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森吉德瑪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yōu)質(zhì)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歌曲《森吉德瑪》江蘇省 - 揚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歌曲《森吉德瑪》江蘇省 - 揚州
森吉德瑪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今天的音樂課,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草原,走進蒙族。請全體起立。 (播放音樂《草原贊歌》,做律動)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與本課相宜的環(huán)境,以歌曲《草原贊歌》為背景音樂,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知覺等多感官的體驗方式,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二、新授
師:蒙族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們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熱愛騎馬,射箭,摔跤。馬頭琴使他們特有的樂器,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音樂。請同學們聆聽音樂片段,說一說你的感受。(播放音樂《森吉德瑪》第二樂段) 生:歡快……豪邁….
師:也就是說樂曲表現(xiàn)了一種歡快、活潑的情緒。那么下面這兩幅圖片讓你聯(lián)想到剛才的音樂?
12
生:第二幅 設計意圖:《音樂課程標準》:“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學生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在教學中我根據(jù)音樂的特征,靈活的進行音畫轉(zhuǎn)換。讓學生“眼見為實“。”我出示不同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知,將音樂與美術融合在一起,完整的感知音樂情緒。這樣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還培養(yǎng)了學生感受、表現(xiàn)音樂的感知能力以及為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提供了廣闊而自由的空間。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喚起學生的自主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音樂感性經(jīng)驗,從而使受教育者學會音樂的情感表達。 師:自古以來,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在宴會上,他們常常拿起手中的酒杯、筷子伴隨音樂跳起舞來為宴會助興,今天,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一件道具:筷子。請同學們先看老師來做一次律動,數(shù)一數(shù)老師的律動中包含了幾組動作?播放《森吉德瑪》第二段音樂 生:四組
師:那么這四組動作出現(xiàn)了幾次呢? 生:兩次 師:也就是說,這段音樂的旋律反復了一次。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感受這段歡快的旋律,拿好筷子。(做律動)根據(jù)我們所做的律動,這段音樂包含了幾個樂句呢? 生:4個
設計意圖:奧爾夫認為:“音樂是人的本能、本性的反映及其產(chǎn)物。對教育來說,音樂、動作、舞蹈和語言原本是結合在一起的“原本”的音樂。在實踐過程中,律動不是按規(guī)定的動作配以音樂進行,而是人在聽到音樂后通過動作自覺本能的反映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
奏感、動作協(xié)調(diào)、身心和諧,使情感更加敏銳、細膩,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在教學中,我加入蒙古舞蹈元素的動作,借助肢體動作建立起聽覺記憶,把樂句“舞”出來,從而獲得音樂審美體驗。
師:下面,老師來考考大家,老師將跟著音樂擊打節(jié)拍,當同學們聽到第一樂句時,舉起手中畫1的卡片,聽到第2樂句時,舉起畫2的卡片……以此類推,看看誰的耳朵最靈敏,反應最快(播放第二段音樂,師做聲勢律動)
師:同學們的反應還真快,那么這四個樂句的長短有沒有變化呢? 生……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看一下) 生:學生站成兩圈,相反方向行走
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踏步前進,在每一句的開頭轉(zhuǎn)身,注意樂句長短的變化。
生:最后一句長一些
師:老師給你們點個贊,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音樂的樂譜,老師用了四種顏色來表現(xiàn)四個樂句,是不是最后一句最長(生:是)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唱唱樂譜。 師生合作唱譜
設計意圖: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用律動劃分樂句后,通過學生手中的卡片,不受任何干擾的聆聽來鞏固和加強學生的音樂記憶。同時,利用腳下走節(jié)拍的形式,感知四個樂句的長短,讓學生們對這段音樂更加的熟悉。
師:舞也跳了,樂譜也唱了,大家還不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吧!這首樂曲叫做《森吉德瑪》是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賀綠汀先生根據(jù)同名蒙古族短調(diào)歌曲改變的一首器樂作品。請同學們完整地欣賞這首管弦樂作品《森吉德瑪》,思考:這首樂曲的速度有沒有變化?當你聽到筷子律動的部分,請跟著音樂一起律動。 生:速度由慢到快
師:如果根據(jù)速度劃分樂段,可以分為幾個樂段? 生:2個樂段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幅圖片,哪一幅能夠表現(xiàn)第一樂段?
1 2 3
生:第一幅圖片
師:那么我們的作曲家在描寫第一樂段的時候,想表達對草原怎樣的情感呢? 生:熱愛、贊美……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第二樂段有4個樂句,那么,第一樂段有幾個樂句呢? 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畫一畫樂句 (出示圖形譜)
師:有幾個樂句? 生:4個
師:那么,下面這一句出現(xiàn)在第一樂段中的那一句呢?(展示樂譜)
師生唱樂譜(科爾文手勢)
師:我們再來聽一聽,老師同樣畫出圖譜(出示圖譜),從圖譜看上,這句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哪一句呢?
生:第三句
師:那么,我們單獨聽一下第三樂句,請同學們邊做手勢邊心里默唱,并注意聆聽主旋律背后的這個音。
師:請同學們輕聲的把旋律唱出來。
師:作曲家這里是運用了復調(diào)的創(chuàng)作手法,那么什么是復調(diào)呢?首先,它是多聲部音樂的一種,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旋律同時進行,旋律先對獨立,又互相聯(lián)系,運用復調(diào)顯得我們的音樂更加豐富飽滿。
設計意圖:圖形譜作為一種音樂記錄符號體系,它具有獨特的趣味性、形象性、
直觀性的特點。圖形譜把各種聲音要素通過視覺符號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學生把聽覺藝術和視覺藝術聯(lián)系在一起,更好地理解音樂的要素以及結構。借助圖形譜隨老師邊聽邊畫,在此過程中,快速調(diào)動了學生的手、眼、耳,讓學生不被拒之于古典音樂門外,讓他們走近音樂,聽懂音樂,理解音樂。
師:請同學們起立,再次完整的感受這部管弦樂作品。
師:剛剛我們分析了樂曲的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現(xiàn)在我們來對比一下樂譜,從樂譜上可以看出,他們的節(jié)奏、旋律幾乎一模一樣,那么相同的旋律卻帶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感受,是什么變了? 生:速度
師:除了速度,還有什么改變了呢?請同學們找一找樂譜中不同的地方? 生:力度
師:還有一個,同學們剛才已經(jīng)聽了好多次了,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它的配器,演奏
樂器改變了。
師:說到樂器,這又是一首管弦樂作品,那么我們一起復習一下管弦樂隊的知識。
………..
師:請大家聽一聽,說一說,連一連。(聽辨樂器音色) 設計意圖:不同種類的管弦樂器經(jīng)過配器之后,出現(xiàn)了色彩斑斕的新的音響效果。
這種情況下,音樂的聽覺是復式的,這種多聲聽覺對于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而“音樂聽覺”是“聽懂”音樂的心理基礎。“音樂聽覺”包含注意、記憶等一系列心理加工過程。在多次聆聽這一樂段后,對于同一段音樂的細節(jié)必然有所注意,在聽到音樂時能夠意識到音樂的節(jié)奏、速度、音色的變化等,因此隨著音樂的展開,幫助學生分析音色的改變,同時,帶來音樂形象的變化。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賀綠汀根據(jù)同名蒙古族短調(diào)歌曲改變的器樂作品《森吉德瑪》,通過速度、力度、演奏技法和配器的改變將兩段不同的旋律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去草原領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好景色和蒙古人民的豪邁熱情,讓我們在第二樂段歡快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
視頻來源: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1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