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明朝的統治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七年級歷史下冊14課明朝的統治-湖北省優課學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14課《明朝的統治》學案
課標要求:通過皇權的強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
學習目標:1、通過分析史料,掌握明朝建立和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培養史料實證核心素養;
2、知道明朝經濟發展的表現;
3、理解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鞏固了明朝的統治,但是也存在 很大的弊端,以促進歷史理解和歷史價值觀的培養。
學習重難點: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和影響。
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
梳理明朝建立的基本信息。
建立時間:( )
建 立 者:( )
都 城:( )
思考:看《明朝疆域圖》,明朝后來的都城在哪里?
合作探究
探究一:明朝為加強皇權,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一:洪武九年,朱元璋首先宣布在地方上廢元舊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并立,相對獨立又相互牽制,以防止地方勢力過大而專權一方的可能。
材料二:宰相胡惟庸,開國老臣,位高權重,其門生故吏便于朝野,形成勢力集團。他常與朱元璋發生“口角”,后朱元璋將胡惟庸下獄,以“謀反”之罪滅其九族,并借此廢除丞相,改革行政機構。
材料三:錦衣衛印(如右圖)
探究二:明朝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弊端呢?
材料一:地方和中央的各個部門,既互不統屬,又互相牽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負責,這樣就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在實現大權獨攬后,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確規定子子孫孫不得改變他的做法。 —人教版七下歷史課本
材料二:相比于開明的唐朝、宋朝,朱元璋開創的取消丞相集皇權于一身,加強了封建王朝的專制,不再有唐太宗時期那種“以人為鏡,虛心納諫”的政治開明,也不再有宋朝那種“不以言治罪”的開明氛圍,甚至還打官員屁股(廷杖)這種侮辱人格的事情……
材料三:“時京官每旦入朝,必與妻子訣別,
及暮無事則相慶,以為又活一日。” —《稗史匯編》
探究三:明朝在思想上是怎樣加強皇權的?這種措施有什么弊端呢?
材料一: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負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 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材料二:八股文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
——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
自主學習
明朝在經濟上的發展表現。
(一)農業
表現:引進了新的農作物品種:玉米、甘薯、花生、向日葵……
(二)手工業
表現:1、紡織業:棉紡織業發展
( )成為絲織業中心
2、( )
(三)商業
表現:1、商品經濟活躍
2、( )
3、( )
課堂小結
當堂檢測
1.“今我朝罷(廢除)丞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牽制)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上文中的我朝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第14課 《明朝的統治》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通過皇權的強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設計了四方面內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強化皇權、科舉制的變化和經濟的發展。這四部分內容之間關系密切。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基礎,朱元璋強化皇權為的是鞏固明朝的統治;科舉考試的變化進一步促進了皇權的高度集中,從而鞏固了明朝的封建統治;明朝的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強化為明朝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
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多學期歷史學科的學習,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較強,學習的積極性易于調動。因為學生學業負擔較重,所學科目較多,學生的歷史知識一般只能從課本獲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制造濃厚的歷史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知道明朝的建立,分析史料,論從史出,掌握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培養史料實證核心素養 ;
2、了解明朝經濟發展的表現;
3、理解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鞏固了明朝的統治,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利于社會的發展從而促進歷史理解和歷史價值觀的培養。
教學重難點
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和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時間安排:3分鐘)
齊讀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學習新課前對所學知識和學習目標有所了解)
師:同學們,擁有如此傳奇人生的人是誰?
出生貧苦,從小放牛;
父母雙亡,當過和尚;
難以為生,當過乞丐;
參加起義,成為領袖;
推翻元朝,當過皇帝。
生:朱元璋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時進入學習狀態)
師:請同學們注意“璋”字的寫法,勿寫錯別字。
(設計意圖:注重細節,養成規范書寫好習慣)
過渡: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是怎么建立明朝的呢?
新課
一、明朝的建立 (時間安排3分鐘)
師:自主學習——梳理明朝建立的基本情況
生:明朝的建立
背景:元朝末年,社會動蕩,爆發農民起義
建立時間: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應天府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快速掌握本課基礎知識的能力)
師:同學們請看課本地圖,都城由應天改為了北京,那是因為明成祖時遷都北京。明成祖朱棣在當皇帝之前是燕王,北京一帶是他的封地,他的勢力大多也在北方。為了更好的統治北方,在1421年,明成祖將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北京從此成為了明朝的都城。
過渡:朱元璋經歷過元朝末年的苦難,深知一切來之不易。他建立起自己朝代后,他該如何治理國家,鞏固自己的政權呢?
二、明朝強化皇權(時間安排25分鐘)
師:同學們根據材料,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探究一。
探究一:明朝為加強皇權,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一:洪武九年,朱元璋首先宣布在地方上廢元舊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并立,相對獨立又相互牽制,以防止地方勢力過大而專權一方的可能。
材料二:宰相胡惟庸,開國老臣,位高權重,其門生故吏便于朝野,形成勢力集團。他常與朱元璋發生“口角”,后朱元璋將胡惟庸下獄,以“謀反”之罪滅其九族,并借此廢除丞相,改革行政機構。
材料三:錦衣衛印(如右圖)
生:(一)政治上: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 “三司”
在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分六部
設立錦衣衛特務機構
師:其他同學根據課本內容還有哪些補充?
