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七章第二節(jié)《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廈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第二節(jié)《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年級 八年級
日期
2017.6.20
課題 《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第二節(jié)《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2課時
教材分析以及教學設想
在第一節(jié),學生通過分析人類活動影響生態(tài)的實例,知道了人類的許多活動正在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本節(jié)的學習,就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究竟有哪些影響。
學生對于實驗探究的方法有所了解,但親自設計和實施探究實驗的訓練卻很少,對于實驗的設計有時候構想不夠完善,需要教師提前對于實驗方案給予指導。并提供時間,場地和材料讓學生完成探究實驗。
本節(jié)主要是通過設計和實施探究活動,以及檢測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情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從而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學情分析
我所執(zhí)教的班級是本校的六年一貫制特色班,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動手能力也比較強。他們八年級同時開設了生物和化學課程,經過一年的學習生物和化學都有了一定的基礎,這些都為探究實驗的設計和實施奠定了基礎。另外這些孩子的自學能力比較強,在網絡上能夠搜集和整理到許多有效信息,這些都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1.設計并完成探究實驗。
2.過探究實驗,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能造成不良影響。 3.發(fā)展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說明問題的能力及表達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設計并完成探究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認識到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有嚴重的影響。 教學難點 探究實驗的設計。
課前準備 指導學生設計并完成探究實驗,記錄過程和結果形成PPT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特朗普退出《巴黎協(xié)議》,世界輿論一片嘩然,遭到各界的批評和抗議,為什么全世界人民都強烈的意識到要保護環(huán)境呢?我們的地球在遭受什么?簡單介紹全球主要的環(huán)境問題:溫室效應,臭氧空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淡水資源短缺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的減少與這些環(huán)
認真聽講
引導學生關注實時熱點,關注全球氣候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境污染有必然的聯系么?之前各小組針對環(huán)境污染的不同方面進行了探究,請各個小組來匯報你們的
探究成果。 第一組 探究二氧化碳的吸熱作用
認真聽取學生的實驗思路和方法,引導其他學生對實驗方案進行評價.
一. 介紹溫室效應的原理 二. 介紹溫室氣體的種類 三. 介紹溫室氣體的成因 四. 介紹探究實驗 1.利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2.插入數字測溫儀,打開100W電燈加熱 3.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連續(xù)測量5分鐘 4.換一瓶空氣,重復操作一次 5.統(tǒng)計數據
6.得出結論:二氧化碳能吸收更多熱量
五.檢測當地空氣質量 隨機選取四天,每天測一次,計算平均值.
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二氧化碳的吸熱作用. 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動手實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組 探究酸雨對植物的影響
認真聽取學生匯報,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同
一. 探究酸雨對種子萌發(fā)的
影響
1. 用HCL配置PH分別為
3和5的溶液各1瓶, 清水一瓶.
2. 將三個培養(yǎng)皿墊好紗
布,分別放置30粒白菜種子
3. 每天每組分別加入PH
為3、5的HCL溶液和清水各5ML
4. 記錄實驗數據統(tǒng)計結果 5. 得出結論,酸雨會抑制種
子的萌發(fā)
使學生認識到酸雨的危害.培養(yǎng)學生
時引導學生發(fā)現新現象,提出新問題.
二. 探究酸雨對植物葉片的
影響
1. 取HCL配制成溶液,模擬酸雨
2、取兩個燒杯,分別加入HCL溶液和清水。
3、向其中加入植物的葉片 4.記錄實驗結果:大約五分
鐘后,酸雨中的葉片變黃 5.得出結論:酸雨會破壞植物的葉綠素從而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
三.測定本地雨水的PH值
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反思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做出假設的能力.
第三組 探究電池浸出液對水藻光合作用的影響
認真傾聽,對于學生的成果給予肯定.
一. 介紹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二. 介紹電池的種類以及處理方法
三. 介紹探究實驗的過程
1.配置電池浸出液和清水各1L.
