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活中的透鏡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五章第二節《生活中的透鏡》教學-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五章第二節《生活中的透鏡》教學-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永定分校
課題名稱:生活中的透鏡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初中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在本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體現了科學原理在實際應用中與科學技術的有機結合。《物理課程標準》還要求我們要教學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把注意力從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轉移到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科學觀念和科學探究方法的了解和應用上。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喚起學生主體發展的欲望,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
教學背景分析
一、對《物理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
《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設置應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認識、探究物理規律;讓學生體會物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既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因此本節課中采用的教學手段是: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并體驗使用生活中的透鏡,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二、對本節在本章中所起作用分析:
人教版第五章教材設計為:先交代透鏡的基礎知識及其對光的作用,然后介紹生活中的透鏡。這個安排恰好與北京課改版的教學順序相反。這樣的安排目的是使學生對生活中常用的透鏡及其成像的情況獲得感性的認識,使學生在頭腦中獲得豐富,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對于影響透鏡成像的因素有基本了解。為下一節課,學生猜想影響成像的因素,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做好充足的鋪墊。
三、對學生情況的分析:
初二的學生在小學的自然課中學習過放大鏡的相關知識,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照相機和放大鏡,平時上課時,也會接觸到投影儀。所以學生對照相機,放大鏡,投影儀所成的像都有初步認識,直觀經驗。可是學生們并沒有注意到它們成像的具體區別,例如照相機,投影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鏡成的是虛像;也沒有去深入思考過在這些器材中凸透鏡所起的作用;對于凸透鏡成像的影響
生活中的透鏡首師大附中永定分校孫建偉3 / 10
因素物距,像距,焦距等更是認識不清。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1.在對凸透鏡在不同條件下成不同性質的像的探究過程中,學會分析和比較的研究方法。 2.通過使用凸透鏡模擬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的成像,提高動手能力,加深對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工作原理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使用和制作模型投影儀和照相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并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通過對凸透鏡成像特點的研究,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初步形成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 教學重點:體驗生活中的透鏡。
(二) 教學難點:在體驗活動中感受到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影響因素
對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人教版教材中,本章在內容順序設置上是先講生活中的透鏡,再講成像規律。這和北師大課改版教材順序恰好相反。先講生活中的透鏡,后講成像規律這一順序要求本節課要重在體驗生活中透鏡的應用。對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的成像特點有一定了解,便于下一節課中討論成像規律。因此本節課有很重要的意義,必須要為下節課的內容做好充足的鋪墊,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成像規律。
在設計這節課時,將學生體驗和探究式實驗教學放在第一位,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學生對實驗儀器的認識過程是:先了解儀器構造,再學習儀器的使用方法。因此,本節課將讓學生先通過模型認識到投影儀和照相機均是利用凸透鏡來工作,再進行模型器材的體驗使用,最終獲得影響凸透鏡成像因素的感性認識。本節所有內容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自制手機投影儀、老式投影儀、照相機模型、凸透鏡、自制模型器材、 頭戴式放大鏡、帶放大鏡的指甲鉗、多媒體ppt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為主的活動
學生為主的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展示老師在家看電影,提問使用什么看的? 小魔術—紙上電影
將手機放入手機投影儀中,關掉電燈,播放一分鐘視頻。引出投影儀
觀察發現有個盒子
觀看,思考紙上電
影這套裝置的效果與什么器材相似。
引發學生的關注,并引發思考聯系生活實際。
打開盒子,揭秘投影儀,內部有一塊凸透鏡 引出本節課的課題:生活中的透鏡
觀察自制的投影以構造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放大鏡
•體驗生活中的放大鏡•成像特點
•像的變化規律
投影儀
•使用方法•自制投影儀•成像特點
•像的變化規律照相機
•使用方法•模型體驗•成像特點
•像的變化規律虛像和實
像
生活中的透鏡首師大附中永定分校孫建偉5 / 10
1投影儀
展示內部構造,提出問題:如何調整手機、凸透鏡、光屏之間的位置就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觀察和思考投影儀的組成;各部分擺放順序等
學生了解器材,初步形成對投影儀的了解。 探究目標1:自制投影儀,觀察像的特點是 、。
介紹實驗器材和實驗要求(學案1.2)
認真看學案,了解任務要求
熟悉物理實驗的基本步驟,帶著問題和任務做實驗。
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問題,了解學生操作情況
自制投影儀,并完成學案中數據記錄 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實驗操作 請同學展示本組實驗結果,并進行交流分享
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是實驗探究的必要環節
展示投影儀的光路圖
理解成像原理
探究目標2:如何能讓投影儀成的像更大?
