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明朝的統治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4課.明朝的統治-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4課明朝的統治-蒼梧實驗中學
第14課 明朝的統治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的教學了解明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
改革科舉制度等強化皇權的具體措施,概況明朝皇權加強的特點及
影響,李潔皇帝專制的種種弊端。
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重點由學生討論、研究、分析、歸納。同時進行縱向對比、聯系。通過講授法,學生自主學習、
分組討論,合作探究來完成教學活動。教學中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
學、包括利用視頻軟件,對所需視頻進行剪切編輯,網絡平臺搜索材料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明朝科舉制改革雖然加大了考試標準的客觀性,但過于死
板,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和創造性;認識明朝君權的強化,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同時又是中國社會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
一。 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時
教學重點 明太祖強化皇權的措施 教學難點
八股取士
教法分析 創境、設疑、活動探究法 學法分析 合作討論探究學習法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問題與情境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播放<<錦衣衛>>里最知名的片段“青龍奉命捉拿趙慎言,玄
武叛變青龍。”然后向學生提問:錦衣衛是何時出現的?引起學生的興趣。
在欣賞視頻之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明朝的建立
出示自主學習任務:閱讀課本66頁,第一自然段,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并能簡單復述明朝的建立情況 。
學生復述出明朝的建立情況: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教師引導:在我國歷史上,像朱元璋這樣參加過農民起義的開國皇帝還有誰?
學生討論:像朱元璋這樣參加過農民起義的開國皇帝還有 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
認真聽取教師的介紹, 并說出明朝的建立情況,強化記憶。
2
講授新課 (二)朱元璋強化皇權
過渡:“秦始皇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通過學生回憶,引出“朱元璋強化皇權”這一內容。
出示自主學習任務:閱讀課本67、68頁,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二部分,分別歸納明太祖、明成祖加強君權的措施。(課件展示)
給學生一定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歸納相關內容.
1.改革行政機構:
地方: 取消的行中書省,設立“三司”,直屬中央,還先后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
中央: 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職權,使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還分散兵權,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這樣皇帝就直接掌握了軍事大權。
學生討論 (討論 展示 解答)
教師引導:明朝初年對地方和中央機構的改革有何利弊? 學生討論: 利 克服了朝臣權利過大的弊端,鞏固了明王朝的統治,形成了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弊 皇權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沒有獨立性:不能廣泛吸納建議,容易形成專權,出現偏頗決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給明朝的統治埋下了危機。
2.設立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廠衛特務機構。
明太祖設錦衣衛,明成祖設東廠,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一種表現。
明朝皇帝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卻知天下事”。
教師引導:結合課本知識,你們認為特務機構錦衣衛對社會造成了哪些影響?
學生討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有利于皇帝對臣民的監視 和偵查,加強了君權,對維護中央集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種特務統治使得臣民們終日誠惶誠恐,唯命是從,凡事按部就班,不求進取;同時,這種做法也使法律受到嚴重破壞。司法機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學生思維活躍,積極發言,各抒己見。
讓學生理解和加強記憶明朝為強化皇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學生討論、展示、解答,活躍氣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講授新課 (三)科舉考試的變化 教師引導:科舉考試是我國古代歷代皇朝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那么到時明朝時又是如何選拔人才的呢?
出示自主學習任務:閱讀課本67、68頁,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三部分,思考明朝科舉制有什么發展?有什么影響? 學生討論:命題特點:只能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
學生相互討論、交流,積極思考分析,聯系自身實際大膽發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
《禮記》《周易》《春秋》;答題觀點: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文體特點:只能分為八個部分。
科舉考試的影響:八股文內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脫離實際,禁錮思想。應試的人為了能夠被錄取,只有死讀“四書”“五經”,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
(四)
經濟的
發展
出示自主學習任務:閱讀課本69頁,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四部分,思考明朝經濟有什么發展?
學生結合書本討論,明確:從農業、手工業、商業這三方面去
討論
1.農業:明朝從南美洲引進農作物新品種:玉米、甘薯、馬
鈴薯、花生、向日葵等。
2.手工業: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絲織業(蘇州是
明代絲織業的中心)、制瓷業(景德鎮的青花瓷器,暢銷海內
外)
3.商業: ①北京、南京成為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另有數十
座較大的商業城市。②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其中徽商、晉商最
為著名。 學生看書,歸納總結,回答問題.
本課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 (多媒體展示知識結構圖)
建構新知體系的同時, 鞏固知識。
活動探
討(辯論
賽)
正方: 八股取士的積極影響
反方:八股取士的消極影響
增強學生探討問題的能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作業設
計
多媒體顯示練習題,完成《學與測》 (45—46頁)
板 書 設 計
第14課 明朝的統治
一、 明朝的建立
1. 背景:元末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2. 時間:1368年 3. 人物:朱元璋
4. 定都:應天府(今天江蘇南京)
二、 朱元璋強化皇權
1. 全面改革官制
A. 中央:廢丞相和中書省,設六部
B. 地方:取消行中書省,推行“三司制” 2. 改革科舉制度
A. 表現:考“四書”“五經”,寫八股文 B. 影響:禁錮思想自由,培養順從者 3. 設立錦衣衛和東廠
三、 經濟的發展
1. 農業:引進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 手工業:制瓷業和棉紡織業發展,產品遠銷海內外 3. 商業:出現了商業中心,甚至出現了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教學反思
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一個時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顯特點,如特務統治的出現,思想專制的強化,其作用一方面鞏固了明王朝的統治,創造了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給明朝的統治理下了危機,由此可見,統治者的特務統治,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等違背了歷史潮流,阻礙了歷史進步,明朝時我國封建制度已漸趨衰落。要啟發學生從中得出正確的歷史結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