2.稱量等量的黑藻兩份,分
別放入其中,置于光下. 3.罩上玻璃漏斗,裝滿水的
試管倒扣在上面.用排水法收集黑藻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
4.比較氧氣的量 5.三天后觀察兩組水藻,一組死亡.
5.得出結論:電池浸出液會抑制黑藻的光合作用引起水藻死亡.
四.測量學校飲水機的水質.
使學生認識到電池浸出液的危害.重視試驗中單一變量的控制.對于學生長期關于飲水機水質的疑惑給予解答. 第四組: 探究臭氧對紫外線的吸收作用
一. 介紹探究實驗 1.將紫外線強度顯示卡裁剪下來,分別放入兩個集氣瓶中,確保指示卡朝上 2.使用臭氧儀向標有臭氧的
認真聽取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出實驗設計的過程,不斷修改不斷的完善,引導學生反思中體會科學精神.
集氣瓶中通入臭氧 3.使用紫外線燈分別照射兩個集氣瓶各一分鐘(ps.避免紫外線直射眼睛) 4.關閉臭氧儀和紫外線燈,取出紫外線強度顯示卡 5.得出結論:臭氧可以吸收短波紫外線
二.介紹長波,中波,短波三種波長的紫外線的特點以及對生物的影響。 三.介紹臭氧空洞 四.臭氧空洞的危害 五.檢測遮陽傘的防曬功能.
引導學生體會科學實驗設計過程的反復和艱辛,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情感教育. 第五組 探究洗滌劑對生物的影響
一. 探究無磷洗滌劑是否會引起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
1. 去池塘里盛一杯水。(里面含有綠藻) 2,將綠藻沉淀兩天。(濃縮)
3. 倒掉表層水,加入清水,攪拌后等量分裝至兩個燒杯中。將水加到500ML(去除水體營養(yǎng)) 4.
將其中一杯加入2滴洗潔精。放到向陽處5天。 5.觀察:
5天后觀察,水的顏色并沒有太大的差別,顯微鏡下觀察,綠藻數量沒有明顯增多。
6.結論:
無磷洗潔精并沒有引起水體富營養(yǎng)化。 二.探究洗潔精對蝌蚪的影響
1、配制濃度為1/1000、
認真傾聽,強調這次的海產品中毒事件是大自然對人類污染環(huán)境的嚴厲報復,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引導學生對于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當有差異性個體出現的時候應該如果對數據進行處理。
1/2000的洗潔精溶液和清水各500ML
2、分別加入蝌蚪5條,記錄蝌蚪死亡的時間。 3.統(tǒng)計實驗數據 死亡時間分別為8分鐘、11分鐘,無死亡個體。 4、結論:洗潔精會加速蝌蚪的死亡
三、介紹洗潔精對人體的危害
四、介紹洗潔精對環(huán)境的污染
五、介紹最近新聞熱點事件,漳州泉州部分海域因為水體富營養(yǎng)化引發(fā)赤潮,許多民眾因為食用這些海域的貝類引發(fā)中毒。警惕海水富營養(yǎng)化。
認識到環(huán)境保護對人類自身的重要性,同時學會對實驗數據的正確處理。
六.噪聲污染
介紹噪聲污染的危害 檢測班級課間聲音分貝 倡導學生做文明人,在公共場所小聲說話。
認真聽課 意識到自己日常行為的不妥,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危害,糾正不文明行為。
七.學生配音
截取短片,請學生現場配音
現場配音 其他同學認真聽
感受短片的情境,認識到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索求給大自然帶來沉重的負擔。
八.教師總結
讓學生認到環(huán)境保護是全人類的需求和責任,喚醒學生的責任感,意識到自
認真傾聽,反思。并領取課后作業(yè),查找資料,尋找各種環(huán)境污染的解決途
喚醒學生的責任感。認識到環(huán)保的
己對于環(huán)境保護所負有的責任,用積極的行動來參與到環(huán)境保護當中。
徑,把保護環(huán)境落實到行動上。
重要性。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