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青蛙寫詩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部編)一年級上冊7青蛙寫詩-重慶市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部編)一年級上冊7 青蛙寫詩-重慶市省優課
7 青蛙寫詩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內容,這首小詩歌共有五小節,短小精悍。文中以物擬人,生動地描繪了青蛙在下雨天高興“呱呱呱”叫,做詩的情景,以此為情節學習生字,初步認識和了解三種標點符號。教材內容圖文并茂,活潑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創造,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兒童喜愛的課文,同時也為教師創造性教學留下廣闊的空間。
【設計理念】
好的課文內容使學生百讀不厭,心花怒放,同時也能開啟教師的教學智慧。依據教材及學生學習特點,我以鮮明的圖畫、生動的詩歌為識字載體,將閱讀和識字教學相融合,以閱讀帶識字,以識字促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立足學生豐富的生活,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力求構建了一個情境化、生活化的開放性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中,充分優化教學資源,樹立大語文觀念,適當拓展延伸,豐富教學內容,引發學生個性表達,挖掘學生的潛能,凸顯課程校本化研究的特色。設計和教學時,我努力體現“三新”,即理念新,設計新,方法新;凸現“三重”,即重識字,重朗讀,重創造;做到三個結合,即把閱讀和鞏固識字相結合,閱讀和培養語感相結合,閱讀與促進學生的發展相結合。
教學目標
1.認識“寫、詩”等11個生字和禿寶蓋、四點底2個偏旁,了解“串”字的演變過程;會寫“下、個”等4個字,掌握從上往下書寫的寫字規律,能正確把握字的結構特點,并把豎寫直,把點寫好。
2.能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好兒化音,并能分角色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還能發揮想象,對青蛙寫的詩進行個性化朗讀,感受詩歌的生動有趣。
3.借助具體事物和故事情境認識“逗號、句號、省略號”,并能初步運用逗號和句號。
4.拓展閱讀繪本《古利和古拉》,感受本課與該繪本共同傳遞的溫暖與快樂。 教學重點: 1.正確朗讀課文;
2.借助具體事物認識逗號和句號。 教學難點: 1.讀好兒化音;
2.會寫"雨"。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1)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課件。
(2)制作水珠、蝌蚪、青蛙等頭飾。
2.學生準備:生字、生詞卡片,收集并認識各種常用標點符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寫、詩”等11個生字和禿寶蓋、四點底2個偏旁,區別禿寶蓋與寶蓋頭的不同之處,從具體漢字、圖片和生活實際中了解四點底的含義,“串”字的字形、字義;
2.會寫“們”和“個”字,書寫“們”時做到“左窄右寬,把豎寫直”,書寫“個”時做到“上寬下窄,把豎寫直”。
3.能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好兒化音,感受詩歌的生動有趣。
[教學過程]
一、 以“詩”入境,激趣揭題
1. 師:首先請大家認認真真看老師寫一個字。
(板書:詩)誰認識?(指讀)我們把音注上。(注音)詩是整體認讀音節,翹舌音,再讀。《悅讀童年》上有古詩,也有兒童詩,誰給大家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給“詩”找個朋友吧!(生組詞,師板書“寫”字)
2.認識"寫"字和新偏旁“冖”。
除了寫詩,還可以寫什么?(寫字\寫話\寫信\寫拼音\寫標語\寫對聯) 寫字的偏旁,你認識嗎?叫什么名字?它與寶蓋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知道它為什么叫禿寶蓋了嗎?
