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2課活動課《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遼寧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2課活動課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遼寧省
《第22課 活動課: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活動課教學設計
課 題 第22課 活動課: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
授課人 曹陽
學 校
鲅魚圈區實驗中學 單 元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課 時 第22課時 版 本
人教2011課標板(2016年起始)
年 級
七年級
一、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起源與演變,知道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提 高文化素養。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提高溝通與表 達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課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收集整理的成果;教師引導學生采取小組分工合 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分析、了解相應的歷史,感受傳統節日承載的文化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理解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增強民族自 豪感;通過“洋節”和“土節”的比較,學會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通過合 作探究,體驗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培養合作精神。
二、學情分析
對于生活在漢文化圈下的初一學生來說,傳統節日對于他們并不陌生,提到中國的傳統節日,多少都能說出一些習俗。但對于中國傳統日的起源卻并不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也不清楚。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外來洋節的傳入,使學生們似乎更喜歡過熱鬧的洋節,而忽略了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傳統節日。
初一的學生已經具備通過各種方式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能夠靈活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展示小組的研究成果,學生們也愿意到前臺來展示自我,班級其他小組對該組學生的匯報也充滿了興趣。
三、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春節的起源、習俗及古今習俗的傳承與變化。 難點:師生共同深入探究中國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四、現代信息技術資源
PPT 、微課、視頻、音頻;
實物展臺、Donview Board互助式白板 、ipaid、無線wifi、藍牙音箱;
會聲會影、愛剪輯、萬彩動畫大師、 酷狗音樂、photoshop軟件、qq軟件、百度網盤、歷史網站。
五、活動過程
教學過程
多媒體應用
師:請同學們先來觀看一個1-微課,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都包 含了那些內容。 師:觀看完視頻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等。 師:中國傳統節日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 天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探究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習俗 及文化內涵,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 師: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么? 生: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
生:哪位同學能到前臺來為大家2-排排序呢?
師:上一節的開題課中,我們一起確定了本節課主要研究春節、
清明節、端午節這三個傳統節日。課前老師瀏覽了班級的3 -百度網盤,發現每組都上傳了很多經過整理的資料,這節
課就請同學們到前臺來,展示你們的研究成果。
過渡:大家一年中最期待的是哪一個傳統節日呢? —春節。 生:第五組代表匯報,利用PPT、圖片、文字,詳細介紹了春節 的起源、用品、飲食以及習俗。 師:小結。 過渡:哪一組愿意接著來匯報呢? 生:第四組代表匯報,展示小組合作完成的精美粘貼畫。 師:小結。
過渡—如果有同學能夠現場教大家制做剪紙那該多好呀!有準備的么?
生:第一組代表利用4-實物展臺,現場教大家制作剪紙—燈籠,
其他同學一起學著制作。
師:請每組選出最漂亮的一個剪紙—燈籠,利用5-ipad 上傳至 班級qq群。師生共同選出最漂亮的一個—第六組的剪紙, 在活動評價表中給第六組加5分。 師:小結。 過渡:老師記得還有一組也選了春節這個主題,是哪一組呢? 1.播放微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00:43-01:54)
利用該微課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導入本課。 2.利用Donview Board互助式白板觸發器功能:為中國傳統節
日排序(02:59-03:14) 學生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掌握了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 3.利用百度網盤:(04:26-04:32) 課堂中學生快速找到并展示本組資料,方便學生們上傳、共享資料。 4.利用實物展臺:展示制作剪紙燈籠的過程(08:46-11:38) 利用實物展臺,清楚地展示制作剪紙的全過程,臺下學生邊看邊學邊做,教學效果很好。 5.利用ipad和qq群:拍照、上傳、
展示小組內最漂亮的剪紙—燈籠。(12:00-13:00) 將學生的剪紙展示給全班學生,并評出最漂亮的一個,對學生而
言是一種鼓勵和表揚。
初識傳統節日 春節組匯報 新課導入
生:第六組代表匯報,利用6-微視頻以及史料(《夢梁錄》、《東 京夢華錄》)概括出了春節習俗的傳承與變化。 師:小結。 師生:通過調查、問答、講故事、圖片等形式,師生共同深入探 究春節習俗中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例如 師:老師現場調查一下,過春節你們最期待的是什么呢? 生:團圓飯、穿新衣、放鞭炮等。 師:老師知道你們其實期待的并不是團圓飯的餐桌上都 吃些什么,真正期待的是一家人的„ 生:團聚。 師:獨在異鄉的親人在大年三十這頓年夜飯之前,會克 服一切困難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正如圖片中的這樣,一家人其樂融融,一片和諧的氣氛。 師:請同學們拿出關鍵詞詞卡,選出春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有哪 些? 生:選出了“團圓”“和諧”“孝”“禮”,說出選擇該詞卡的 理由,并將詞卡粘貼到黑板上。 過渡:在二十四節氣中有一個既是節氣的名稱又是中國傳統節日 的名稱,它是?—清明節。 生:第二組代表匯報,利用PPT、7-動畫視頻、文字,簡單明了 的介紹了清明節主要習俗的來源。 生:第二組的另一位代表,利用8-白板的繪圖功能,以及藍牙音 響播放背景音樂,為同學們勾畫出一幅精美的唐詩《清明》 意境圖。 師:小結。 師:清明節法定放假三天,這三天大家必做的一項活動是什么? 生:掃墓。 師:從中能看出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怎樣的價值觀? 生:崇宗敬祖。 師: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在今天應該 繼續發揚光大,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陪伴”、“做一頓飯”“分享學校的趣事”„
師:請同學們拿出關鍵詞詞卡,選出清明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有
哪些?
