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聲音的特性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現象第二節《聲音的特性》遼寧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聲現象》一章的重點和核心內容。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應用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因為學生剛接觸物理不久,所以在實驗探究時要指導的細致一些。本節教材中涉及了音調、響度和音色三部分內容,其中頻率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應在學習之后及時鞏固;音調和響度這兩個概念很容易混淆,應引導學生加以區別。此外,本節內容又都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在教學中要多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小學階段、音樂課上或多或少了解到聲音有不同特性,也聽說過超聲波、次聲波,見過不同樂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缺乏更深一層的較為理性的認識。他們有進一步探究聲音特性的欲望,渴望了解樂器發出不同聲音的原理,但由于基礎概念的不足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師的幫助和指點。 【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聲音的特性。知道聲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頻率有關。知道聲音的響度
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知道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做“響度與振幅有關”、“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
習研究物理學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研究現實世界豐富多彩的發聲現象,使學生更加熱愛世界,熱
愛科學,熱愛生活。
【重點】
響度與振幅、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的科學探究過程 【難點】
音調概念及其影響因素
【教具準備】音叉、鐵架臺、乒乓球、鋼尺、鼓、樂器、自制演示儀器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教師語言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新課
1、播放聲音 請同學們聽一些聲音,仔細傾
聽,你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
聲音有怎樣的變化?
帶著問題傾聽,能分辨聲音,并體會聲音的大小,高低不同
創設情境,從學生身邊的聲音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明白物理與生活緊密相關。 2、提問
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這個聲音有什么細致的變化
思考,回答
(若答不出來,引導學生最開始聲音怎么樣,后來聲音怎樣)
引出聲音有大小、高低、品質的不同,從學生的答案入手,引出本節所學內容。
3、總結、概括學習內容 我們能分辨出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又能聽出聲音有大小、
高低的不同,這都是因為聲音
的特性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
習聲音的三個特性,在學習中,我們既要了解聲音的特性,還
認真聽本節學習內
容及學習目標
引出聲音的特性,使學生明確本節的學習內容,并了解需要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要通過實驗探究出聲音的特性與什么因素有關。
首先,我們進入到第一個特性
探究新知 1生活中聲音的大小
你聽到鼓聲是怎樣變化的?
聽聲音變化,回答問題
使學生體會出聲音有大有小,增加學生對聲音大小的感性認識,引出響度概念
2、響度定義
聲音的大小就是聲音的一種特性,如果用一個名詞來描述聲音的大小,同學們能想到哪些詞語?哪一個詞語來表述聲的大小最確切呢?
對!響度,物理學中就是用響度來表示聲音的大小。
我們平時所說的震耳欲聾、輕聲細語指得都是響度。響度就是聲音的一種特性。
我們一起通過拍手來制造一個響度由小到大的聲音,由大到小,哪一名同學可以通過說話聲來制造一個響度由大到小的聲音。
猜想,回答
學生拍手制造響度變化的聲音
從學生的體驗角度概括出響度的概念,提高學生學習響度的興趣
加深學生對響度的理解
加深學生對響度大小的理解,為后續實驗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打下基礎
3、教師演
示實驗并帶
出振幅定義
敲擊音叉能發聲,每個小組同學嘗試用小錘敲擊音叉,讓音叉發出響度不同的聲音。 如何使音叉發出響度不同的聲音呢?