3.再次認讀禿寶蓋和寫詩這兩個字。今天,有一只小動物也寫了一首詩,它是誰呀?(板書:青蛙)請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猶如一臺戲的序幕。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認識了生字“寫、詩”,分散了識字的量,降低了識字的難度。
二、初讀課文,定位識字
1.導學:借助拼音自己試著讀讀這首兒童詩,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把本文要求認讀的生字用圓圈圈畫出來。
2.學生按要求自由拼讀詩歌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感知生字的讀音及課文的內容。學生重點注意聽清自己圈畫的生字詞的讀音。
4.同桌互讀詩歌糾錯,特別要讀好圈畫的生字。
4、課件出字:①指讀②強調“串”“詩”“當”“成”的讀音,“點”,“當”的聲母和“過”、“給”的聲母③齊讀。
5、課件出詞、句:①指讀②找到句子讀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環節本著這一原則,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然后與同桌、小組成員合作學習,最后班內匯報學習成果,使學生體會到自學和合作學習的樂趣。
三、深入讀文,隨文識字
1.學習第1小節,認識“點、要”兩個生字。
(1)剛才,同學們把字音都讀準了。下面,我們把字寶寶送回 到課文當中,看看能不能把課文也讀正確。誰來朗讀第1小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后做出評價。
(2)指導朗讀,注意感嘆句的讀法,要讀出青蛙的喜悅之情。
(3)識記生字“點”,認識新偏旁“灬”。“灬”有時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一般情況表示“火”的意思,如在“熱”“蒸”等字中就表示“火”,“點”的字形像什么?(像在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鍋,有人拿著勺子在攪拌)。
(4)識記“要”字,引導學生認讀,并說說用什么方法記住它。
(5)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寫”“詩”“點”“要”,引導學生多種形式靈活鞏固認讀。(小老師領讀并組詞,開火車認讀并組詞,班內競賽搶讀,猜一猜讀。)
2.學習第2~4小節,認識“過、給、當、串、們、以”。
(1)導學:青蛙寫詩了,它是怎樣寫的呢?都有誰來幫忙了?我們來看第2~4小節。
(2)學生自由讀文,用橫線圈畫出誰來幫忙了。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貼圖。 (4)出示第2小節,指名朗讀。
(5)導學:在這一節中藏著三個生字寶寶,你能找到嗎?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預設:
過:用加一加的辦法記,辶+寸=過。組詞:過去 過來 過年 給:用加一加的辦法記,纟+合=給。組詞:送給 給你
當:也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記,+=當。當是一個多音字。 (6)導學:水珠也來幫忙了,多少水珠來幫忙呀? 預設:一串水珠。
①學習“串”,可以用象形記憶法,兩塊肉用一根竹簽穿起來,就是“串”。 ②課件演示“串”的古今字變化。學生認真觀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 ③運用:有什么東西是成串的?(一串項鏈、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燈籠、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蘆、一串羊肉。)
(7)謎語:門外有人——們。學習“們”字,強調讀音是輕聲。 (8)用數筆畫的方法學習“以”字。
(9)導學:這么多小伙伴來幫忙,它們是怎么幫忙的?
①學生匯報,教師課件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它們的形狀,讓學生說說有什么發現。(學生說說誰像誰,潛移默化地學習比喻句。)
②導學:這些都叫標點符號。讓我們用“„„像„„”的句式說說這些標點符號。 預設:小蝌蚪像逗號;水泡泡像句號;一串水珠像省略號。
③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標點符號?(?;!)(課件播放:標點符號歌) 3.學習第5小節,教學“成”字。
(1)導讀:有這么多好朋友幫助小青蛙,它終于把詩寫成了。出示生字“成”,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記住“成”字。
(2)指名讀第5小節。其他同學要思考:聽了青蛙寫的詩,你們發現了什么? 預設:只有一個字“呱”。
(3)指導學生有節奏地朗讀“青蛙的詩”。
4.創設游戲情境“小蝌蚪找家”,鞏固識字效果。課件出示帶有生字的小蝌蚪,學生認讀生字,讀正確了小蝌蚪就可以回家了。
生字回文,與閱讀再次結合。
導學:這些生字放回課文里你們會讀嗎?(先自由練讀,再齊讀。)
設計意圖:本文生字較多,隨文識字的形式降低了學生認字的難度。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豐富了學生識字記字的經驗。游戲鞏固識字,寓教于樂,提高了識字教學的實效。
四、指導寫字
1.指導書寫“們”“個”這兩個字。
(1)引導學生觀察“們”“個”的間架結構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匯報交流,強調“們”字是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個”是獨體字,從上到下書寫,上寬下窄,豎要寫直,撇捺寫舒展。
(3)教師范寫,學生書寫。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引導欣賞:你認為哪個字寫得好,就對它笑一笑,并向同桌夸夸你寫的字。 3.師生共議,展示優秀作業,發“笑臉”獎。
