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聲音的特性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現象第二節《聲音的特性》吉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了解聲音的特性。
●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 【教學重點】
● 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理解音調、響度和音色。 ● 通過實驗探究音調、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 音調與響度的區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將聲音的特性按照音調、響度、音色的順序進行講授。但是,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往往將“音調”和“響度”兩個概念混同起來。本人考慮到響度比音調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觸到,而且響度比音調
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響度的干擾之后,音調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將課本中二者的順序顛倒了一下,將知識的處理由易到難。
【學情分析】
聲音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許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些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學生對于聲音的特性的有關知識(尤其是音調和響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錯誤理解。而本節課能否完成教學任務就看能否順利改正學生的錯誤理解,真正理解音調和響度。
此外,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學生也向著多方向發展,擁有樂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節課可以讓學生自帶部分樂器供課堂探究之用,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資源】
大小木魚、大小銅镲、大小銅鑼、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鋁板琴、學生自帶樂器(吉他、豎笛等)、乒乓球、鐵架臺、示波器。 (說明:以上器材可從學校音樂器材室中尋找,也可用其他樂器代替)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聲音吧!(播放錄音)
請學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關聲音的問題。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分類,抽取與聲音的特性有關的問題作為本節探究的內容,從而引出課題。 板書:
課題:§3.2 聲音的特性 二、新課教學 (一)手耳并用
請學生利用手邊的器材(包括老師提供的器材及學生自帶的樂器)來發出盡可能多的聲音,仔細傾聽,嘗試用不同的形容詞來描述聲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聲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大;輕敲,聲音小。 生2:有的聲音低沉,有的聲音尖銳。敲大鼓,聲音低沉;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鼓,聲音尖銳。
生3:有的聲音渾濁,有的聲音清脆。敲大木魚,聲音渾濁;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木魚,聲音清脆。
生4:聲音有強弱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強;輕敲,聲音弱。 生5:„„„„
教師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歸類,并引導學生用專門的物理術語表示聲音的不同。 板書: 聲音
響度:表示聲音的強弱 (大小)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 (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聲音為什么會有強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問題要追根求源,從本質入手。請同學們回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回答: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繼續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振動會有什么不同?
教師演示:手來回擺動的動作。學生觀察,總結振動有哪些不同。
與前面聲音的不同對應。 板書: 聲音 振動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 振幅:振動的幅度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頻率:振動的快慢
振動是怎樣決定聲音的響度、音調的呢? (二)探究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響度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振幅有關,有的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頻率有關。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并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力敲銅鑼,鑼面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鑼面振幅小,響度小。
你是怎樣比較出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將手指輕輕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手指振動越強烈說明鑼面振幅越大,振動輕微說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觀的反映方法嗎?
生2: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肯定學生的回答,點出該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書:轉化法。 還有其它的做法嗎?
生3: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音叉振幅小,響度小。
板書:(將響度與振幅用箭頭聯系起來)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
振幅:振動的幅度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三)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音調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音調可能與頻率有關。
引導學生分析,要研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必須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體發聲。對學生進行“控制變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進行實驗】
請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并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木槌敲小木魚,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木魚,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音叉,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3:用手指撥動吉他同一根琴弦,手指靠上時,音調低;用同樣的力撥,手指靠下時,音調低。 生4:„„ 生5:„„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用同樣的力敲大小木魚時,它們的振動頻率有何不同?
教師以生活實例做比喻引導學生進行理論分析:大個子同學與小個子同學跑步時,他們蹬腿的頻率如何?能將這個現象與我們剛才的實驗類比嗎? 學生總結出:
大個發聲體振動頻率慢,音調低;小個發聲體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同一琴弦,振動部分越長,振動頻率慢,音調低;振動部分越短,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教師演示:將鋼筆帽和鋼筆管拆下,分別吹。讓學生比較音調的高低,并分析。
吹氣時,鋼筆帽和鋼筆管中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帽內空氣柱短,振動頻率快,聲音尖銳,音調高。管內空氣柱長,振動頻率慢,聲音低沉,音調低。
板書:(將音調與頻率用箭頭聯系起來)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頻率:
振動的快慢
頻率低,音調低;頻率高,音調高。 演示:觀察聲音的波形
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的音叉聲音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它們的差異。 聽一聽、議一議:
播放錄音: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
討論: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相比,哪個音調高?哪個響度大?
(四)探究聲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游戲:
(1)耳朵“辨”樂器。播放錄音:梁祝1(古箏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學們辨別是何種樂器演奏的
教師介紹:不同的樂器演奏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曲子,聲音各有特色,我們稱之為音色不同。 (2)耳朵“辨”人。
請后面的兩名同學讀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請前面的同學說出朗讀者的名字。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人,聲音各有特色,我們也稱之為音色不同。
板書:
音色:聲音的特色。不同樂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師介紹: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閱讀教材,還能學到些什么?
讓學生自學頻率的概念、單位、超聲波、次聲波等知識,并進行展示與交流。 想想議議:
為什么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
(六)課堂練習:
1、請解釋下面幾句話中的“聲音”各指的是聲音的哪個特征? (1)對不起,請您講話聲音高一點( ) (2)李寧唱歌的聲音真好聽( ) (3)電鋸發出的聲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經驗的養蜂人根據蜜蜂飛行時發出的聲音就可以判斷蜜蜂是采了花粉回來還是出去尋花源,是因為蜜蜂飛行時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的( )不同。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輕敲與重敲同一鑼面時,音調、響度、音色中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