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教材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天津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教材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天津市優課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
一、教學目標
通過識讀《日本侵略中國形勢圖》等,認識七七事變既是全面侵華的開始,也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觀看紀錄片、歷史檔案,了解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歷史認識,看清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樹立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的信念。以七七事變為例,學習中國軍隊為國家和民族利益而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了解北平、天津群眾和海外華僑等參與抗戰的史實,感受中華民族頑強不屈、團結對外的優秀品質。利用補充材料,分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的意義,掌握“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 難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提問:出示一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漫畫。一個來自1937年的女孩和一個來自2016年的女孩隔空相望。請問你能描述一下兩個小女孩的外在形象嗎?左邊的女孩為什么露著腳還穿著破衣服,你能從背景圖片中獲得哪些時代信息?提示學生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2月,這么冷的天氣一個小女孩赤足站在雪地里,另一個小女孩穿的非常暖和,你有什么感受?
參考答案:左邊的女孩穿著單薄的破衣服、裸著腳站在雪地里;右邊的女孩穿著棉衣棉鞋非常暖和。左邊背景圖片充滿戰火的硝煙,這是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中華門的圖片,右邊的背景是現在南京新街口商業街的照片,一幅和平繁華的商業景象。從戰亂和繁華兩個不同時代,渴望遠離戰爭,珍愛和平。 過渡: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南京作為當時國民政府的首都,為何會遭到如此浩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9課《七七事變和全民族抗戰》,去了解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行徑。
(利用漫畫導入,通過1937年和2016年南京城的強烈對比,吸引學生的目光,
符合學生形象思維方式,同時創設情境,建立時空觀念。同時,激發學生渴望遠離戰爭,珍愛和平的信念。) (二)新課探究 1.日軍全面侵華 (1)日軍發動七七事變
教學活動:播放遼寧省檔案館《鐵血陳思——滿鐵與七七事變專題檔案圖片展》“第四章盧溝殘月”解說片段,組織學生填寫課件中的表格。
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時間 地點 發動者 簡單經過
結果
參考答案:1937年;盧溝橋;日本;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遂向中國守軍開火,中國守軍奮起抗戰。7月底,北平、天津相繼淪陷。
(觀看講解員解說視頻,概括七七事變的基本史實填寫表格,不僅彌補學生無法親自參觀紀念館的遺憾,同時鍛煉了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教學活動:出示《日本侵略中國形勢圖》。補充材料:1937年7月16日,日本第三艦隊長官長谷川清向東京提出《對華作戰用兵的意見》,認為“欲置中國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為重要”。
教師總結:北平、天津淪陷后,日本下一步的目標則是上海和南京。七七事變是日本局部侵華戰爭上升到全面侵華戰爭。
(通過識讀《日本侵略中國形勢圖》和閱讀文字材料,幫助學生認識七七事變既是全面侵華的開始,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2)淞滬會戰
過渡:1937年8月8日,日軍在北平舉行了大規模的入城式。北京陷落,侵華日軍大受鼓舞,就在日軍占領北京的第二天,一名叫大山勇夫的日本軍官駕
車強行闖入虹橋機場,被中國守軍擊斃。日本以此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淞滬會戰爆發。
教學活動:出示上海守軍奮起抗日軍圖,完成書上93頁材料研讀,《泰晤士報》的報道中說“華軍器械尤未充分,一般認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說明中國軍民是如何艱難防守的?結果如何?這對抗戰初期局勢產生了什么影響。
參考答案:凇滬會戰中,中國70萬大軍同仇敵愾。中國空軍首次參戰,擊落3架日機,初戰告捷。守衛寶山的國民黨官兵在營長姚子青,兵與日軍展開3天巷戰,最后全部壯烈犧牲。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第524團副團長謝晉元堅守四行倉庫,死守四天四夜,打退敵人6次進攻,消滅日軍200多人,被譽為“八百壯士”。
淞滬會戰持續了3個月,中國軍隊雖然傷亡慘重,卻同樣給敵人造成重創,打死打傷日軍4萬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完全打亂了日本侵華的戰略計劃。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讓世界清楚中國政府的抗日立場,擴大了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
(由學生完成材料研讀,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學習中國軍隊為國家和民族利益而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3)南京大屠殺
過渡:按照長谷川清的計劃,下一個目標就是南京。日軍占領上海后,便兵分三路向南京進逼,企圖占領中國的政治中心迫使中國政府投降。國民政府發布《遷都宣言》,將重慶作為戰時陪都。12月13日,南京淪陷。
教學活動:播放中央檔案館《南京大屠殺檔案選粹》視頻、出示羅瑾保存的相冊圖片,說明南京大屠殺的史實。請問學生視頻中說明南京淪陷后,日軍在南京做了什么?迫害哪些人?羅瑾的相冊中記錄了怎樣的場景?體現出日本軍國主義什么樣的本質?