生:選出了“禮”“孝”“義”,說出選擇該詞卡的理由,并將
詞卡粘貼到黑板上。 過渡:這個周末我們即將迎來哪一個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6.播放微視頻:宋代春節VS今天春節(13:34-15:12) 通過視頻中宋代春節與今天春節春節習俗的對比,同學們清楚地了解古今春節習俗的傳承與變化。
7.播放動畫視頻:寒食節(23:25-25:31) 通過觀看寒食節的由來過程,使學生們明白今天清明節的主要習俗—掃墓、吃寒食等,來源于寒食節。
8.利用Donview Board互助式
白板繪畫功能:畫出《清明》意境圖(26:36-28:28) 我來畫,你來猜。通過現場作畫這一新穎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學生帶入清明節的氛圍中,感受本應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詩人卻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落寞。 清明節組匯報
生:第三組代表匯報,利用photoshop軟件制作精美圖片,簡單明了地介紹了端午節的起源、習俗。該小組編排了情景劇—屈原為何抱石投江,并上傳到一個歷史網站,9-利用超鏈接網頁連接到“中學歷史教學園地”播放該情景劇。 師:小結。
師:觀看完情景劇之后,誰能說一說屈原到底為何抱石投江? 生:“為小人所陷害”“用死來警醒楚國的百姓”... 師:屈原的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生:愛國
師:愛國,其實愛的就是誰? 生:人民
師:愛國即愛人,愛人即為“仁”。
師:請同學們拿出關鍵詞詞卡,選出端午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有
哪些?
生:選出了“仁”“智”,說出選擇該詞卡的理由,并將
詞卡粘貼到黑板上。
過渡:我們一起探究了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的起源、習俗及文
化內涵。其實老師知道你們平時也很喜歡過洋節,對不對?—對。下面我們就一起簡單的探究一下洋節。
師:請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三個問題,利用手中的10-ipad、
手機查詢資料,由組長匯總組員的答案,并上傳至班級qq 群,最后全班進行交流學習。 1.你知道的”洋節”有哪些?
2.你有喜歡的洋節么?說出喜歡的理由。
3.對于現在流行的”洋節”你有什么看法?怎樣看待“土節”和“洋節”?
生:利用qq群中上傳的圖片,到前臺來為大家講解本組的答案。 “1.圣誕節、愚人節、萬圣節等”“2.萬圣節:不給糖,就搗蛋”“3.在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應適當融合西方文化。”
小結:不論是“土節”還是“洋節”,我們都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面對“土節”與“洋節”取舍的問題時,我們應當持這樣的觀點—“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因為只有中國的傳統節日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作為初中生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正如習近平主席曾說過:“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不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
9.超鏈接歷史網站(中學歷史教學園地):播放情景劇—屈原為何抱石投江?(32:44-36:05) 情景劇是本組學生自己拍攝并上傳到歷史網站上的,進而共享給班級其他的學生,該情景劇清楚地表達出了屈原的愛國之情。
10.利用ipad、手機和qq群:查詢、上傳和展示小組合作探究的成果。(40:32-43:18) 利用ipad查詢資料,將小組合作探究的成果上傳至qq群,最后到前臺來為大家講解本組的探究成果。提高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效率,也便于各組間共享成果。
小組合作探究 端午節組匯報
六、活動效果
在本節活動課中,課堂氣氛活躍有序,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各個小組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匯報了活動成果,并結合老師的小結與啟發,師生共同完成了對傳統節日的起源、習俗以及文化內涵的探究。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充分地提高了學生的整理資料、分析資料、溝通表達的實踐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洋節”和“土節”的對比,學生體驗到了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快樂,同時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