設計意圖:低年級的寫字指導至關重要。本環節在寫字指導的過程中并沒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所側重。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中,“們”是難點,它是唯一一個合體字,所以在指導時重點指導“們”字,從而幫助學生逐步發現合體字的書寫規律。“下”字筆畫較少,而且對于獨體字的書寫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不作為重點指導,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同時在指導書寫中培養學生自主觀察、評議及正確書寫的能力。充分尊重學生的觀察體驗,并讓學生在扎實的書寫練習、交流評議中給予“笑臉”鼓勵,使學生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五、課堂小結,自主作業 自己給自己留作業:
預設:(1)抄寫生字詞。(2)熟讀課文。
設計意圖:在本節課即將結束之時,讓學生回顧讀懂的內容,并對沒有讀懂的內容進行梳理,培養學生總結的能力和問題意識,同時也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改變以往的老師留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給自己留作業,不僅激發了學生作業的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認讀上節課學的11個生字,學寫“下、雨”這2個獨體字,掌握從上往下書寫的寫字規律,能正確把握字的寬窄結構特點,并把豎寫直,把點寫好。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還能發揮想象,對青蛙寫的詩進行個性化朗讀。
3.借助具體事物和故事情境認識“逗號、句號、省略號”,并能初步運用逗號和句號。
4.拓展閱讀繪本《古利和古拉》,感受本課與該繪本共同傳遞的溫暖與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多種形式,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
(課件演示:青蛙圖)剛才( )講的故事中的小青蛙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它領著很多生字朋友排著隊來了,一起給它們打個招呼,每個叫兩遍。
2.認讀詞語 (1)借助拼音讀
你們太熱情了,青蛙又帶來了很多詞語朋友,哪些孩子愿意和它們單獨打招呼,讀對了跟讀一遍,讀錯了糾正一遍。
課件出示字詞:寫詩、雨點兒、我要、過來、一串水珠、可以、給你、當心、我們、寫成。
(2)去掉拼音讀
去掉拼音,還認識它們嗎?男女生輪流讀,男生讀! (3)送回句子讀
出示缺以上詞語的課文:你會把這些詞語送到課文里嗎?抽生讀出那行文字。 3.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孩子對生字記得快,忘得也快,學習的主動性還不強,需要老師有目的地幫助強化復習字詞,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此環節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夯實,注重與上節課知識間的聯系,從鞏固學習內容入手,抓住學生心中的疑問,實現自然過渡,導入新課。 二、朗讀想象,認識標點,感受快樂 1.感受美景,書寫生字(學習第1小節)
(1)(課件出示插圖的動畫)創設情境:孩子們的朗讀把我帶到了一個美好的夏天。快聽:嘀嗒,嘀嗒„„什么聲音?(下雨了)
是啊!文中哪句話也寫到下雨了?(指生讀句子:下雨了,雨點兒淅瀝瀝,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2)啟發想象:
①雨點兒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葉上,還落到了哪里?快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
預設:生1:雨點兒落到綠綠的荷葉上滾來滾去的。 生2:雨點兒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水里的小蝌蚪們都來啦,它們都把小腦袋露出來了。
②雨點兒淅瀝瀝,沙啦啦,下得很溫柔。大家一起溫柔地讀一讀第一句詩! ③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點兒落到了你的身上,是什么感覺? 預設:我會感覺涼涼的,癢癢的,很好玩!
(2)帶著這種美好的感覺,我們一起寫寫“下雨”這兩個字。 ①師范寫,生書空,邊寫邊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②生說發現,師引導孩子發現:它們是按什么順序書寫的?(從上往下書寫);它們的豎有什么相同點?它們的“橫”和“點”分別有什么不同點?雨的四點是怎么排列的?(預設:中間的四個點的方向要一致,分布均勻)
③生書寫一遍,投影評價之后,再書寫兩遍,爭取一遍比一遍寫得好。 ④展示優秀作業。
(3)范讀:看到你們把“下雨”這兩個字寫得這么好,彭老師特別想朗讀詩的第一小節,愿意聽我讀嗎?(師范讀)
(4)指導讀好青蛙說話的語氣:此時,青蛙的心情怎么樣?(快樂、興奮、充滿期待、自信滿滿)把它( )的心情讀出來!(提倡多樣化朗讀,讀出自己的感悟即可,不要千篇一律)
(聽得出來,你很高興。我還想聽青蛙的聲音,看誰學得最像青蛙!) (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
(大詩人青蛙,期待著自己的作品呢!) 快樂的女青蛙們,一起說:“我要寫詩啦!” 自信的男青蛙們,一起說:“我要寫詩啦!” 2.認識標點,角色朗讀(學習第2~4小節) (1)過渡:聽到青蛙要寫詩啦,瞧瞧誰來幫忙啦?
(2)隨著學生回答板書: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板貼)
(3)導學:你是從哪幾小節知道的?(2、3、4)自由讀這三個小節,思考:它們都幫了什么忙?并把自己找到的答案用“——”畫下來。
(4)隨著學生回答板書:小蝌蚪()——逗號;水泡泡(
)——句號;
一串水珠(
)——省略號。
(5)導學:為什么它們能當逗號、句號、省略號呢? ①出示小蝌蚪圖片,你們發現什么了?(小蝌蚪真像逗號。)
②師請孩子吹泡泡,你們發現什么了?(水泡泡圓圓的,很像句號;我覺得它不但圓,還透明,很漂亮!)
