此鏗鏘有力得行進在草原上,軍人們是有什么任務嗎?——保護商隊 六、B主題的變奏——東方商隊 1-1、欣賞音頻素材
[師]:隨著俄羅斯軍人行進,商隊也緊跟上了他們的步伐,接下來請繼續欣賞視頻,并思考:1、這是哪一個主題的變奏2、它的樂器音色、速度、力度是如何變化的3、表現了怎樣的畫面?情緒如何?
[生]:這是B主題的變奏。音樂由木管樂器單簧管轉變為弦樂器組。大提琴、小提琴交替進行。速度加快,似乎一起順利,流暢了。力度加強,似乎越走越近。商隊人員的情緒此刻的忐忑不安已經消散。輕松、舒暢。他們看到了俄羅斯軍人在前面等著,就像看到保護傘一樣。
設計意圖:五、六兩個環節通過PPT呈現圖片、文字選擇的方式,讓學生快速感受AB兩個主題旋律通過音樂要素的變化呈現出音樂畫面的變化。 七、AB主題復調對位 1-1、欣賞音頻素材
[師]:剛才AB主題先后變奏,我們的眼前也先后浮現出了俄羅斯軍隊與商隊由遠及近的形象,這時候,作曲家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創作手段,他想表達另外一個畫面。1、什么畫面呢?2、請聽音樂,你聽到了什么主題?
[生]:AB主題同時出現。俄羅斯軍隊與東方商隊碰面了,并且友好相處。俄羅斯軍隊護送著商隊行進在草原上。
2-1、分組不同律動體驗——理解復調對位——理解兩個民族的和平相處 設計意圖:由學生選擇課上學過的柔和的絲巾動作代表B主題變奏商隊行進的形象;敲擊紙杯子代表A主題變奏鏗鏘有力的軍隊形象,加深學生對兩個主題的印象,同時絲巾和紙杯兩種不同的道具同時演繹,更突出了兩種音樂形象的截然不同,也預示著兩個不同的民族和平友好的相處。
[師]:作曲家在這里,將兩個主題同時發展,這是用到了復調對位的手法。其實在這里他不僅想表現的是兩個主題形象的友好相處,放得更遠一些,是想表現
兩個民族音樂文化的交融,兩個民族的友好,這也是作曲家對當時社會現狀的贊美。
八、全曲欣賞(視頻)——曲式結構(雙主題變奏曲式結構) 1-1、快速復習本節課的幾個主題名稱
1-2、要求學生一邊欣賞視頻一邊作出相應主題的動作
1-3、拿出老師提前準備的畫面,由一名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根將音樂對應的畫面粘貼于黑板。
1-4、視頻播放過程中,老師不斷觀察學生是否能快速用動作表現每一個音樂主題的出現,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關注拼接繪畫作品的學生能否準確找到音樂對應的畫面。全員參與,既能感受音樂又能同時感受到音樂表現的畫面。 1-5、最后,音樂結束,黑板上呈現出畫面的連接。全體一起,說出畫面對應的音樂主題。A主題-連接-B主題-連接-A主題變奏-連接-B主題變奏-AB主題對位-尾聲。
設計意圖:整個環節學生是帶有任務進行的,不僅提高了學生欣賞音樂的專注力,更是能夠通過律動,讓學生真正感受音樂。同時,通過繪畫作品的協助,幫助學生總結出作品曲式結構,逐步形成一種聆聽音樂所需要的理性思維能力。 九、課堂測試
提前準備作曲家寫在樂譜開頭的一段文字,由學生填空完成?崭裰饕槍“俄羅斯民歌”、“駱駝”、“東方歌調”、“俄羅斯軍隊”、“東方商隊”等。再一次通過語言的方式,在學生心中構造出整部作品先后表現的音樂形象。 十、介紹鮑羅丁并總結本堂課(視課堂時間而定)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這部作品,將節奏、力度、速度、和聲、音色、織體等音樂要素完美結合,塑造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作曲家鮑羅丁在畫展中看到的其實是一幅固定的畫作,而在他心中展開無限遐想,用音樂描寫出一幅幅流動的畫面。這位民族樂派的偉大音樂家,為世人留下了這樣一部不朽的交響音畫巨作,讓我們向他致敬。我們可以通過視頻一起來了解他。 十一、拓展:
提前羅列有關“雙主題變奏”、“交響音畫”、“復調對位”、“表現民族主義與異國情調”的音樂作品,鼓勵學生課后去欣賞,開拓學生音樂欣賞的視野,促進本堂課內容的進一步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