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魏晉南北朝,科技與文化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海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1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魏晉南北朝時期數學、農學的科技成就,掌握魏晉時期書法、繪畫、雕塑藝術方面的成就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講訴法與誘思法相結合,使學生了解科學家的生平及他們為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
2.通過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概括提煉本課的知識點,完成本課導學案。結合制作填寫“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藝術與思想成就表”提高綜合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通過對科學家和成就的學習從中吸收精神營養,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化。 2.學習賈思勰、祖沖之等人的專研精神,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創新精神,爭取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祖沖之和圓周率、王羲之和《蘭亭序》、輝煌的石窟藝術。 教學難點:圓周率及推算、大方光彩的書畫藝術。 【教學模式】6+1
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文字:3.1415926﹤π﹤3.1415927 提出問題:這是什么? 學生回答:(π或者圓周率)
教師追問:什么是圓周率?圓周率是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比例。大家都知道了這是圓周率,哪老師就考考大家,看下哪個同學記得又快又牢
學生識記圓周率,教師選兩位學生上臺競賽默寫圓周率,通過比賽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教師提問:那么這個圓周率是誰精算到小數點后七位數的?那么我們這一節課就要了解祖沖之是什么樣的人物,他還有那些科技成就,以及他同時代還有哪些科技、藝術成就。
展示學習目標:
1.知道祖沖之的數學成就,初步認識書法藝術
2.掌握魏晉南北朝時期數學、農學的科技成就,掌握魏晉時期書法、繪畫、雕塑藝術方面的成就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科學家祖沖之及其成就 1.圖片展示:
祖沖之圖片
2.教師介紹: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祖沖之的簡介“祖沖之(429-500),字文遠,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科學家。”
他在哪些方面都有著重大成? 提示: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 3.教師講述:祖沖之在數學領域的成就。
祖沖之在數學領域最大的成就就是圓周率。運用劉徽創造的割圓術的方法,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點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祖沖之在數學領域的另一個成就是與其子合著的數學著作《綴術》,在唐朝時倍用作學校的課本,后傳到日本、朝鮮也用作教材,在課本91頁相關史事這里也有一個簡略的介紹,將它畫出來。
4.教師講述:祖沖之在天文歷法領域的成就
祖沖之測算的一年的時間與現代天文科學測算的結果比較,只相差50秒。他創制出了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
5.教師介紹:祖沖之在機械制造領域的成就 出示圖片
祖沖之所制指南車的內部機件全是銅的,它的構造精巧,運轉靈活,無論怎樣轉彎,木人的手常常指向南方。
祖沖之把水碓和水磨結合起來,利用水力能達到同時舂米碾谷子的效果生產效率就更加提高了。
祖沖之還設計制造過一種千里船,史載“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試之,日行百余里”。它可能是利用輪子激水前進的原理造成的,一天能行一百多里。
8.教師總結:祖沖之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他身上有許多值得后人學習的地方,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他廣博的知識和突出的貢獻。
目標導學二:賈思勰及其成就
1.教師解釋: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說明這個填飽這個肚子很重要,所以接下來我們壓了解一位農學家及其成就。這個農學家叫?
賈思勰圖片
2.教師提問:賈思勰是什么時候的農學家?他著有什么著作? 提示:北朝、《齊民要術》
3.教師提問:《齊民要術》中的齊民是什么意思?要術是什么意思? 提示:農民、人民、平民、普通老百姓 提示:技術、要素、技巧、謀生的方法
3.教師提問:賈思勰是怎樣寫成《齊民要術》一書的?
