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青春舞曲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青春舞曲》山東省 - 濟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青春舞曲》教學設計方案
主題名稱 《青春舞曲》
選題意圖
真正體驗到了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要熱愛民族音樂
文化。
內容來源 人教版初二第一單元 適用對象 七年級學生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維吾爾族歌曲《青春舞曲》及其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喜歡并熱愛我國的民族音樂,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 2.知識目標:通過《青春舞曲》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們準確掌握維吾爾族民歌的情緒特點,并能用活潑、有
彈性的聲音演唱《青春舞曲》。
3.能力目標:嘗試在聆聽、模唱、討論、創新中學習歌曲,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驗、表現歌曲的能力。將達爾克羅茲提出的“體態律動學”教學法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學生們通過在音樂中對韻律的感受,訓練其耳聰目明,反應敏捷。讓學生通過身體來體驗節奏感,培養學生們的想象力、創造性。
教學用途 多媒體播放,用ppt播放歌曲
課程設計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大屏幕展示圖片:用愛情作為引領話題,引出對作曲家王洛賓的認識和了解,通過一個小小的懸念設問王洛賓的愛人,引出其愛人就是西部民歌,
從而展開對西部民歌的介紹,為青春舞曲課題的呈現埋下伏筆。 學生觀看多媒體,使用ppt播放視頻軟件,配有字幕。在教師巧妙的設計下,層層遞進,逐漸拉開學習的序幕。
二、新課授入:
1、聆聽教師范唱,學生初步對音樂有一個整體感受,找出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節奏型。
2、播放《青春舞曲》引導學生思考將
典型節奏型放到音樂中。該過程教師不做答案,只讓學生自己試著去體會、感受。
三、拓展探究與創新
3、引用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訓練,運用不同的拍擊動作來感受歌曲的韻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找出具有典型意義的節奏,為歌曲旋律的學習做好鋪墊。 自身的體會音樂是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習的前提。
不同的創編二拍子動作,極大程度的調度了學生對音樂體驗的興趣,從而將律動和人體本身運動密切結合起來。是達
爾克羅茲—體態律動訓練在音樂課堂的初步實驗得以成
律與情緒。 4、運用改變速度、力度等演唱來表現歌曲。
5、二次創作《青春舞曲》,音樂體裁中的卡農、賦格的運用。
6、結合《青春舞曲》創編新疆典型的
舞蹈動作,由教師進行整理并表演出
來。同時節奏組、演唱組的加入。
效。
將合唱指揮手勢的變化運用到演唱中,再次運用肢體表現
音樂
既保證聲音的運行,同時不同
拍擊手勢的變化幫助學生更
好的體會音樂。
讓學生真正在音樂中感受律動,將這種先進的教學法化繁為簡并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靈活的展現出來。 四、總結
教師要引領學生,讓學生明白音樂不僅僅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更是律動的
美。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放輕松,自然、大膽的展示自己。我們要讓學生在律動中體會音樂的旋律美,這是
學習互動,啟發學生。音樂的本質也是真正的落腳點,學生的律動會使得音樂課更真實,課堂中學生表現越自然越美,這種美就是我們長期追求的美育課堂。 設計亮點:
導入新課環節:用愛情作為引領話題,引出對作曲家王洛賓的認識和了解,通過一個小小的懸念設問王洛賓的愛人,引出其愛人就是西部民歌,從而展開對西部民歌的介紹,為青春舞曲課題的呈現埋下伏筆。
學習新課環節:在學習新歌的過程中,
引用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訓練,運用不同的拍擊動作來感受歌曲的韻律與情緒。不同的創編二拍子動作,極大程度的調度了學生對音樂體驗的興趣,從而將律動和人體本身運動密切結合起來。 1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訓練在音樂課堂的初步實驗得以成效。 2運用改變速度、力度等演唱來表現歌曲,將合唱指揮手勢的變化運用到演唱中,再次運用肢體表現音樂。
3二次創作《青春舞曲》,音樂體裁中的卡農、賦格的運用,既保證聲音的運行,同時不同拍擊手勢的變化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音樂。 4結合《青春舞曲》創編新疆典型的舞蹈動作,由教師進行整理并表演出來。同時節奏組、演唱組的加入讓學生真正在音樂中感受律動,將這種先進的教學法化繁為簡并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靈活的展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