補充材料一: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門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樣……到處都在殺人,機槍聲響個不停。
——(德)約翰·拉貝《拉貝日記》
補充材料二:我們曾在南京住過的人永遠想象不出面前的街道是什么樣子,那是我所看到的最悲慘的景象。公共汽車、小汽車翻倒在街上,東一具、西一具地躺著臉已發黑的尸體,到處都是被丟棄的軍服,所有的房子和商店不是被洗劫一空就是被燒毀。
——(美)明妮魏特琳《魏特琳日記》
參考答案:南京淪陷后日軍在南京進行了血腥大屠殺,犯下滔天罪行。南京的和平軍民,有的被當做練習射擊的靶子,有的被當做練習刺殺的對象,有的被活埋。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到30萬人以上。羅瑾的相冊中記錄了一名日本軍官用刀砍南京居民頭的全過程,及日軍掩埋尸體的萬人坑。體現出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利用豐富的視頻、文字、圖片史料,說明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歷史認識,看清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過渡:出示《日本侵略中國形勢圖》,引用習近平在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面對日本侵略者的野蠻侵略,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團結一心,義無反顧投身到這場關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斗爭中。” 2.全民族抗戰 (1)中國守軍英勇抵抗
教學活動:出示遼寧省檔案展29軍奮起抵抗日軍的照片和佟麟閣、趙登禹的照片。面對日本法西斯的瘋狂侵略,愛國將士作出怎樣的回答?為什么戰后北平出現趙登禹路和佟麟閣路?
參考答案:第29軍司令部命令前線官兵“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保衛北平的戰斗異常激烈,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中將師長趙登禹在南苑指揮部隊奮勇抗擊日軍。佟麟閣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部下勸其退下,他執意不肯,說“個人安危事小,抗戰事大”,仍率部激戰。頭部又再受重傷,流血過多,壯烈殉國。趙登禹遭遇埋伏,沖入敵陣砍殺日軍,后壯烈犧牲,年僅39歲。
教師提問:面對中國士兵的英勇行為,你有何感想?
參考答案:在國家危難時刻,英雄們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榮辱同國家命
運聯系在一起,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體現中國軍人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的愛國精神,這種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
教師總結: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
(結合課本“人物掃描”的內容,由學生介紹第二十九軍將士趙登禹和佟麟閣英勇抗敵的故事,讓學生感受中國軍人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2)群眾及華僑支援前線
教學活動:全國各地群眾、海外華僑也迅速行動起來,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出示三張圖片,分別是平漢鐵路工人慰問29軍、華僑陳嘉庚的照片、回國參戰的華僑飛行員。提問學生在七七事變和淞滬事變時,平津群眾對前線戰事有哪些支援?那么廣大海外華僑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陳嘉庚為了祖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哪些貢獻嗎?
