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青銅器,甲骨文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部編)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
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部編)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
課 時 教 學 設 計 首 頁
課題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
課型
新授課
第幾 課時
1
課 時 教 學 目 標
1.了解青銅工藝和甲骨文,認識它們是我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典型代表。 2.收集青銅器相關圖片及有關資料,通過展覽、講解、想象,加強對青銅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的認識;收集甲骨文造字特點的圖片及有關資料,學會辨認甲骨文,了解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增強史料實證意識,體現歷史核心素養教學。 3.真切感受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燦爛輝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教學重點與 難點
重點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及甲骨文的歷史淵源與影響。 難點
對一些專門的科學知識如甲骨文的字型結構較難講述清楚
教學方法 與 手段
方法
運用導學式教學法,提前準備學案,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通過教師必要的講解,引導學生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去說、去寫、去想、去悟,不僅真正學到知識,而且情感得到升華。
手段
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地圖、音像、文字資料、達標檢測、課后作業等輔助教學,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啟發思維的目的。同時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教學任務。 使 用 教 材 的 構 想
本課是一堂專門的文化史課,介紹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銅器。商朝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奴隸制大國。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絢麗的瑰寶。如果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很好地結合起來講授,則是陶冶學生情操,增進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好內容,好渠道。同時,課標要求本課的教學活動建議是“搜集青銅器的圖片,說說我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因此結合教學活動建議,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搜集青銅器的圖片,感受圖像史料帶來的歷史真實性,實踐史料實證意識,體現歷史核心素養教學。
課 時 教 學 流 程
教 師 行 為
學 生 行 為
第一環節:情境導入,明確目標(用時約2分鐘)
教師展示青銅器爵,提問: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禮物。大家知道老師手里的是什么?
教師繼續設問:大家知道爵在古代是干什么的呢?
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請大家仔細
觀察爵的形狀有什么特征?
教師提問:除此之外,大家還知道“爵”在古代還有什么含義嗎?
教師總結:非常好!青銅器是我們的祖先通過高超、令人難以置信的制作手段,給我們留下的商文化的典型代表。同學們知道商文化還有哪些代表嗎? 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語言進行導入:我國古代的商朝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大國,而商文化更是上古文化中絢麗的瑰寶。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步入商文化的殿堂,來共同學習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教師板書課題。 多媒體展示本課的學習目標:
預設學生回答:爵。
預設學生回答:爵是貴族專用的飲酒器。 學生仔細觀察后,回答:這是一件
精美的青銅器,爵的一般形狀,前有流,
即傾酒的溜槽,后有尖銳狀尾,中為杯,
一側有鋬,下有三足,杯口有二柱,通體有蟠螭紋,此為商和西周早期爵的共同特點。 預設學生回答:爵另外也是古代君
主對貴族功臣的封號,爵位、爵號。
預設學生回答:甲骨文。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做到心中有目
標,帶著目標開始學習。 1.了解青銅工藝和甲骨文,認識它們是我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典型代表。 2.收集青銅器相關圖片及有關資料,通過展覽、講解、想象,加強對青
銅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的認識;收集甲骨文造字特點的圖片及有關資料,學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 2頁(總 14 頁)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補 充 設計意圖:
歷史情境的創設,特別是實物史料的引入課堂,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欲望,并著意引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實踐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同時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有重點的學習。
課 時 教 學 流 程
教 師 行 為
學 生 行 為
文字之源——體系完整的甲骨文
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文字之源——體系完整的甲骨文
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文字之源——體系完整的甲骨文
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教師總結:那么,青銅除了大量用于禮儀和宴會之外,還可能會用于什么地方?