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齊讀:他整理古書中記載的農業知識,采集民間歌謠諺語,汲取農民的生產經驗,自己還在生產實踐中證明和豐富了這些經驗
4.學生從課文中找到《齊民要術》的內容、評價和地位這三個知識點,與老師共同歸納,并大聲朗讀
內容: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內容十分豐富
評價: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地位: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教師出示思考題(課本90頁材料研讀):《齊民要術·種谷》寫道:“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不獲。”想一想:為什么賈思勰強調農業生產要順應天時地利?(從生活出發,舉例回答)
學生進行思考回答
提示:熱帶水果在溫帶種植會不結果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目標導學三:書法、繪畫與雕塑
1.教師過渡:在我們過去所學的知識中,有這么一個古代詩人,它被譽為“詩圣”,他是?(生:杜甫)在歷代著名的醫學家中,有一個人被譽為“醫圣”他就是?(生:張仲景)在書法家中被譽為“書圣”的是誰呢?(生:王羲之)在這一部分呢我們要了解一下王羲之的藝術成就,欣賞一下他的《蘭亭集序》,以及同時期其他的藝術成果。(展示表格)老師將這一部分的內容設計成了一個表格,你們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完成表格,并且將其落實到課本上。
2.留給學生完成表格時間約5分鐘,教師到各組之間進行輔導
3.教師從每個組中選一人到講臺上填寫表格,展示本組討論后的答案
4.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講評(提示學生注意易錯字:鐘繇、王羲之、顧愷之、酈道元) 5.書法成就
介紹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及其作品《蘭亭集序》
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被后人尊稱為“書圣”
介紹曹魏著名的書法家:鐘繇和胡昭 展示鐘繇的《宣示表》
教師講關于王羲之的故事: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成名之前,曾被人稱為“字瘋子”。別人之所以這樣稱呼他,是源于一個故事。據說王羲之的妻子每次給他斟滿酒時,他常?粗票l愣,不時用筷子蘸杯里的酒在桌面上畫來畫去,練習書法。漸漸地杯里的酒越來越淺了,桌上卻布滿了酒痕。他這種練習書法的態度在別人眼里看來是瘋子的行為,所以別人稱他“字瘋子”。在王羲之成名后,很多人都想得到他的字。有位道士知道王羲之特別喜愛鵝,于是為了得到他的字,投其所好,特意養了一群白鵝。這天,王羲之看到了這群白鵝,特別高興。只見這群白鵝每只都是昂首挺胸,劃水的時候也很有力氣,姿態十分優美。王羲之越看就越舍不得離去,便求道士將白鵝賣給他。道士于是提
出要羲之書寫一部經書來換,王羲之當即應允,花了半天的時間抄好經書,終于如愿以償地換到了白鵝。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故事。
6.繪畫成就
教師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宗教畫占了主要地位。山水畫開始形成。東晉的顧愷之是當時最著名的畫家。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博學而有才氣,不僅擅長繪畫,文章和詩要寫得非常好,做事又非常認真,有時達到癡迷的程度。因此有“畫絕”“才絕”“癡絕”三絕之稱,時人謂之“虎頭三絕”他的兩幅代表作是《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女史箴圖》是依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畫面描繪了封建時代宮廷婦女的生活,中間一位神采奕奕的貴族婦女正在對鏡梳妝,左邊的侍女在為貴族婦女梳理發髻。畫面是哪個有圓形的銅鏡,鏡架還有不同形狀的梳妝盒。右邊有一個貴族婦女正左手持鏡,右手在整理自己的發髻。整個畫面生動形象,是古代繪畫史上的杰作。
《洛神賦圖》是根據三國詩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賦》而作。圖中洛神和曹植反復地出現和其他人物一起都統一在山水背景中。作品為絹本設色,人物比例適度,之間顧盼有情,體現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點。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7.雕刻成就
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云岡石窟 龍門石窟
8.學生完成導學案中“檢”的部分,教師進行講評,通過做題鞏固本課所學。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學完了這一課,你們是否掌握了本課的知識內容呢?你們想一想,有沒有對魏晉南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成就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和把握呢?希望今天的這節課能成為一個引子,吸引大家更多地去關注不同時期科技與文化的發展,去欣賞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辛勤勞動的結晶,去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