參考答案:宛平城附近的農民踴躍支援二十九軍抗戰。年老的當向導,青壯年抬擔架、挖戰壕、修路、運彈藥,婦女們蒸饅頭、烙餅、燒開水,連七八歲的小孩也端著水盆幫二十九軍的戰士磨大刀。天津學生救國聯合會發起募捐運動,并派代表攜帶慰問品赴二十九軍駐地慰問抗日將士。南開大學的學生會致電宋哲元,要求他指揮作戰,并向社會各界散發民眾書,輿論支援盧溝橋的戰事。海光寺附近商店的主人還把自家鐵門卸下來,運往前線陣地構筑預防工事。年學生也幫助部隊運送物資,搶救傷員。
海外華人開展了大規模的慈善捐款活動。其中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就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主義者,他曾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陳嘉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籌款救亡的活動中,并帶頭每月捐贈兩千元,直至抗戰勝利為止。在陳嘉庚的帶領下南洋華人紛紛解囊,每個月向祖國捐款數百萬元。
海外華人是抗戰時期祖國急需的專門技術人才,比如在中國驅逐機飛行員中有四分之三是海外華裔青年,這些海外華人沖殺在抗日前線,竭盡炎黃子孫的天職,成為抗日戰爭中一支特殊的生力軍。
(由學生課下收集材料,復述全面抗戰初期各地群眾和海外華僑支援前線作戰的
史實,培養口頭表達及歷史思維能力。) (3)第二次國共合作
教學活動:從材料一種你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對日政策如何?提出什么樣的抗日主張?我黨為了實現全民族的抗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采取了一系列主動措施。從材料二可以看出,為了實現合作共產黨愿意做出哪些讓步? 材料一: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
——《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參考答案:共產黨方面堅決抗日。提出全民族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要建成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寇。共產黨方面愿意取消與國民黨的作戰,服從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并計劃改編紅軍。
教學活動:在日軍大舉進攻面前,在中國共產黨的真誠努力和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潮推動下,蔣介石對日態度發生怎樣變化?為什么發生了這樣的轉變?請結合材料說明。
材料:如果盧溝橋可以受人壓迫強占,那么我們五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與軍事重鎮的北平就要變成沈陽第二…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蔣介石《對于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
參考答案:蔣介石對日態度在九一八事變時是不抵抗政策,他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全力圍剿紅軍。西安事變后,蔣介石開始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挑起全面侵華戰爭,企圖滅亡整個中國,淞滬會戰更是打到了上海,上海作為首都南京的屏障岌岌可危,蔣介石集團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所以抗日態度明顯堅決了。
(利用課本“材料研讀”的內容和補充材料,讓學生通過分析史料得出國共雙方愿意摒棄前嫌合作抗日的結論。掌握“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
過渡:全民族抗戰不能一盤散沙,需要正確領導。危難之間,國共兩黨抗戰決心一致,于是摒棄前嫌走向聯合。
教師提問:中國共產黨的軍隊是如何改編的?第二次國共合作是什么時候實現的?為什么國共第二次合作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
參考答案:國共兩黨商議決定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變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表明兩黨正式合作。因為國共兩黨合作成為領導全民族抗戰的核心力量,因此第二次國共合作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
教師提問:小組討論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的意義是什么?
參考答案: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
教學活動:出示數軸,標注1936年12月12日、1937年7月7日、1937年8月13日、1937年9月22日四個時間點,請學生回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過程。
參考答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使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淞滬會戰的爆發加快了兩黨合作的步伐。第二次國共合作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對全民族抗戰的最終勝利起著關鍵的作用。
(利用時間軸回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幫助他們理解第二次國共合作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攻克本課難點。)
(三)學習延展
教師提問:經過14年的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
最終勝利。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本節課所學史實,你有哪些啟示?
材料: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證明,中華民族是具有頑強生命力和非凡創造力的民族,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起來,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習近平在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
參考答案:只要中華民族團結一心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教師提問:現實生活中同學們會遇到哪些困難?和同伴團結一心是否能夠解決?參考答案:學習中的困難和同學、老師一起合作解決。
教師總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四)課堂鞏固練習
1.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的標志是( D )
A.九一八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
2.小明在學習的過程中看到材料中有“八路軍”、“新四軍”的字樣,那么出現這些情況是在( C )
A.國民革命時期 B.十年內戰時期
C.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 D.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
3.在中國有這樣一座城市,它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為抗戰時期日軍在這里屠殺三十萬中國軍民的罪行而飲恨,它就是( C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廣州
五、板書設計
六、課后作業
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篡改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等倒行逆施的行為,你想說
日
全
民侵華
中
全民族抗戰
軍隊頑強抵抗
群眾、華僑支援前線
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
七七事變(占平津) 八一三事變(攻上海) 南京大屠殺(占南京)
些什么?
參考答案:正視歷史,堅決抵制日本右翼勢力歪曲歷史的行為;以史為鑒,同時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
(了解中國方面正視歷史、以史為鑒的正確做法,樹立家國情懷。通過反思戰爭,讓學生體會和平的來之不易,樹立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的信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