文字之源——體系完整的甲骨文
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預設生2:我們組搜集到的是有關酒器的青銅器。第一個觥是古代漢族帶蓋的盛酒器,大家一定聽過成語觥籌交錯;尊”也是盛酒器,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青銅器是四羊方尊,是我國現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它以工藝精美而著稱,被譽為“國之重品”;“罍léi ”是大型盛酒或盛水器,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 “觶zhì ”也是一種飲酒器,多為小瓶形狀;爵,飲酒的器皿,剛才大家已經看到實物了; 角jué古代酒器,形似爵而無柱,兩尾對稱,有蓋,用以溫酒和盛酒。
預設生3:我們組搜集到的是有關樂器的青銅器。如:演奏歌舞用的青銅編鐘,是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中國是制造和使用樂鐘最早的國家。還有青銅鼓等。
預設生4:我們組搜集到的是有關生活用品的青銅器。如:匜是古代洗手的器皿;這個是生活中用的銅鏡;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是縫在衣服上的裝飾物。每個牌飾以數百塊大小不一的綠松石塊,鑲拼成獸面圖案,兩只圓凸的雙目炯炯生光。
預設生5:我們組搜集到的是有關兵器的青銅器。如:矛是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進攻性武器,是戰爭中常用兵器;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橫刃,裝有長柄;戟,將矛、戈合成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一般在古戰場上由將領使用;矢蔟(cù)也就是箭頭;鉞古代兵器,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大家看到這個兵器還長得挺萌;殳(shū) 古代的一種武器,有棱無刃;劍,古代兵器之一,屬于"短兵",素有"百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 4 頁(總 14 頁)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補 充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為落實“收集青銅器相關圖片及有關資料,通過展覽、講解、想象,加強對青銅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的認識;增強史料史證意識,體現歷史核心素養教學”的目標而設計。學生講解自己制作的課件,特別是圖片史料的大量運用,培養學生整理知識、創新思維、動手和語言表達等能力,并通過合作交流,體驗合作的樂趣,實踐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課 時 教 學 流 程
教 師 行 為
學 生 行 為
文字之源——體系完整的甲骨文
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教師總結并引出新的問題:聽了青銅器組同學的解說,我不禁為大家的口才和知識而折服,大家的解說也反映了同學們在課下對青銅器學習比較深入。通過剛才青銅器組同學的介紹,大家能不能總結出我國古代青銅器的特點?
教師繼續引導:可見同學們聽得也非常認真!但剛才最后一個同學說到“青銅器沒有廣泛地用于農業生產” ,那青銅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請同學們看材料。
教師講解:商朝以后,青銅器的功能由食器等發展到禮器,成為王公貴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代表性器物。比如:
兵之君"的美稱。
預設生6:我們組搜集到的是有關農具的青銅器。如:鏟是古代漢族民間起土用的農具;斧是一種伐木工具;鑿是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但由于當時青銅鑄造造價昂貴,所以青銅器沒有廣泛地用于農業生產,農民大部分仍使用石器。
學生歸納總結: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工藝高超。
中國青銅器的品種也極其豐富,不僅有食器、酒器、水器、兵器、禮器,還有車馬器、農具、工具及各類生活用具等一應器物,可以說遍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究竟中國有多少件青銅器物,這是誰也無法統計的數字。
青銅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沒有任何兩件是一模一樣的,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式樣,而且造型生動、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
出示材料:“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左傳》
學生閱讀分析材料后,回答:青銅器主要用于祭祀用的禮器和戰爭用的兵器。
出示材料:“天子九鼎,諸侯七,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 5 頁(總 14 頁)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補 充 設計意圖: 通過文獻史料,擴充知識容量,達到課程資源的整合,突破重難點,增強史料實證意識。在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的基礎上,學生學會從文獻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概括,通過文獻史料,體會歷史的真實性,同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課 時 教 學 流 程
教 師 行 為
學 生 行 為
教師提問:這段材料什么意思?
教師總結并繼續引申:在商周時期,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貴族的身份等級。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是為國家重器,其寓意深奧、內涵豐富,并且與政治糾纏在一起 ,顯示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因此中國的青銅器不僅是物質的,更是一種精神產品,這是中國青銅器的奇妙之處,也在世界青銅文化中獨樹一幟。其實,商代留下的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文明成就不止青銅器,還有聞名于世的甲骨文。我們來共同走進文字之源——體系完整的甲骨文
文明最重要的標志之一是創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但我國的漢字在世界語言文字的歷史上獨樹一幟:它結構復雜,被譽為方塊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文字,也是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你知道我們今天的漢字是怎么來的嗎?
教師提問:那什么是甲骨文?同學們在這些圖片上看到了些什么?
文字之源——體系完整的甲骨文
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大夫五,元士三。”
——《公羊傳》學生翻譯:天子為九鼎八簋,諸侯為七鼎六簋,卿大夫為五鼎四簋。
預設學生回答:就目前的考古學成就來看,我們今天的漢字源于甲骨文。
多媒體打出商代“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辭”的圖片,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學生觀看后,分組討論,然后每組由一個代表發言。
預設生1:形狀不同,有的像龜甲,有的像獸骨。
預設生2:上面有文字,而且不是寫的,是刻在上面的。
預設生3:上面有許多不規則的裂
紋。
預設生4:上面的文字有的多,有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 7 頁(總 14 頁)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補 充 設計意圖: 通過圖片史料,給學生關于甲骨文的直觀的印象,以便能引起其深入探究的欲望。發揮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