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聲音的特性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優質課展示《聲音的特性》外國語學校徐曉佳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 學 設 計
課 題: 第三章聲音的世界第二節
《聲音的特性》
教 材: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
八年級物理
教 師: 徐曉佳
學 校: 廈門外國語學校
課 題 |
《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8年級》(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三章 聲音的世界 第二節 聲音的特性 |
||||||||||||||||||
學 科 | 物理 | 授課班級 | 初二學生 | 授課時數 |
片段教學(響度和音調) |
||||||||||||||
設 計 者 | 徐曉佳 | 所在學校 | 廈門外國語學校 | ||||||||||||||||
課程標準 | 了解樂音的特性 | ||||||||||||||||||
本節(課)教學內容分析 | |||||||||||||||||||
本節內容是《聲音的世界》一章的重點和核心內容。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因為學生剛接觸物理不久,所以在實驗探究時要指導的細致一些。 本節教材中涉及了音調、響度和音色以及噪聲的防止兩大塊內容(由于時間關系本節課主要只研究響度和音調),本課時內容中頻率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應在學習之后及時鞏固;音調和響度這兩個概念很容易混淆,應引導學生加以區別。此外,本節內容又都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在教學中要多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
|||||||||||||||||||
本節(課)教學目標 | |||||||||||||||||||
三維目標 | 知識與技能 |
1.了解聲音的特性,知道什么是音調、響度。 2.知道發聲體的振動越快,聲音的音調越高,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與發聲體距離和聲音發散程度等有關。 |
|||||||||||||||||
過程與方法 | 通過做“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和“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 ,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樂于探究、主動交流。 | ||||||||||||||||||
學習者特征分析 | |||||||||||||||||||
知識水平 |
學生在生活中、小學階段、音樂課上或多或少已了解到聲音有不同特性,見過不同樂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認識上,缺乏更深一層的較為理性的認識。他們有進一步探究聲音特性的欲望,渴望了解樂器發出不同聲音的原理,但由于基本概念的不足和探究方法缺乏,需要老師的幫助和指點。 |
||||||||||||||||||
能力水平 | 剛開始學習物理,實驗設計能力和初步觀察實驗現象和歸納總結能力相對薄弱. | ||||||||||||||||||
知識點學習目標描述 | |||||||||||||||||||
知識點編號 | 學習目標層次 | 具 體 描 述 語 句 | |||||||||||||||||
1 | 知道 | 通過實驗現象理解音調跟發聲體的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 |||||||||||||||||
2 | 簡單應用 | 能夠了解樂器發聲原理和調音的方式。 | |||||||||||||||||
教學重點和難點 | |||||||||||||||||||
項 目 | 內 容 | 解 決 措 施 | |||||||||||||||||
教學重點 | 通過實驗探究音調與頻率、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 采用啟發式教學,創設實驗環境提高學生動手實驗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 |||||||||||||||||
教學難點 | 探究音調與振動快慢的關系,振動太快,現象不易觀察 |
借助聲音傳感器使振動可視,提高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問題的能力 |
|||||||||||||||||
教學基本環境和學生課前準備 | |||||||||||||||||||
多媒體教室 1. 學生實驗器材(每四人一套):音叉、鋼尺、梳子、塑料撥片等。 2. 演示實驗器材:聲音傳感器、高腳杯、鬧鐘、自制紙筒、自制改良發聲齒輪、多媒體課件等。 |
|||||||||||||||||||
教學媒體(資源)選擇 | |||||||||||||||||||
知識點編號 | 學習目標 | 媒體類型 | 媒體內容要點 | 教學作用 | 使用方式 | 所 得 結 論 | 占用時間 | 媒體來源 | |||||||||||
1 | 知道 | 聲傳感器軟件、 | 觀察聲音波形圖 | G、H | B | 響度大小與振動幅度有關 | 5分鐘 | 下載 | |||||||||||
2 | 知道 | 聲傳感器軟件 | 觀察聲音波形圖 | F、H | B | 音調高低與振動快慢有關 | 5分鐘 | 下載 | |||||||||||
①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②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演示—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操作、邊討論;H.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 |
|||||||||||||||||||
板書設計 | |||||||||||||||||||
§3.2 聲音的特性 ![]() 1.響度:聲音的強弱。 振動幅度 影響因素 傳播距離 分散程度 2.音調:聲音的高低。 影響因素 振動快慢 |
