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摩擦力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運動和力第3節摩擦力-廣東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運動和力第3節摩擦力-廣東省 - 珠海
人教版《13.3摩擦力》教學設計
課 題
第三節 摩擦力
1課時
教 學 目 標
認知技
能目標 1.知道摩擦力的定義。
2.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摩擦力在實際中的意義與增大、減少摩擦力的方法。 過程 與 方法 1.經歷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學習從實驗數據歸納簡單的物理學規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探究物理問題。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趣。 2.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 教學重點 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知道與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以實驗為主的探究式教學。
教具
實驗器材 彈簧秤、木塊、長木板、毛巾、鉤碼等。 媒 體
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多媒體計算機。
教 學 內 容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新課
播放錄像,人與驢子在結冰路面上走路打滑與汽車在泥潭里打滑的生活場景。
問:你看到了什么?知道怎樣解決這些生活問題?
為解決這些問題,根據自學指導,閱讀教材60頁到62頁,同時完成自學指導上的問題。
二、新課講授
(一)摩擦力的定義。 1、定義:
①學生動手探究實驗:手掌按在桌面上并向前滑行,體驗手的感覺。
②學生談實驗感受,分析手掌受力的特點,從而得出摩擦力
的定義。
2、摩擦力的方向。
教師播放學生
觀看后回答。
學生自學; 教師指導。
學生探究; 教師引導。
激發興趣。培
養學生從生
活走向物理
的意識。 先學后教
讓學生知道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
第 2 頁 共 4 頁
引導學生談實驗感受,分析得出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二)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引入: 根據生活經驗,勻速推動重的木箱與輕的木箱所用
的力一樣嗎?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引導學生大膽地進行猜想與假設并收集猜想:
可能與(1)接觸面所受的壓力;(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 關;(3)物理相對運動的速度有關;(4)物體的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4、實驗前的指導:
(1)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2)如何測量摩擦力。 (3)設計實驗。
5、學生分組動手開展探究實驗并收集數據。
6、分析與論證: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各組得到的實驗結論,并驗
證猜想的正確性,從而得出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
(1)與接觸面的壓力大小有關,接觸面所受的壓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
(2)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大。 7、應用知識:
思考:(1)用5N的力勻速拉動一木塊,所受的摩擦力是多
大?
(2)改用10N的力在同一水平面上拉動木塊,摩
擦力又是多大?
(3)若用3N的力去拉木塊,但沒拉動,木塊受到
摩擦力嗎?若受摩擦力,摩擦力又是多大呢?
(三)增大有益摩擦力與減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
(1)討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力有哪些?哪些是有
益的摩擦力,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力?
教師提問 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 猜想
學生探究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交流與辯論實驗結論,
得出正確的結
論。
教師提問;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師引導,學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培養學生大膽質疑與發表個人觀點的同時在交流中接受別人正確的觀點。
鞏固知識并為以后學習“靜摩擦力”作鋪墊。
培養學生應
第 3 頁 共 4 頁
(2)學生根據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討論分析增大
有益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接觸面的壓力; 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應用知識思考: ①如何抓往滑動的魚?
②鉗口上與旋鈕上的條紋有什么作用? 2、減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
(1)引入: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有害的摩擦力。
(2)根據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討論出減小摩擦力的方 法:
①減小接觸面間的壓力; ②減小接觸面間的粗糙程度;
(3)設疑:減小摩擦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其它措施嗎? 播放生活中搬運桶裝礦泉水的生活場景,引導學 生討論回答。從而得出減小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措施還有:③用流動代替滑動。
(4)學生再根據生活經驗發表減小摩擦力的個人觀點,教 師再通過播放視頻與同學一起驗證觀點是否正確。從而得出減小摩擦力的措施還有:④加潤滑油;⑤讓接觸面彼此脫離。
三、課堂小結:
(一)提問:我們今天這堂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二)學生回答: 1、什么是摩擦力;
2、探究了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據生活經驗與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了增 大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堂上訓練:
(一)播放課前汽車的車輪在泥潭中打滑的生活場景視頻。 1、設疑:如何根據今天學到的知識幫助司機解決這一生活問題。
2、學生討論分析具體的措施: (二)堂上測試:
生討論回答。
教師播放視頻;學生觀看
并討論回答。
學生發表個人觀點,教師播
放視頻驗證。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教師播放,學
生觀看后討論。
學生做作業
用知識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同
時提煉出物理知識的能力。
從物理走向社會。 當堂訓練五、課外拓展:
閱讀課外資料,假如生活中沒有了摩擦,世界將會怎樣?
六、板書設計:
第三節 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定義: 二、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與接觸面的壓力大小有關,接觸面的壓力越大,摩擦力
越大。
2、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四、減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
教學后記:
摩擦力是學生日常生活經常遇到的一種力,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生活實例來引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整體上看,本人的教學思路是:激發興趣、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模式。
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實驗探究(用手在桌面上滑動),然后再讓學生談感覺,分析得出摩擦力的定義,在教學中本人始終注意引導學生從操作實踐出發,從實踐中發現的事實出發,沒有把結論強塞給學生,這是十分可貴的。
探究實驗由學生自己設計,這也是很有意義的嘗試。本人在備課時并不是簡單地以得出結論——知識為唯一目標,而是有意地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磨練,唯有相信學生,敢于讓 學生“猜想”、“探究”、“實踐”的魄力,才能讓學生從知識過渡到能力的形成,這一步是很難放開的,這也是本人進一步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的新表現。
最后,讓學生把知識轉變為能力,本人在本課中設計了應用知識訓練題,既鞏固了本課的重難點知識,也為學生以后學習靜摩擦力作了鋪墊。同時訓練中也加入了生活實例,讓學生樹立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意識,把知識轉化為生活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