請同學們觀察兩個實驗
我們看到發聲的音叉輕觸乒乓
球時,乒乓球被彈開,且響度
不同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不
同。我們可以用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來表示音叉振動的幅度,簡稱振幅。響度不同時,音叉的振幅不同,由此猜想響度與哪個因素有關?就利用這套裝置來探究響度與發聲體振幅的關系。 聽聲音,觀察現象,回答問題
聽聲音,觀察現象,猜想,回答問題 使學生明確如何利用音叉制造響度不同的聲音
初步接觸科學探究方法,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4、提出明
確的探究問
題:響度與
振幅的關系
提出要求:利用音叉多次制造
響度不同的聲音輕觸乒乓球,
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實驗結束后描述你們觀察到的
實驗現象,并根據實驗現象得
使學生明確實驗內容及要求
出你們的實驗結論。
5、學生實驗
利用音叉多次制造響度不同的聲音并觀察乒乓球振動地幅度
實驗、觀察 通過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初步了解科學探究方法
6、展示結果
小組展示
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7、教師針對學生的展示進行探究能力培養
音叉響度大時輕觸乒乓球,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大,從而分析出,乒乓球幅度大,說明音叉振動幅度大,由音叉的振動幅度大與音叉的響度大小聯系起來,才能夠得出結論。 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學生根據現象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8、人感覺的聲音響度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我現在就是一個發聲體,且響度一定,我對著同學們說話,同學們都能聽見,可離我幾百米遠的人卻聽不見,這說明人感覺的聲音的響度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思考,回答
從具體顯示情境中體會影響響度的因素
9、波形圖——響度不同的聲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出示波形圖,播放聲音
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我們來觀察一下響度不同的聲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我們來制造兩個不同的聲音。波從最高點到中間位置或最低點到中間位置的距離叫振幅,哪一個振幅大?由實驗我們得到發聲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聽一下這兩個聲音。與實驗結論相符。
觀察波形圖的不同,并體會振幅不同時的聲音響度的不同 實驗中以探究出響度與振幅的關系,通過波形圖驗證其結論,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音調 1、生活中音調高低
我們學習了聲音的一個特性-響度,用實驗的方法研究了響度的與發聲體振幅的關系。我們用同樣的辦法來探索聲音另外的特性
彈奏尤克里里,這個聲音是變化的,他有什么變化?
吹響吸管,這個聲音有什么變化?
聽聲音變化,回答問題
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創設情境,從學生生活中接觸的吸管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 聲音的高和低也是聲音的一種特性,請同學們用一個確切的詞來描述聲音的高低(會很自然的說出音調,若說不出在提醒音樂課)。
男同學和女同學的聲音是不同的,男同學的聲音低沉,女同學的聲音尖細,指得都是音調,音調是聲音的第二個特性。
如果小組內每個人發一個音符,如何制造音調由低到高的聲音(小組討論)——1、2、3、4、5、6、7、由高到低呢?哪一名同學可以制造音調由低到高的聲音
結合音樂課中的詞語猜想,回答
(答不出來,提醒:調,聲音的調)
小組展示,若回答不出來,小組討論
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一音樂課所接觸的內容概括出音調的概念,提高學生學習音調的興趣
從日常用語中出發,加深學生對音調的理解
加深學生對音調高低的理解,為后續實驗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打下基礎
3、教師演示實驗并帶出頻率定義 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齒上滑動,塑料片振動發聲。
用同樣的速度滑動疏密不同的位置,或者用不同的速度滑動
疏密相同的地方,體會音調的高低。音調不同,塑料片振動快慢不同。物理學中用頻率表
示物體振動的快慢,他表示1秒內物體振動的次數,單位Hz,發聲體振動的越快,頻率越大。 觀察塑料片的振動,聽聲音,分辨音調的高低
由實驗引出振動快慢不同時,音調不同
理解頻率的物理意義
4、提出明確的探究問題: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將鋼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用 手緊按住鋼尺在桌面上的部分 ,撥動桌外部分,使其振動。 鋼尺振動發聲,每個小組同學嘗試撥動鋼尺,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如何制造音調高低不
同的聲音? 請同學們觀察,鋼尺振動發聲,將鋼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變長,用大小相等的力撥動桌外部
分,鋼尺振動發聲。
我們看到發聲的鋼尺音調不同時,鋼尺振動的快慢不同即頻率不同。由此我們猜想到音調的高低與什么因素有關?就利用這套裝置來探究音調與發聲
觀察鋼尺的振動,聽聲音,分辨音調的高低
思考回答
利用鋼尺多次制造音調不同的聲音并觀察鋼尺振動的快慢,小組匯報結論
激發起學生的探究興趣
通過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體振動頻率的關系。
提出要求:
將鋼尺緊按在桌面上,多次制造音調不同的聲音并觀察鋼尺振動的快慢;
實驗結束后描述你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并根據實驗現象得出你們的實驗結論。
5、學生實驗
利用鋼尺多次制造音調不同的聲音并觀察鋼尺振動的快慢,小組匯報結論 通過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初步了解科學探究方法
6、展示結果
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7、借助軟件,播放不同頻率的聲音
蝴蝶飛行時1s振動翅膀5次,它的頻率是多少?
