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念故鄉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經典交響《念故鄉》天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經典交響《念故鄉》天津市卓群中學
天津市卓群中學教師備課教案
學科
音樂
課題
第四單元——經典交響 《念故鄉》
課時
1
教 學 目 標
1.用優美的聲音富有感情地演唱《念故鄉》,能唱出二聲部合唱協和的美感。 2.能用聲音表現出漸強減弱的力度變化。
3了解“音程”的概念,并能在合唱曲譜中找出三度音程。
4.體會歌曲表達的思鄉情感,初步體驗作曲家音樂的民族性,為后一節民族樂派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
1. 能用優美的聲音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體會歌曲表達的思鄉情感。
教學難點
1. 唱出二聲部協和的美感。
2.初步體驗作曲家德沃夏克音樂的民族性。
媒體使用 學案、多媒體課件、Adobe Audition軟件、Antares Harmony插件、鋼琴(電鋼琴)、長笛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多媒體
使用 一、導入 1.教師引言;“同學們,大家都有過旅行的經歷,你是否會對家鄉的人和事懷有惦念?是否回到故鄉土地時感到愉快和踏實?如果你有,那么你已經體會過思鄉之情了。在一百多年前,以為旅居美國的捷克作曲家就將思鄉之情融入了一段美妙的旋律中,請跟我老師的演奏欣賞這首優美的旋律。” 2.教師用長笛演奏歌曲旋律。
快速進入情境,初聽歌曲旋律 開門見山傳達給學生本節課學習作品所表達的主要情緒情感,點明創作時間。長笛演奏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引領學生迅速進入情境,對歌曲旋律由初步感性認知。 PPT
長笛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多媒體使用 二、抒情旋律 1.播放歌曲示范音頻
2. 揭示歌名,出示五線譜,帶領學生畫線條哼唱歌曲旋律。
1.在學案相應位置邊聽音樂邊劃旋律線條。
2.對比譜例看自己畫的線條有多少出入,用手畫出旋律線條并模唱歌曲旋律
1.2.活動相當于讓學生做簡易的聽音訓練,提升音樂學科素養。用手劃旋律線條并哼唱旨在用空間的移動感知旋律音高的變化,為后面歌唱教學做鋪墊。
多媒體
學案
鋼琴
3.講解附點節奏型的概念與唱法,進行歌曲教學。
3.唱準附點節奏型,
學唱歌曲
落實教學重點
4.示范沒有力度變化和有力度變化的兩種演唱。
5.講解力度記號及作用
4.體會哪種唱法更情感充沛。
5.用“嗚”音模仿汽車經過的音效,練習用氣息控制演唱力度
4.5.引領學生探究漸強減弱力度變化在歌曲演唱時對情感表達得作用,并加以練習。
6.加入余光中詩作《鄉愁》,引領學生完整表演歌曲。 6.學生用充沛情感和優美的音色演唱歌曲,要求輕聲高位置。
用音樂與文學結合,體會作品意境,營造情感氛圍。
三、優美和聲 1.運用軟件展示單聲旋律與合唱的聽覺區別。 1.欣賞并討論哪種更
好聽更能引起注意。
學生探究合唱美感。
Adobe Audition軟件
Antares
Harmony插件
多媒體課件
鋼琴
2.講解音程概念 2.了解音程概念并能在曲譜中找到三度音
程。
落實音樂基礎知識,培養音樂知覺。
3. 組織男同學學唱二聲部旋律 3.男同學看曲譜視唱二聲部旋律。
一聲部結束句音區高,為保護男同學聲帶,分配男生唱低聲部。 5.組織學生進行二聲部合唱 5.二聲部演唱,注意兩個聲部音準、音量
和音色的協和。
落實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多媒體使用 四、經典交響 1.簡介《念故鄉》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 1.簡要了解歌曲創作背景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上下課
時之間的關聯。
多媒體課件
學案
5.請學生介紹作曲家德沃夏克生平。 5.一名學生通過自己錄制的微課視頻向同
學們介紹德沃夏克生平,全體學生結合歌曲初步體會德沃夏克作品的民族性。
落實教學難點。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的優秀交響樂版本推薦。 2.了解優秀版本概況,利用學案上印出的推薦版本二維碼課后欣賞,下節課討論更喜歡哪個版本。
拓寬音樂欣賞視野,為學生生活中的音樂欣賞活動提供參考。
6.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要點。 6.看學案上所抄寫的思維導圖,總結本節課學習要點。 回顧總結本課內容,梳理知識要
點。
7.結語:古有杜甫“月是故鄉明”的傷懷,今有余光中“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的慨嘆,思鄉之情向來是我們全人類既天然又高尚的情愫。老師真誠地祝愿大家,無論將來取得多高成就,展翅翱翔到天涯海角,都能夠記得你的來處。不忘初心,思念家鄉,感恩祖國!
7.與教師共同進行情感教育和思想升華 不拘泥于一首作品的情緒,將學生的情感引向不忘初心,愛國的思想高度。 8.在馬思聰《思鄉曲》中結束本節課內容 8.聆聽旋律,走出教室。 潛移默化地向學生介紹我國優秀
的表達思鄉情感的音樂作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