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青蛙寫詩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部編)一年級上冊7青蛙寫詩-廈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部編)一年級上冊7青蛙寫詩-廈門第二實驗小學
思明區“新基礎教育”研究教學設計
章節 第六單元 年級
一年級
學科 語文 課題
《青蛙寫詩》
課型
兒童詩
教學 目標
1.隨文識“詩、寫、點、串”等生字,認識“冖”和“灬”,會寫“雨”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生動有趣; 3.借助具體事物認識逗號和句號。
教材
分析 《青蛙寫詩》是一首輕快、活潑的兒童詩,共有五小節。作者生動地描繪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詩一樣鳴叫的情景,形象地將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詩歌中的逗號、句號、省略號,讀來讓人浮想聯翩。教材內容圖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創造,十分適于天性活潑、充滿好奇的一年級學生學習語言、認識事物,同時也為教師創造性教學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一年級學生的認字、識字能力不強,而本課識字量較大,對于學生來說有些困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依據兒童心理特點,本課教學設計采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
學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抓住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做到識用結合。同時依據教材圖文并茂,內容活潑形象的特點,結合學生年齡特點,以富有情境的圖畫,多種形式的朗讀為載體,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啟迪孩子的靈性!在教學中體現三個結合:把閱讀和鞏固識字相結合,閱讀和培養語感相結合,閱讀與促進學生的發展相結合。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理解詩歌、感悟詩意。
學情 分析
前在狀態分析:一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喜歡詩一樣的語言,能通過簡單的想象和朗讀感悟詩歌,但他們的想象較為碎片化,停留在詩歌的表面意思,因此很難融入詩歌的意境之中。因此,我借助圖片、音樂等資源,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畫面,為學生展開想象搭建支架。
潛在狀態分析: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在他們的世界里,萬物皆有生命、有情感,兒童詩是他們最好的表達載體。因此,我帶著這群可愛的孩子們一起展開豐富的想象,入情入境地品讀詩歌,讓自己變成一個小詩人。
學生差異分析:大部分學生通過學習,能比較扎實地掌握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并能和同學們一起讀出青蛙寫的詩。有小部分同學學習能力強,對青蛙的詩有自己的個性解讀,能個性化地讀出青蛙寫的詩。當然還有另一小部分同學語言基礎和語言表達能力較薄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較多的引導和同學的幫助。
基于以上分析,預設本節課學生的提升點為:1.想象能力:讓學生能夠借助圖片和日常積累展開想象,豐富原文畫面。
2.表達能力:通過想象畫面和多形式的朗讀,感受兒童詩的生動活潑;通過生生互動、同桌合作,個性化解讀青蛙的詩。
教學 資源
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 媒體
ppt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和活動目標
一、創設情境,
詩情導入
1. 創設“青蛙王國詩歌節”的情境;2.指導認識“詩”字; 3.導入課題;
4.知道認識“寫”和“冖”。
1.齊讀課題; 2.交流識記“詩”“寫”。
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詩的興趣!同時隨文認識生字“寫、詩”,分散了識字的量,降低了識字的難度。
二、同桌合作,
初讀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2.檢查自讀情況。
1.自讀課文; 2.同桌互讀; 3.推薦同桌讀;
本著“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原則,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然后與同桌合作學習,最后班內匯報學習成果,使學生體會到自學和合作學習的樂趣。
三、走進雨景,
激發詩情
1.板畫入境; 2.播放雨聲,指導讀“雨點兒淅瀝瀝,沙啦啦。”
3.指導書寫“雨”字; 4.微課認識“點“字; 5.感受青蛙的詩情;
1.玩“圈圈變變變”游
戲; 2.聽雨聲,讀雨聲; 3.書寫“雨”字,同桌互賞;
4.認識“點“及“灬”; 5.讀出青蛙寫詩的快樂。
利用簡筆畫畫出本課的插圖,激發學生的興趣,置身情境,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認識了生字“點”,會寫了“雨”,充分尊重學生的觀察體驗,并讓學生在扎實的書寫練習、交流評議中給予“笑臉”鼓勵,使學生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四、品讀詩歌,
認識標點
1.青蛙寫詩的時候都有誰來幫忙? 2.指導學習第2—4小節: (1)師生互讀,借助小蝌蚪認識逗號;
(2)男女生互讀,借助水泡泡認識句號;
1.再讀課文,找出幫助青蛙的小伙伴。 2.同桌互讀 3.多種形式的朗讀。
從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經驗出發,利用課件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理解為什么小蝌蚪能當逗號,水泡泡能當句號,一串水珠能當省略號。把識字與理解詩文結合起來,同時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加上適度
(3)小組互讀,借助一串水珠認識省略號。
的拓展與想象,不僅發展了學生的語感,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啟迪了孩子的靈性。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個性讀詩
感悟詩情 1. 指名讀第5小節 2.給青蛙的詩當個小翻譯。 1.個別讀 2.同桌互說 激發學生表達和分享的欲望,將重心下移,學生成為參與者而不是被授課者。 六、賞讀全詩
感受快樂
1.教師范讀 2.全班齊讀 3.嘗試背誦
1.全班齊讀 2.借助板書嘗試背誦
讀中悟情,熟讀成誦。
七、拓展延伸
趣味無窮
其他小動物會作出什么詩呢? 同桌互說。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互作用并生成智慧的動態過程,不能淪為以教師、明星學生為主角的“教案劇”表演。基于此,我設計了“其他動物寫詩”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盡情分享,并將“個人分享”與“全體分享”相結合,使課堂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開放。這一拓展性作業是對文本的開放式延伸,旨在為學生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使課堂的“生命活力”延至課外。板書設計
7 青蛙寫詩 小蝌蚪逗號 水泡泡句號 一串水珠省略號
作業設計 想想其他小動物會寫出什么詩呢?
教學反思
《青蛙寫詩》這篇課文是2016年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中的一篇新課文,在這首朗朗上口的小詩中,作者巧妙地將幾種標點符號鑲嵌其中,通過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引導學生認識逗號、句號、省略號,極富情趣,很適合孩子們學習語言,認識事物。
一開始接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看見這首詩雖然短小,但是所包含的
知識量卻很大:如何在一節課中讓一年級的孩子能夠讀通、讀懂課文,能夠學習生字,能夠認識三個標點,能夠去想象青蛙詩歌的含義„„面對這么多的內容,連老師都有些犯難何況是學生呢?
孩子們剛剛上一年級兩個月,還在接近語文、走進語文的過程,這個時候更要注重培養孩子們喜歡閱讀、喜歡語文。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想到通過創設豐富的情境讓孩子們在情境中、在游戲中去識字和閱讀,讓孩子們能夠享受課堂,做課堂的主人。我們知道,識字寫字是一年級語文的重要內容,但單純的生字數學要如何符合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使得漢字在孩子們的心里活起來?本課設計采用隨文引出生字的方法,再利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識記,基于這點,本科的設計還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促講,讀中感悟,創設雨聲的情境讓孩子們朗讀,在師生、生生交流中感悟課文內容,體驗人和動物的和諧,親近美好的自然和可愛的動物,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發展兒童的思維,發展語言。例如,青蛙“呱呱呱”的叫聲,每個人讀都可能有不一樣的想象和揣測,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緊扣本文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也跟隨時中那只青蛙而靈動起來。一只青蛙寫的詩只是十幾個“呱”字組成的,但是要怎么讓孩子能夠體會青蛙向寫詩的心情,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去揣測詩歌的內容,讓孩子們真正走進青蛙、走進文本、走進語文,讓一年級孩子愛上語文課堂,喜歡學習語文知識,繼而把“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