副板書 頻率 :每秒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 Hz |
||||||||||||||||||
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 | |||||||||||||||||||
教學 環節 |
教師的活動 | 學生的活動 | 教學媒體資源運用 | 設計意圖依據 | |||||||||||||||
引入并認識聲音的響度 (1分鐘) |
引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聲音的海洋里,每天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下面我們聽聽這樣一段聲音。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表演架子鼓。大家聽一聽鼓聲有什么變化 聲音的大小,也就是聲音的強弱,在物理學上我們把它叫作響度。(寫板書: 1.響度 :聲音的強弱) |
聽鼓聲體驗聲音響度的變化 引導學生說出聲音的大小變化 |
投影概念 |
獲得體驗 形成概念 |
|||||||||||||||
新課教學 之 響度影響因素 (13分鐘) |
1.響度大小影響因素 1.1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1)學生實驗1:利用鋼尺探究響度與發聲體振動幅度的關系。 撥動鋼尺發出響度不同的聲音,仔細觀察發聲體振動情況,想一想是什么因素影響了響度大小呢? ![]() (2)學生實驗展示。 2位同學為一組進行交流和實驗 學生展示實驗時,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控制變量。(若學生注意到控制變量則通過表揚強化) ![]() (3)學生實驗2:觀察音叉響度不同時振動情況有何不同 介紹聲音傳感器和波形圖。 ![]() ![]() 橫軸是時間軸,表示振動時間的長短。縱軸顯示采集器接收到聲音的振動幅度大小。其它條件不變時,圖形的起伏可以反映聲源振動幅度的大小。 請同學配合老師采集數據,討論分析波形圖 ![]() 1.2探究響度與距離發聲體遠近的關系 除了重敲音叉增大振動幅度的辦法增大響度,還有什么辦法增大響度? 用音叉來做這個實驗是否嚴密呢?如何設計實驗呢? 演示實驗1:與聲源距離對響度的影響 鬧鈴逐漸靠近傳感器,觀察波形圖變化。 ![]() 1.3探究響度與聲音分散程度的關系 曠野里我們要喊一個人,手勢怎樣?為什么要這樣呢? 演示實驗2:聲音分散程度對響度的影響 對比鬧鈴有否用紙筒罩住觀察波形圖變化。 ![]() |
學生實驗,觀察,思考,交流![]() 學生展示撥動鋼尺的實驗,其他同學觀看并評價。 思考響度與振動幅度的具體關系 初步發現:響度與發聲體振動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用手感覺,音叉發聲響度越大,振動幅度越大 ![]() 學生觀察波形圖,認識到聲音的變化會引起圖形的變化,距離不變時,音叉振動幅度越大,波形起伏越大。 學生得出結論:響度與發聲體振動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思考,猜想出與聲源距離影響響度 思考回答:需要振動情況始終不變的發聲體。 ![]() 觀察波形圖總結得出:響度大小與距離發聲體遠近有關 思考,聲音分散程度影響響度 觀察波形圖得出結論:響度大小與聲音的分散程度有關 ![]() 學生聯想到聽診器 |
聲音傳感器設備 投影波形圖 投影波形圖 投影圖片 |
學生通過親歷探究過程,近距離觀察、小范圍討論,在感性認識基礎上得出結論 學生初步了解波形圖 啟發學生認識控制變量方法 聯系生活實際,體現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學理念 |
|||||||||||||||
新課教學 之 音調的影響因素 (14分鐘) 課堂小結 2分鐘 |
2.音調大小影響因素 2.1音調概念 演示實驗3:高腳杯發聲 學生和老師一起讓高腳杯發聲。(高腳杯裝水量不同,撫摸杯沿發聲音調不同) 活動1:聽兩段音頻,判斷誰的音調高誰的音調低。活動2:辨析音調和響度。 “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引吭高歌”“低聲細語”, “高”“低”分別指的什么。 2.2探究物體振動快慢對音調的影響 (1)演示實驗4:發音齒輪實驗 老師利用自制的發音齒輪讓紙板發出音調高低不同的聲音。 ![]() 引導學生 ![]() 如何用塑料片撥梳子的梳齒,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 (3)演示實驗5:觀察不同頻率音叉波形圖 采集不同頻率音叉波形圖 ![]() 高腳杯之間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能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 小游戲:學生發聲,怎么做波形起伏盡量大(高度超出時,波形疏的勝利),怎么做波浪盡量疏散? 播放視頻:蔬菜演奏 |
學生聆聽,并結合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音調高低,聲音尖細音調高,聲音低沉音調低。 ![]() 理解物理學中的用語要求清楚準確,含義唯一,不能產生歧義 分析影響音調的因素,從聲音產生原因入手,觀察紙板振動情況。 觀察齒輪齒數,分析紙板的振動快慢和音調高低的關系。 得出結論:與振動的快慢有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音調越低。 體會快撥和慢撥梳子可以控制音調高低 ![]() 討論分析波形圖,發現波形疏密可以反映出音調高低 ![]() 杯子里水的多少、振動物體的長短、粗細都會引起振動頻率的變化,引起音調的變化 綜合應用響度和音調的影響因素知識,結合波形圖知識進行討論 |
播放音頻 播放高腳杯演奏視頻 播放蔬菜演奏視頻 |
新奇實驗過渡,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強化音調概念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進一步認識波形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利用本節所學知識完成游戲,加深對響度和音調影響因素的識記和理解 |
|||||||||||||||
課后作業 |
|
||||||||||||||||||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