③指導學生朗讀:多有趣啊!趕快自由地讀一讀第2、3小節。(學生練讀后,指2名學生讀。)
④引導學生認識省略號。出示圖片理解詞語“一串水珠”。為什么不說一個水珠呢?
預設:省略號是六個點,一個水珠不像,我覺得一串水珠排起來很有趣!水珠們很團結!
⑤引讀:快把你的想法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6)對比朗讀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說的話。
①出示這三句話:自由練習讀讀這三句話,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②抽三名學生分角色讀,老師當敘述者。其他學生認真聽,好好發現其中的秘密。 ③你們發現這三句話中的秘密了嗎?(它們都很想幫助青蛙,它們都很自信,都很快樂,這幾句話表達的意思大致相同,但表達的方式卻不一樣。)
④四大組分角色朗讀:一組當敘述者,其他三大組分別當這三個角色。 3.想象讀詩,初悟標點(學習第5小節)
(1)導學:有這么多好朋友幫助青蛙,它終于把詩寫成了(課件出示第5小節),快大聲地讀一讀,看看這首詩到底寫了什么呀?(詩的內容只有一個“呱”字。)
(2)導學:青蛙寫的詩多有意思,只有一個字——呱。“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語言,你能不能做個小動物翻譯家,給大家解釋一下青蛙的詩寫的是什么內容?(結合插圖猜想)
(3)學生自由猜測青蛙想說的話。(有意思,讀一讀!)(猜得好,真想聽你讀讀這首詩!)(你讀得真好,獎勵你上臺帶上動作帶大家讀一遍)(你不愧是青蛙的朋友,讀出了青蛙的心聲,上臺領大家讀一讀)
(4)青蛙寫的詩里,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在哪兒呢?用圓圈圈出來。 (5)投影學生作的圈畫,提問:現在老師把四個逗號都去掉,看看這樣改寫青蛙的詩,好嗎?為什么?(用上逗號,可以停頓下來休息,多舒服啊!)
(6)從標點符號來看,青蛙的詩主要表達幾個意思?(師小結:表達完一個意思,就要打上句號或省略號)
(7)師創設情境讀:
青蛙要表達的第一個意思可能是——下雨了,雨點兒淅瀝瀝,沙啦啦。雨聲真好聽,雨點兒真可愛,天氣真涼爽,我要寫詩來贊美它!女孩兒們一起來贊美雨點!
青蛙要表達的第二個意思可能是——小蝌蚪、水泡泡、水珠們,謝謝你們幫我寫詩,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就寫不出這么美的詩了,我要永遠和你們做朋友,永遠,永遠„„男孩兒們,讓我們一起感謝朋友!
4.感受快樂,朗讀全文
(1)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青蛙和它的朋友們在快樂地跳舞。它們為什么這么快樂?(有朋友幫助很快樂!幫助朋友特別快樂!和朋友們團結合作完成一件事是多么快樂呀!)
(2)捧起書,讓我們一起快樂地朗讀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從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經驗出發,利用課件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理解為什么小蝌蚪能當逗號,水泡泡能當句
號,一串水珠能當省略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加上適度的拓展與想象,不僅發展了學生的語感,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啟迪了孩子的靈性。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拓展閱讀,初用標點,感受快樂
1.認識了這群團結互助的快樂朋友,再來認識兩位能給自己創造快樂,給別人帶來快樂的田鼠朋友,它們的名字叫古利和古拉。
2.教師講故事
3.引導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補充逗號和句號。 4.閱讀分享
故事中的小動物們快樂嗎?它們為什么快樂? 5.教師總結
孩子們,小青蛙、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團結互助,創作了一首美麗的小詩;古利和古拉團結互助做了一個又大又香的蛋糕,還把香甜的蛋糕分享給那么多朋友。看來,團結互助、與人分享能收獲天大的快樂,還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老師希望一6班的小太陽們個個團結友愛,樂于分享,天天快樂! 四、課后作業
1.用恰當的語氣朗讀課文。
2.把《古利和古拉》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并和家長一起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青蛙寫詩
田字格書寫:下雨
蝌蚪( )——逗號(,) 水泡泡( )——句號(。) 一串水珠( )——省略號(„„)
教學反思
1.情境激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本節課首先呈現給學生文中景物的圖片,學生在欣賞中感受,在感受中認識生字,在識字中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多種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猜字謎、游戲鞏固識字等,學生在活動中、游戲中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課堂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追求“識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戲化”,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 課堂上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通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互動交際,促使他們動腦、動眼、動手、動嘴,調動多種感官協調參與。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游戲中識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