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宋元時期的,都市與文化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與文化-廣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學分析
【課程標準】
了解宋元時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詞、元曲的流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說出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繁華的表現,知道宋朝就有了春節等傳統節日,能說出宋詞、元曲的主要特點及代表人物。
過程與方法:
通過賞析《清明上河圖》,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華和市民生活的豐富多彩;通過史料研讀,知道宋朝就有了春節等傳統節日及相關的節慶習俗;通過問題探究、討論,認識宋朝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市民階層的擴大與都市生活豐富多彩的關系。收集宋詞名篇、元曲代表作《竇娥冤》節選,體會其風格特色,以及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宋代市民文化娛樂活動的豐富多彩,讓學生體會宋元時期城市經濟和文化的繁榮;通過了解宋朝傳統節慶習俗,加深學生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的奇葩,培養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熱愛以及傳承、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宋代市民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宋詞和元曲
教學難點:宋朝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市民階層的擴大與都市生活豐富多彩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由于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課堂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應該多開展一些課堂活動,以適應學生的生理特征;初一學生比較喜歡發表個人看法,所以課堂上要給學生更多發言的機會,滿足學生愛表現的性格特征;初一學生思想較為單純,應利用歷史學科的特點,進行情感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過程
【導入】
通過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宋代是一個積貧積弱的王朝,但同時它也是一個經濟非常繁榮的時代,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那么經濟的繁榮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和變化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講授新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和設計意圖
一、繁華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
展示圖片及文字史料
2、豐富多彩的市民生活
播放《清明上河圖》的視頻,創設情境,穿越時空:假如你是北宋開封的一個市
民,開封最繁華的的地方是哪里?在那里你會看到哪些繁華的景象?除了大相國寺,你還想去哪里玩?為什么?
學生閱讀相關史料,了解北宋開封、南宋臨安、元朝大都的繁華。
通過引導學生研讀史料,從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史料研讀能力。
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宋代大都市的繁華
和市民文化娛樂生活的豐富多彩。 通過視頻及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
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獲取、提煉信息的能力。
3、傳統節日和習俗 展示宋代一些關于傳統節日的詩詞;對比宋代和現在的春節習俗的異同進行設問:我們應該如何傳承民族傳統文化?
討論探究:宋代市民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這與經濟的繁榮和城市的發展有什么關系?
二、宋元時期的文化 1、宋詞
展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
介紹李清照并播放音頻《聲聲慢》,展示和解析辛棄疾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學生從詩詞中提取信息,認識到宋朝就
有了春節等傳統節日及相關的節慶習俗;思考、對比宋代和現在的春節習俗的異同,認識節慶活動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待傳統文化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保留民族內涵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 加深學生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
學生自由討論,認識經濟的繁榮,為豐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娛樂活動提供了物質基礎;城市的發展,市民階層壯大,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以滿足市民的精神需求。
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詞的含義及產生、發展,宋詞的代表人物。
學生朗讀蘇軾的詞,通過音頻感受和體
會李清照的詞風,從辛棄疾的詞句中認識他繼承了蘇軾以來的豪放詞風和報國情懷。
通過對宋詞代表作品的賞析,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熱愛。
2、元曲
播放視頻《竇娥冤》節選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元曲的組成、“元曲四大家”。
觀看視頻了解元曲的特點,體會戲曲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熱愛。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宋元時期繁華的都市生活以及宋詞元曲,引導學生回顧繁華都市生活的表現,宋詞、元曲的特點及其代表人物。
板書設計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華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
2、豐富多彩的市民生活 3、傳統節日及習俗 二、宋詞 三、元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