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點、線,面、體
所屬欄目:初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4.1.2點、線、面、體-遼寧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4.1.2點、線、面、體-遼寧省優課
4.1.2 點、線、面、體
一、教學目標
1、能結合幾何模型或身邊環境,指出體、面、線、點,能區分平面和曲面、直線和曲線; 2、能從運動、集合的角度描述點、線、面、體的關系,并能適當的舉例來說明它們的關系; 3、通過體驗點、線、面、體的概念的抽象過程,能自覺運用直觀感知(具體)----分析概
括(抽象)----舉例闡釋(具體)的認知方法完成對部分概念的結論的探究。 二、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點、線、面、體的概念。
難點: 點、線、面、體概念的抽象過程。 三、教前分析:
學生雖然已經學習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等幾何概念,對于從具體事物或實例中進行數學抽象也有了初步認識,但點、線、面、體等都是很抽象的概念,與直觀感受往往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平面是無限延展的,點沒有大小只代表位置),現階段是難以理解,完整認識的.所以要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多觀察,多舉例,多表達.避免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在積累了豐富的直觀感受后自發的同化概念,接受概念的意義.
對于點線面體的關系,如“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等,用文字描述的結論,學生易于掌握。而結論的形成過程,需要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并舉例說明,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也是比較困難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先引領示范,學生獲得體驗后再進行模仿式探究。
四、教學方法:啟發式,探究式,練習式。 五、教學媒體: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開門見山、引入概念
問題1:物體的構成包括多種元素,幾何圖形也是如此。以長方體為例,我們來分析一下圖形的構成元素
(1) 觀察長方體模型,它有幾個
面?面與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幾條線?線與線相交成幾個點?三棱柱呢?
(2) 你能說出構成幾何圖形的元素
包含哪些么?
問題2: 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體”。請同學們觀看視頻,想想從他們的外形
學生觀察,思考 議論交流
師生共同歸納:圖形的構成元素包括點、線、面、體
問題1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主動觀察、思考,體會圖形是由點、線 、面、體構成的,從構成元素的角度把握幾何體的特征,從而引入點、線、面、體的概念。
問題2以立體圖形為認知基礎,明確“體”的概念;通過多舉
中分別可以抽象出什么立體圖形?再舉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體圖形。
結合這些實例,教師明確幾何體的概念: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棱柱、棱錐等都是幾何體,幾何體簡稱體。
提問:觀察這些幾何體,想一想: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問題3
(1)看一看:三棱錐、圓柱、圓錐分別有哪些面?這些面有區別么?
教師歸納:數學中的面可以分為平的面和曲的面,而在數學中“平面”一詞具有特定含意,它是無限延展的。圍成體的面只是平面或曲面的一部分。
問題4 利用長方體、圓柱、棱柱、棱錐等熟悉的幾何體模型,結合下列問題合作探究:
(1) 面與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
么?他們有什么不同?
(2) 線與線相交又得到了什么?他
們有什么不同?
(3) 看一看,想一想,舉出我們身
邊符合線、點形象的例子
練一練:以棱柱為例,它有幾個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幾條線?線和線相交成幾個點?總結棱柱中點、面、棱之間的關系?
做長方體和五棱柱的練習。 二、 由靜到動,探索關系
問題5 我們知道物體運動時會留下運動的軌跡,觀看動畫,這個點在紙上運動時,形成了什么?
能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這一結論
學生舉例并相互交流;教師展示一些立體圖形的模型或圖片。
學生分析并回答包圍著體的是面
學生觀察,并開展組內討論,教師參與其中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面有平的面、有曲的面。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組內討論、交流 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師點評糾正 師生共同歸納:
面與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線,線分直線和曲線,
線與線相交的地方是點,點只代表位置,沒有大小,點與點之間沒有區別
教師鼓勵學生聯想身邊熟悉的情景,盡可能多舉例,并用電腦展示出來與學生交流。
學生練習
一些例子,使學生感受到“體”,加深學生對“體”的概念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理解。
問題3由“體”分解出“面”,這是由整體邁向局部的第一步;通過多舉例和及時練習,加深學生對“面”的認識,理解“面”的概念。
問題4借助“面”的學習經驗,進一步認識線和點,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引導學生完整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認知過程,體會概念的產生和發展。
么?
問題6觀看動畫,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能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這一結論么?做一做,想一想。
問題7既然“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那么請同學想一想:當面運動時又會形成什么圖形?觀看動畫,得出結論。
練一練:1、把下面第一行的平面圖形繞線旋轉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個幾何體,請用虛線連一連:
2、連一連。 三、追本溯源,探究本質
問題8 觀看電視屏幕上的動畫
加深理解幾何體的構成元素 問題9 比一比,快速選出正確的選項。 四 小結
1.談一談你認識到的點、線、面、體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說一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周圍環境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五、布置作業 設計一張小報 題目:《我是小小建筑師》
學生觀看并相互交流
學生充分思考、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點動成線。
學生討論,舉出更多實例
啟發學生類比聯想,得出“線動成面“的結論。
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
師生共同歸納:面動成體。
學生練習
認真觀看,加深理解
快速瀏覽并做出正確判斷
學生交流,舉例
問題5從觀看動畫中獲得直觀感受,在討論交流中抽象概括,引導學生模擬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這種體驗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
問題6 將已獲得的知識經驗類比遷移,重復“實踐發現
——抽象概括——舉例驗證“的探究過程,加深學生對“具體——抽象——具體”認識方法的體驗。
問題7從動手實驗——觀察思考——抽象概括,過度到思考想象——猜想假設——實驗驗證,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的創新精神,在發展形象思維的同時培養空間想象力和幾何直覺。
加深學生對面動成體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 想象能力
讓學生了解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
認識圖形世界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對“面動成體”的理解和學生的讀圖能力
引導學生梳理知識脈絡,突出重點的知識技能,完成知識體系建構;加深學生對認知方法“具體——抽象——具體”理解。
加深學生對“體由面圍成,面
與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線,線與線相交形成點”的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