繼續探究投影儀成像大小的變化規律
組裝成功的基礎上繼續探究深層次問題,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初步探究影響投影儀成像的因素,獲得感性認識,為下節課的猜想做鋪墊和引導。
展示實際老式投影儀。提問平面鏡的作用;
觀看教師操作,思
從知識,原理到實的設置均為下節課做鋪墊。提問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考如何放置投影片
際應用,將知識進行升華。對實驗結論進行整理和記錄。
2.照相機
投影儀是小物成大像,生活中有沒有哪種儀器是大物成小像?
展示照相機底片和照相機,
閱讀課本94頁關于照相機的介紹,找到照相機成像的特點。
回答是照相機
觀察照相機
讀書
發散思維,靈活應用知識。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由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照相機的結構并不難理解。
請同學們使用照相機模型,驗證一下照相機的成像特點。
體驗照相機模型的使用
展示照相機光路圖,
仔細觀察
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好的理解成像的規律
生活中的透鏡首師大附中永定分校孫建偉7 / 10
展示同學在校園中拍攝的照片(照相機不能調焦)
聯系生活實際,體現從物理走向生活。
探究目標3:如何能把同學拍的大一些?
使用模型進行探究
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問題,了解學生操作情況 思考但不回答
進行實驗操作
帶著任務進行有目的的實驗操作,初步探究影照相機成像的因素,獲得感性認識。
組織學生討論總結方法
減小人到凸透鏡的距離有兩種方法
學生總結方法
請大家將照相機的鏡頭靠近物理書,距離大
約5cm,給“物理”兩個字拍一張特寫照片,能看清楚嗎?
拿掉里面帶有光屏的筒,再看看還是倒立縮小的像嗎?
操作,不能成像
能看見 是放大鏡
從照相機過渡到放大鏡凸透鏡在生活中最常見的使用是放大鏡。介紹器材:帶放大鏡的指甲鉗,頭戴式放大鏡(修表,辨別寶石使用)。重點感受使用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探究目標4:放大鏡成像特點是、的像。 帶著問題開始體驗各種放大鏡
完成學案 帶著任務進行有目的的實驗操作,體驗放大鏡的成像特點,初步比較放大鏡的像與照相機和投影儀成像的不同。
請同學展示各種放大鏡器材的使用,進行交流
分享與交流
交流展示是實驗探究的必要環節
探究目標5:如何讓放大鏡所成的像更大一些?
實驗探究
初步探究影響放大鏡成像的因素,獲得感性認識。
介紹放大鏡成像光路圖
觀察 聆聽 記憶 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好的理解成像的規律
結合光路圖,解釋虛像的定義
聽,記住虛像的成因及定義。
使學生的認識從現象到本質。規范物理語言的使用
結合光路圖,解釋實像的定義
聽,記住實像的成因及定義。
對比的學習方法,便于學生記憶。
(三種器材的成像特點一起展示)一塊凸透鏡,我們學習了它的這么多神奇的應用,當物體和透鏡的擺放位置不同的時候,我們看
思考
為下節課的知識做好鋪墊。引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生活中的透鏡首師大附中永定分校孫建偉9 / 10
小結 到它有時候成虛像,有時候成實像,有時候放大,又有時候縮小,那么成像的大、小、虛、實之間究竟是怎樣變化的,有什么樣的變化規律呢?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敬請期待
作業
1. 完成學案,寫下你本節課的收獲。 2. 每人發一塊凸透鏡,回家自己制作一個模
型
總結當天所學,進行反思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板書設計
第二節:生活中的透鏡
照相機
投影儀 放大鏡
教學特色與教學反思
本節課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特色。在課堂中分小組體驗式教學,學生經過體驗自制投影儀模型,照相機模型,生活的中放大鏡等環節,了解透鏡在生活中的不同應用。學生通過觀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實驗結論,并進行探究形成對影響成像的因素的感性認識。課堂采用了體驗式,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的模式,而不是講解式,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本節課看似簡單但實際很難,要為下節課做好鋪墊又不能說明,因此任務的設置,活動的安排尤為重要。學生的行動力取決于教師的引導力。在本節課中,大量器材的使用,任務逐級設置,教師巧妙引導,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知和體驗,做到了有目的,有計劃在“做中學,玩中學”
看似輕松的課堂環境,學生一直在觀察,操作,對比,思考。體驗式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激發學生內在主動學習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收獲達到最大化,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
生活中的透鏡首師大附中永定分校孫建偉10 / 10
體,教師為主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