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康定情歌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粵教花城版七年級下冊第5單元歌曲《康定情歌》廣東省 - 揭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音樂粵教花城版七年級下冊第5單元歌曲《康定情歌》廣東省 - 揭陽
【課題】 《康定情歌》 【課例主題】
本課以歌曲《康定情歌》為載體,讓學生在音樂的殿堂中,體會民歌的魅力。通過對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情緒、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使學生在民歌豐富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熏陶,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強學生表現音樂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學情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在演唱教學中,要求學生背唱一定數量的歌曲,特別是我國的民歌,積累必要的歌曲曲目,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又有益于適應社會生活與情感交流的需要。我們偉大的祖國,具有燦爛的民族音樂文化。歷史悠久、絢麗多彩的民族音樂,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反映著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有如璀璨奪目的明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民族的音樂都有著自己民族的鮮明特點,學生只有懂他們,才能在民族音樂中找到樂趣,才能熱愛自己祖國的民族音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指導學生用深情和優美的聲音演唱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感受歌曲的節拍和旋律特點,唱出民歌獨特的韻味,通過介紹視唱歌譜的
方法,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培養學生用各種不同的手段表現音樂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創設生動的意境,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采取問題式、討論式、啟發式、互動式等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多角度的感受音樂、自主創新。通過【賞】、【唱】、【析】、【創】、【拓】等教學環節,使學生感受民歌的魅力,從而熱愛自己祖國的民族音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歌曲《康定情歌》的欣賞、學唱和分析等,加深對民歌內涵的理解,激發學生對音樂、對生活的熱愛,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引導對所學歌曲及相關知識產生興趣,擴大音樂視野。
【教學重點】
能用正確的呼吸、圓潤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為歌曲創作節奏聲勢伴奏。 【教學難點】
視唱曲譜;曲式結構的分析。 【教學方法方式】
問題式,討論式,啟發式,互動式。 【學習方法指導】合作式,體驗式。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音樂課件,電子琴,藏族舞蹈服裝 【教學內容分析】
《康定情歌》是一首四川民歌,曲調優美流暢,歌詞凝練生動,蘊含著豐富的民族審美信息,表現康定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唱出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歌詞中加入了“溜溜的”“月亮彎彎”等襯詞,使歌曲更加風趣、生動。 教學過程 【賞】 1 組織教學
2 導入新課, 簡介康定(二分鐘)
教師配樂朗讀《我在康定等著你》學生感受詩歌中美麗康定的魅力。 (設計意圖:把康定的美通過PPT和配樂朗讀的形式直觀的展示,提高學生對歌曲的興趣和感受能力。)附詩歌(節選):
我會在康定等著你……
我在康定等著你
等你從鋼筋水泥中逃離
我會在康定機場等著你
為你指出貢嘎雪山的名字
與你共享雪峰上的晨曦
我在康定的山埡口等著你與你一起爬上山頂
一起累得氣喘吁吁
然后指著對面山坡上的白色大字
給你講康定情歌的故事
我在康定的木格措等著你
與你一起感受那原始而真實的美麗
在傾聽野人海的傳奇中
縱情雪山、圣湖、白云、藍天、杜鵑、流溪……
我在康定的南無寺等著你
在佛祖面前添一壺酥油
許一個愿望
在這安靜的廟宇
親手去觸摸歷史的記憶
我在康定的貢嘎山上等著你
那里是人類最難攀登的絕地
在這片屬于生命的禁區里
或許能一起見證生命的奇跡
就像正生在于高寒地的雪蓮
像等著我們一樣地等著你
我會在康定等著你
3 聆聽歌曲
播放多明戈、宋祖英、郎朗在鳥巢的聯袂演出,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讓學生隨著問題的指向性關注學習的內容)
學生探討:視頻中的演唱形式、音樂的基本情緒、表達的主題思想等。(對唱 優美深情 表現康定人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唱】 4 學唱歌曲
(1)擊拍讀出節奏(設計意圖:對于沒有讀譜基礎的學生來說,用數字讀出節奏比用“噠”更加明晰,顯得較為簡單)
3 5 6 65 ︱6· 3 2 ︱3 5 6 65︱ 6 3·︱
一二 三四五 六 七 八 一二 三四五 六 七
3 5 6 65 ︱6· 3 2 ︱5 3 2 3 2 1 ︱2 6.
·︱ 一二 三四五 六 七 八 一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6. 2·︱5 3·︱2 1 6.·︱5 3 2 3 2 1 ︱2 6.
·︱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 一二 三四五六 七八
(2)按節奏唱出旋律(教師用琴伴奏)
(3)唱歌詞(教師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呼吸方法、聲音及咬字吐字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析】
5 簡介創作背景
《康定情歌》是上個世紀30年代誕生于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由當地的群眾自發編創并于40年代逐漸流傳開來。
40年代中期,就讀于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校的福建學生吳文季在從軍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后將此歌轉交給他的老師伍正謙。伍正謙十分喜愛,又請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師配樂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配好伴奏后,將原名《跑馬溜溜的山上》改名為《康定情歌》,后來伍正謙在學校的一次音樂會上首次演唱了這首歌曲。后來,江定仙又將此歌推薦給了當時走紅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舉辦的個人演唱會上公開演唱了此歌,以后便將此歌作為自己的保留節目,從南京唱到了大西北,從國內唱到了國外,使《康定情歌》傳遍了世界。
6 分析歌曲結構,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提問:分為幾個樂句?是否有相同的樂句?歌曲歌詞有何特點?)
《康定情歌》結構為一段體,三個樂句。第一樂句前兩小節“跑馬溜溜的山上”是全曲的主調,后兩小節是它的變化重復。第二樂句的前兩小節與第一樂句的前兩小節相同,后兩小節是對主要音調的對換,具有收束性。第三樂句是第二句的變化重復,從低音區起腔,感情真摯、委婉。不僅在節奏上后寬一小節,而且音調的起伏增大了,加重了深切、舒展的情感。第三樂句運用“月亮彎彎”三小節的“襯腔過渡句”,導致襯腔過渡句的起音,對上句未盡樂意做補充性的反復,然后再回到句末終止音。運用這種手法,是旋律更加抒情、婉轉,同時也加強了這首情歌濃厚的地方特色。 7 分析調式
問:歌曲旋律是由哪幾個音組成的? 6.
1 2 3 5 6 羽 宮 商 角 徵 羽
教師:引導學生歌曲是由主音為“6”的民族羽調式 【創】 8 創作節奏聲勢 (1)教師舉例
X XX ︱X XX︱X XX︱X XX
(每小節第一拍單手拍肩,第二拍擊掌) (2)學生自主創作(略) (3)學生用創作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拓】
教師展示藏族服裝,頭飾(請二位女生穿上藏族舞蹈服裝,并展示一二個藏族舞蹈動作) 【小結】
教師小結:《康定情歌》是一首四川民歌,曲調優美流暢,歌詞凝練生動,蘊含著豐富的民族審美信息,表現康定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唱出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 最后,演唱歌曲(師生對唱),結束課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