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在牛肚子里旅行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0課《在牛肚子里旅行》福建省 - 寧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0課《在牛肚子里旅行》福建省 - 寧德
關注細節 讀“活”角色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統編本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以“童話”為主題,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游歷在奇妙的童話王國。較之其余幾篇童話故事不同的是,《在牛肚子里旅行》是張之路爺爺的一篇科普童話。這篇文章雖然篇幅比較長,但是脈絡清晰。文章通過兩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到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僥幸逃脫的危險經歷。告訴我們一個科學知識:牛有四個胃,牛吃食有反芻的現象,同時也讓同學們體會到了友誼的珍貴!讀完整篇文章,兩只蟋蟀紅頭和青頭兩個鮮明的形象也逐漸變得立體起來。紅頭由一開始的害怕到絕望,再到樹立堅定的信念,它的心理在不斷地變化著。而青頭是一個懂科學、有智慧、有情義、臨危不懼的形象。對這些形象的感悟,都必須建立在反復閱讀之上。所以,語文教學就是在不斷反
復閱讀的過程中,去觸摸文字、感悟文字,從而體會文字傳達的情感,理解文字背后的真正內涵。
教學目標:
1.能夠認識“咱、偷”等、15個生字,會寫“旅、胃”等詞語,認識“應”、“答”、“嚼”、“骨”、“幾”等多音字的讀音,理解文中有關詞語的意思。重點指導書寫、識記“旅、胃”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關注青頭和紅頭對話時的細節,體會心情,讀出相應的語氣。
3.從文中提取相關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構造及功能,理解“反芻”等科普知識。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關注青頭和紅頭對話時的細節,體會心情,讀出相應的語氣。
2.了解牛胃的特殊構造及功能,解“反芻”等科普知識。
教學過程:
一、 談旅行,導新課 1.談話導入,引出“旅行”。
2.補充課題,簡介作者,讀題,激疑。
3.(播放動漫課件)感受童話趣味,了解故事原因,激發學習興趣。
【媒體應用說明】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此環節教學主要采用了故事激趣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啟發學生童話如何讀出“童話”味兒來,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景。 二、學字詞,讀句子
1. 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課文,分別畫出紅頭和青頭的對話。讀通課文,字字音準,句句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 檢查字詞朗讀情況,及時糾正字音。 開火車讀,相機結合句子指導讀。 蹭來蹭去 (舉例詞類) 3. 課堂活動,小組辨別多音字
【媒體應用說明】三年級的學生識字教學仍不可忽視,眾所周知,漢字本身較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生字,往往是教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所以利用智慧課堂中的“課堂練習”,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學習多音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抓細節 讀角色
1.關注提示語,讀“活”角色; 2.關注標點符號,讀“活”角色; 3.關注說話內容,讀“活”角色; 4.相機了解牛肚子的構造及牛吃食的方式。
5. 出示課件:“牛胃圖”——瘤胃、網胃、瓣胃、真胃,前三個胃是
貯藏食物的,只有第四個才是管消化的。 4.利用微課,專業老師解釋“反芻”知識。 5.利用平板畫出紅頭旅行路線。
【媒體應用說明】分角色朗讀是學生十分喜歡的朗讀形式,也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此環節充分利用平板這種電子產品助力課堂,不僅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拓展課堂的深度,把學習和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使其能力得到發展。 四、分角色,演故事
分角色朗讀對話,再現故事情景。
【設計意圖】文章篇幅比較長,且以對話展開故事,用對話推進情節發展,讀好故事是講好故事的基礎。本環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和提示語感受人物內心活動,運用角色體驗,讓學生走進童話人物的內心世界。
五、寫好字,展作品 1.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
2.講解 “胃”的字源演變,指導書寫。 3.學生練習書寫“旅”、“ 胃”
4.借用希沃授課助手,拍照展示優秀作品。
【媒體應用說明】寫字教學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學生應有的基本素養。教學時利用“希沃授課助手”拍照功能,隨時隨地拍攝孩子們的寫字姿勢和優秀作品,一鍵向全班分享,省時快
捷,形象直觀。 六、明任務 講故事
1.完成生字書寫,繼續練習讀對話。 2.將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板書設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對話
青頭 紅頭 提示語
關注 標點符號 讀“活”角色
說話內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