蜜蜂1s振動翅膀400次,它的頻率是多少?
如果蝴蝶從你身邊飛過,你能聽見它振動翅膀的聲音嗎?我們借助電腦來感受一下他們振
動翅膀的聲音。這是一個頻率
軸,頻率由小到大,最小0hz,最大20000hz以上,先將頻率調到400Hz ,能聽見,將頻率調到5Hz,能聽見嗎?逐漸增大頻率,音調變高,能聽見嗎,為什么有的聲音我們聽不見呢?
感受不同頻率的聲
音的不同
使學生根據頻率的定義算出頻率的大小,并引出蝴蝶的聲音聽不見的原因
8、微課:音調——末日中的奇跡超聲波和次聲波 我們通過微課來了解一下這個聲音聽不見的原因。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是多少?超聲波呢?次聲波呢?為什么聽不見蝴蝶振動翅膀的聲音? 觀看微課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
引出超聲波和次聲波,體會發聲頻率和聽覺頻率的不同
9、波形圖——
音調不同的聲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出示波形圖,播放聲音
我們來觀察一下音調不同的聲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首先我們來制造兩個不同的聲音。哪一個聲音振動的頻率大,由實驗我們得到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真實情況是否這樣呢?我們來感受一下這兩個頻率不同的聲音,符合實
觀察波形圖的不同,并體會頻率不同時的聲音音調的不同 實驗中以探究出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通過波形圖驗證其結論,加深學生的印象
驗結論
三、音色 1、音色定義
課前我們聽到了很多聲音,我們能辨別是何種聲音,并不是因為這些聲音的響度或者音調不同,而是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特色不同,如果用一個物理名詞來描述聲音的特色,用哪一個詞來表述最確切呢? 物理學中用音色來表示聲音的特色。
我們平時說的“不見其人,先聞其聲”指的就是音色
思考,討論 引出音色
2、 音色與那些因素有關
音色是聲音的品質,它取決于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和波形是不同的。
明確音色與哪些因素有關
3、 波形圖
——展示音
叉、鋼琴和
長笛發出的
C調(do)
我們來看一下音叉、鋼琴和長笛發出的C調(do)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三個波形的振幅相同,即哪一
個特性相同,振動的頻率基本
相同,即音調相同,但波形不
同,即音色不同。所以,我們
可以通過音色辨別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這就是聲音的第三個特性
觀察波形圖
體會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波形不通,音色不同
四、
小結
師生共同總
結本節課的
收獲 以上就是本節課所學內容,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
了什么?
回顧本節所學,回
答
幫助學生回顧本節所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五、課堂檢測 利用手機軟
件umu,完成課堂檢測
1.音樂課上,能判斷出是什么樂器在演奏,依據的是
A. 響度 B. 音色 C. 節奏 D. 音調
2.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聲大叫”“輕言細語”來形容人的說話情況,這里的“高”和“輕”實際是指
A. 人說話的響度 B. 人說話的音調 C. 人說話的音色 D. 以上說法都不對
3.古箏是一種弦樂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斷地變換按弦的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改變弦發聲時的 A. 振幅 B. 響度 C. 音色 D. 音調
4.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聲歌唱,為他輕聲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男歌手的響度大,女歌手的音調高 B. 男歌手的響度大,女歌手的音調低
完成習題,分析錯誤原因 鞏固本節所學內容,及時反饋
C. 男歌手的音調高,女歌手的響度大 D. 他們的響度一樣大
5.關于聲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B. 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C. 不同發聲體她們的音色不同 D. 頻率越大,響度越大
板書
一、響度:聲音的大小
1、 振幅:振動的幅度
2、 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二、音調:聲音的高低
1、 頻率:振動的快慢
單位:赫茲(Hz)
2、 音調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三、音色:聲音的特色
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