生:在地方分封諸王;在中央分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
(設計意圖:論從史出,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培養史料實證歷史核心素養)
師:(補充)錦衣衛是一個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法律約束后來明成祖又設立了東廠,和錦衣衛合稱“廠衛”,成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明朝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對明朝來說起到了什么作用,又存在什么弊端呢?依據提示材料,同學們來完成探究二。
探究二:明朝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弊端呢?
材料一:地方和中央的各個部門,既互不統屬,又互相牽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負責,這樣就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在實現大權獨攬后,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確規定子子孫孫不得改變他的做法。 —人教版七下歷史課本
材料二:相比于開明的唐朝、宋朝,朱元璋開創的取消丞相集皇權于一身,加強了封建王朝的專制,不再有唐太宗時期那種“以人為鏡,虛心納諫”的政治開明,也不再有宋朝那種“不以言治罪”的開明氛圍,甚至還打官員屁股(廷杖)這種侮辱人格的事情……
材料三:“時京官每旦入朝,必與妻子訣別,
及暮無事則相慶,以為又活一日。” —《稗(bai)史匯編》
生:作用: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鞏固了明朝的統治。
弊端:1、皇權過度膨脹, 不利于廣泛吸納建議;
2、“廷杖”和特務機構造成的政治高壓,致使官民恐慌。
(設計意圖:滲透“論從史出”的原則,提高學生史料分析能力,培養學生歷史理解核心素養,體現對學生歷史價值觀的培養,此探究題為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小組討論,符合學情)
師:統治者用錦衣衛這種專設的特務機構,用殘忍的酷刑來強化中央集權,在我國封建史上還屬少見,這表明封建制度已漸趨衰落。
過渡:除了在政治上加強皇權,明朝也采取措施控制人們的思想。為了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明朝沿用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選拔官吏,人們把明代的科舉考試稱為“八股取士”(PPT展示),明朝的科舉考試有很多夾帶小抄的作弊手段,那是為何呢?
(二)思想上:八股取士
師:大家閱讀課本內容結合PPT的提示思考什么是“八股取士”
生:命題范圍:四書、五經
文體要求:八股文
師:考試范圍的固化,考試形式的固化,造成了考生思維的固化。選拔的人才基本上都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八股取士是明朝加強君權的又一表現,目的是為了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科舉制在創立之初,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其弊端日益暴露。
同學們結合材料,完成探究三。
探究三:八股取士有什么弊端?
材料一: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負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 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后人的評論
問:材料一體現了八股取士在選拔人才方面有什么弊端?
材料二:八股文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
——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
生:1、不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利于選賢任能;
2、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師:顧炎武將八股取士和秦朝的焚書坑儒進行對比,認為前者對社會產生的危害更大。同學們要明白,一個國家的發展進步,必須要不斷改革創新,不能禁錮人們的思想,而要解放思想。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史為鑒。)
過渡:八股取士雖然弊端很多,但是在當時,它跟明朝采取的其他措施一樣,鞏固了明朝的統治,為明朝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良好的社會環境。那明朝的經濟發展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三、明代經濟的發展 (時間安排5分鐘)
師:古代中國的經濟發展一般從三方面來看:農業、手工業、商業。
梳理明朝在經濟上的發展表現
生:
(一)農業:引進了新品種
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PPT圖片展示
(設計意圖:借助圖片利于記憶,形象直觀)
師:這些新物種都來自于于南美洲,當時歐洲航海家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開辟了新航線,將美洲的物種帶到了東南亞,而中國和東南亞(尤其是在鄭和下西洋后)一直保持友好密切聯系,因此,這些南美洲的新物種也就被帶到了中國。新品種的引進大大豐富了我國農作物的品種,增加了糧食的產量,為手工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生產原料。
(二)手工業
1、 紡織業:棉紡織業發展
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
2、 制瓷業: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樣,花紋優美,暢銷海內外。
師:每個朝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種都不一樣,唐代有唐三彩,宋代有冰裂紋瓷器,明朝的代表性瓷器就是青花瓷。
(三)商業
商品經濟活躍
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和南京
商幫出現:如山西的晉商、安徽的徽商
師: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的時期。明太祖通過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設錦衣衛,大大提高皇權,奠定了明朝君主專制集權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顯特點,如特務統治的出現、“八股取士”思想專制的強化等,其作用一方面鞏固了明王朝的統治,創造了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為明朝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明朝政治的種種弊端也給明朝的統治埋下了危機。
本課小結(時間安排:5分鐘)
師:針對本課學習,根據思維導圖結構,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示意圖形象直觀,易于理解,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及時回顧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系統化)
當堂檢測(時間安排4分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