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在牛肚子里旅行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十課《在牛肚子里旅行》遼寧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十課《在牛肚子里旅行》遼寧省
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十課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過兩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進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僥幸逃脫的危險經歷,告訴學生一個科學小知識:牛有四個胃`,吃食時具有反芻現象。
本課篇幅較長,且以對話為主,學生概括文章大意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通過提供問題、完成填空等啟發性的方法,讓學生有思考和表達的抓手。通過對話后面的提示詞和標點符號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方法,作為本課的一課一得。再者本文的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活潑,將一個有關動物生理學上的知識講得有聲有色,清楚明了,使學生一學就懂。因此,文章滲透的科學知識,教師無須作過多地講解。同時,本課內容充滿童趣,可以借助“他們是好朋友”為主線進行教學。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達的機會。因此,可設計一定的練習題引導學生想象交流。另外,青頭身上表現出的臨危不懼,對朋友充滿真摯的情感,在危險時刻不慌張,用知識解救朋友的豐富情感和品質值得學生仔細朗讀品味,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基本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少有添字、
漏字、唱讀等現象。但有個別學生讀音不夠到位,課上讓這些孩子多鍛煉。另外,大部分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能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品讀,進而理解課文的中心,并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但本文主旨內涵豐富,即對朋友要重情義,遇到危險要沉著冷靜,懂得用知識戰勝困難。因此學生的領會難以全面、深刻,教學時,設計了多種有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提供閱讀實踐機會引導學生感悟文本,創設多種平臺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理解、體會,讓學生在邊讀邊想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內化文本的人文思想。
本課介紹了有關牛胃的知識,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不過學生在課前搜集了相關資料和圖片,對牛胃形成直觀、感性的認識,而且課文也用了生動、淺顯的語言對此作了介紹,大部分學生能初步了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根據對話后面的提示詞和句中的標點符號。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文字背后的內容,啟發學生充分的想象。掌握這種朗讀的方法,進而學以致用。 三、教學目標
1.在朗讀中,認識14個會認字,掌握多音字“答”“應”。運用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借助提示語,讀好對話。
3.默讀課文,體會紅頭和青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從文中找出三處。讓學生懂得當遇到困難時,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文本了解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過程。抓住描寫青頭行動和語言的語句,感受青頭的遇事冷靜、機智、勇敢和見多識廣。
教學難點:通過抓住提示詞、標點符號等方法,巧妙地幫助學生揣摩紅頭和青頭對話的的心情,讀出相應的語氣。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流程
(一)巧設情境 導入話題
1.出示:“救命啊!救命啊!”讓學生朗讀的同時思考是怎樣的情況下發出這樣的求救聲。帶著疑問和十足的好奇心一起走進課文。板書課題(10.在牛肚子里旅行)
2.講授第一個會寫字旅——(“旅”的右下部分比較容易寫錯,跟我一起寫一寫——撇、豎提、撇、捺。)指導學生寫字。
3.說說:你去哪里旅行過?感覺怎樣?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可不一樣,引出課文。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出示自讀提示,學生按要求朗讀課文。 2.檢查自讀情況:字詞朗讀(齊讀 領讀 個讀)
結合語句中的語境,給本課多音字(答、應)選擇正確讀音,強化本課多音字。
“蟋蟀、朋友、捉迷藏、胃部、旅行”用以上關鍵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深入學習,理解內容。
1.學生朗讀1-7自然段,思考青頭和紅頭在玩捉迷藏時發生了什么事?生匯報
2.出示“它們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朗讀這句話并思考你還從哪里看出來它們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
3.好朋友玩捉迷藏的時候他們都說了些什么?學生分角色朗讀1-7自然段。
4.出示“正在這時,一頭大黃牛從紅頭后面慢慢走過來。紅頭做夢也沒有想到,大黃牛突然低下頭來吃草。可憐的紅頭還沒來得及跳開,就和草一起被大黃牛卷到嘴里了。”品析句子,從這個“卷”字你讀出了什么?換成“吃”可以嗎?在對比中感悟出牛吃紅頭的力量之大、速度之快。
5.拓展詞語:他們在玩游戲的時候,真是(出示成語)禍從天降、突如其來、飛來橫禍。
6.出示紅頭發出了求救聲。“救命啊!救命啊!”引導學生朗讀。啟發學生關注到后面的提示語——“紅頭拼命地叫起來”, 借助提示語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你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強化提示語的朗讀語氣的方法。同時加強理解它們是一對要好的朋友。 7.出示“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引導學生想象省略的部分是什么?關注標點符號在文章中的作用,指導學生朗讀出其中的語氣。
8.體會“青頭”的形象。通過朗讀讓學生了解“反芻”這一特殊現象,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同時加強理解它們是一對要好的朋友并揭示出科學童話。
9.在朗讀中想象此刻救人的“青頭”是否害怕?同時加強理解它們是一對要好的朋友。
10.總結本課,這篇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生動有趣,我們看到了兩只小蟋蟀深厚的友情,知道了牛吃草反芻的特殊現象,更學會了巧看提示語、留心標點符號來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閱讀中學以致用!同時引起下節課的學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