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地震中的父與子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語文五年級上冊17地震中的父與子-天津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語文五年級上冊17地震中的父與子-天津省級優課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課 型:新授 教學目標: 1、知能目標:
通過有感情朗讀、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和情感。 2、方法目標: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3、情感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學情分析:
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才能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設一座橋梁,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學本課的一個關鍵,好在五年級的學生正是自我意識強烈,而且感情比較豐富的年齡,這篇課文課文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我感覺只要方法得當,這篇課文的教學是對他們盡行感恩教育的好選擇。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閱讀法、情境教學法、電教法 教學準備:把相關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上課伊始,我用沉痛的導語來敘述:2008年5月12日,是我們全中國人難以忘懷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四川汶川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現在,就讓我們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圖片)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也發生過一次大地震,在這次地震中,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復習引入
師:在地震中,這對父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請同學們說說。
(學生圍繞以下內容回答:1994年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獨自一人連續挖了38小時,終于從廢墟里救出兒子)
師:父子終于團聚了,就這個情節,課文是怎么寫的?誰來讀一讀。 (學生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都讀一讀這句話,這是一對怎樣的父子? (學生說出了不起,并板書) 三、新課學習
(一)重點二:第二-----十二自然段
師: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你們是從課文的哪些情境中感受到的?咱們認真地讀課文第二-----十二自然段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1.父親獨自挖了很長時間。(38小時) 師:38小時到底有多長?生:(兩天一夜) 2.體會父親很堅定。
師:這可不是普通的兩天一夜呀!在這段時間里,父親經歷了什么,你們看到了嗎?
生:其他孩子的父母、消防隊長、警察都勸他離開這里 師:可這位父親還在堅持營救兒子
師:危機四伏,趕快離開吧,大家都來勸他。(附近的幾個同學可以分角色讀讀這些對話。你們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呀?) (學生體會父親的堅定) 教師與學生對讀:
其他父母都走了,也勸他離開,他問── 消防隊長勸阻他,他還問──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問── 3.體會父親的信念。
師:都是父母,他剛來到這里時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現在怎么就這么不聽勸呢?
(學生自由讀書找答案:父親想到自己對兒子的承諾) 師:都讀讀這句話。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發生什么了? (生答:地震)
師: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 (學生圍繞“父親的信念”自由發言) (生接著讀)
師:父親經歷了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引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師:是啊,這么長的時間體現的是父親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多么堅忍不拔的父親啊!(再讀)
如果這句話這樣說行不行,說說這兩個句子有什么區別? 出示(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師:同學們8小時相當于我們一天學習的時間過去了,那12小時呢(一個白天),24小時呢(一天一夜),36小時(兩天一夜),父親還在堅持著,是什么支撐著他呢?(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生:第一個句子更能體現出時間的漫長,經過了漫長,經過了艱辛,更能體現相互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 4.體會父親的艱辛。
師:你們看到他疲憊成什么樣子了?大家都讀讀這句話,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可以看出父親沒吃沒喝,沒休息,身上還受了傷,教師適時引導) 師:哪兒讓你們想到父親肯定沒休息過?
師:沒吃沒喝更沒睡,眼睛全都熬紅了,同學們讀一讀。 師:衣服都剮破了、磨爛了。 師:傷痕累累,怎么會這樣呀?
生:為了救兒子,父親什么也不顧了。請同學們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讀一讀吧。 (二)重點二:第十六自然段
師:挖呀,等呀,盼呀,奇跡出現了,父親聽到了什么? (生:爸爸,是你嗎?) (師生對讀至最后一段)
師:我看到不少同學很感動。剛才這段話,哪兒讓你們感動? (學生感動之處可能有:阿曼達在廢墟下鼓勵同學) 師:在廢墟下,那會是怎樣的環境?
(學生感受到廢墟下一團漆黑,沒吃的,沒喝的,隨時會坍塌或爆炸) 師:38小時被困在瓦礫堆里,幾個七歲的孩子會怎么樣? (學生自由發言)
師:如果你就是阿曼達,當你聽到小伙伴絕望的哭聲、撕心裂肺的呼喊聲,拉著他們顫抖的、冰涼的小手時,會想到什么?會做什么?請大家拿起筆來寫一寫。 (學生練筆)
師:誰愿意把自己寫的或打算寫的內容讀給大家聽? (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教師適時引導)
師:父親的話給了阿曼達勇氣;阿曼達在用這種信念影響身邊的同學;被埋在深深的廢墟中,信念支撐著七歲的阿曼達,鼓勵著同學們,迎來了希望。 (三)重點三:第二十三自然段
師:50分鐘后,一個安全的出口開辟出來了。當父親讓阿曼達出來時,他又聽到了什么?
(生:阿曼達讓其他孩子先走)
師:可是孩子,你已經在廢墟下待了將近39個小時,你才七歲呀! (學生自由發言)
師:你真是爸爸的好兒子,記住了爸爸的話。 四、小結
師(展示課文插圖):就這樣,第一個孩子出來了,是誰?第二個„„第三個„„第十三個„„直到第十四個。于是,我們眼前出現了這樣感人的場景── (讀最后一段)
師:同學們,當父親救出13個同學,最后,救出自己的兒子的時候,父子倆緊緊的擁抱在一起,面對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想對這位父親和兒子說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
師:這是生死離別后的重逢;這是一份創造了生命奇跡的父愛;有愛,生命就有了希望。
師:請同學們帶著各自的感受放聲讀一讀吧。 五、課外延伸
師:地震過去了,阿曼達父子團聚了,這愛的故事將長久地流傳下去。在很多書中同學們也會讀到這樣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課后閱讀更多的文章,感受親情與友情的可貴。 六、板書
父 子 堅定 堅信 了不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