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初三復習課,生物圈中的人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京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初三復習課《生物圈中的人》北京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生物圈中的人》
是否屬于
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否
學科 生物 學段: 初三復習
年級
九年級
相關 領域
教材 書名:生物學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節復習課的任務一方面是促使學生整合新舊知識,濃縮知識結構,建構知識網絡,提高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能力,體現復習課的綜合性;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復習課的應用性。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本部分內容在課標中屬于《生物圈中的人》這一主題,內容包括:人體內的物質運輸、人的呼吸、呼吸與呼吸作用、生物的排泄、生命活動的調節等之間的融合與聯系。這些內容在北京版教材中貫穿七年級下冊的各個章節。本節課為生物圈中的人第一課時,以課間操跑步為例,構建了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及神經系統間的聯系,體現了知識的立體化,整體性。 學生情況:初三學生已學習了相關知識,但各知識點分布在不同的章節,相對零散,彼此之間缺乏有效聯系。通過兩個學年的學習,初三學生基本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所學的生物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歸納總結,具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 教學方式:討論式、探究式、歸納式 技術準備:PPT、學案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2
知識目標:
1. 說明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2. 概述各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 3. 概述血液循環 能力目標:
通過對生活現象的分析,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形成人是一個高度統一的整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學科觀念。
重點: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之間的聯系;呼吸作用;物質與能量的轉化、結構與功能的適應、進化與適應。
難點:對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等系統的各自作用與協調配合形成整體概念認識;認識到人是高度統一的整體。形成物質與能量的轉化、結構與功能的適應、進化與適應的學科素養。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創設情境
出示一則舊新聞,密云區體測九連冠
示圖:學生上操跑步的圖片 問題:跑步需要的能量從何而
來?
組織細胞的呼吸作用,場所是什么?
根據提供信息,寫出呼吸作用的反應式?原料?產物?
線粒體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氣來源于哪?依靠什么系統?主要器官?主要結構?氧氣進入血液的原理?血液運輸氧氣的原理?
有機物來源于哪?依靠什么系統?主要器官?主要結
觀看
二氧化碳、尿酸、尿素 呼吸作用、線粒體、外界、呼吸系統、肺、肺泡、氣體擴散(高向低擴散)、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時與氧結合,濃度低時與氧分離
外界、消化系統、小腸、小腸絨毛、 吸收小分子物質 需要消化
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 濾過和重吸收 血液循環系統或血管
由整體到局部,再
由局部到整體,以求對生物學概念的深刻了解。
用問題牽引學生的學習,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對話,從而提高對生物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技術應用 時
間安
排
3
構?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
問題: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通過什么系統排出?主要器官?基本單位?發生的生理作用?
組織細胞與外界聯系的橋梁是誰?
能力。
活動
將提供的器官血管連起來,形成血液循環路線圖。
根據血流方向判斷血管 分析血液流經不同器官后,內部物質變化的情況
小組討論思考并回答 完成線路圖 展示交流 傾聽
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研究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 8分鐘
應用
1你走路和跑步時,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增大氧氣吸入量,加快運輸到肌細胞,是依靠哪個系統調節的?
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大汗淋漓
能量需求不同 神經系統
結合生活實際應用
多媒體課件
顯微鏡
玻片
15分鐘
4
同學分享
找一個體育成績變化較大的同學,分享他的跑步感受 最初腿沉、呼吸困難,其他同學分析原因
現在比以前強了,是什么原因?
為什么運動員比普通人更適應跑步?
我們人的各種生命活動,及對外界的反應,都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適應的結果。 在快速跑的過程中驟停,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強調神經系統調節的重要性
思考并回答 肌細胞供氧不足 不適應
長期的練習,各系統協調配合適應
長期鍛煉適應的結果,鍛煉的重要性
頭暈,腦供氧不足、神經調節
還沒到位
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研究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
15分鐘
結合實際
出示運動會上吃巧克力的情景請大家分析為什么? 興奮劑的問題,內分泌系統參
與調節
人的生命活動需要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共同調節,強調人是一個高度統一的整體
提供易于吸收的糖類, 咖啡因促進興奮
多媒體課件
5分鐘
發散小結
你覺得跑步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思考、發散思維
2分鐘
學習反饋
提示:
1.先自己獨立完成
2.學師指導學友完成
指導學生:完成學案中相關問題的作答。
傾聽,明確要求 實事求是,獨立完成。
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
學習成果。
5
板書設計
人體內物質運輸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1. 在每一小節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提問檢測知識目標的達成。 2. 隨堂觀察學生討論,描述分析等,檢測技能目標的達成。
3、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準確性等情況,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1. 基于學情分析,設計教學。
由于本部分內容的知識點較多,且分布在七年級下冊的各個章節,學生對于人體各系統的聯系和如何綜合發揮作用沒有形成清晰的認識。本節設計以跑步運動為主線,串連相關知識點,讓學生形成整體認識。 2.問題串層層推進。
通過一連串的問題,在已有知識基礎之上幫助學生形成整體性、邏輯性的概念。認同人是高度統一的整體,物質在人體內“一入一出”間,向學生滲透了人與生物圈關系中的平衡與適應。 3. 知識與實際密切結合。
從現實生活出發,通過學生身邊的案例,運用已有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