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漁舟唱晚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漁舟唱晚》天津市 - 津南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漁舟唱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欣賞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介紹民族樂器——古箏,體會樂曲的情緒與意境,感受祖國古典音樂的美。
2.通過聽辨、討論、聯想,綜合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發展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3.能夠運用音樂表情術語對音樂的每個段落進行描述,并能夠說出各段落音樂在情緒、速度、力度、節奏等方面的特點。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理解能力較強,他們大部分求知欲比較強,愛動腦筋、問問題。他們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感受音樂、分析音樂作品方面有一定的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的擴展,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對于民族音樂的欣賞有了自己的要求。但是在欣賞民族古典音樂方面還欠缺方法,需教師合理的引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的欣賞。 教學難點:體會樂曲各個段落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過程
活動一:設境引情、導入新課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游戲,你們想不想玩?請聽游戲規則:請根據你所聽到的樂曲,來選擇相對應的演奏樂器。
(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課做好準備。) 師:同學們,這些樂器,都是咱們中國的民族樂器,也是世界音樂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至今為止,各民族仍在使用的樂器多達200余種,你們說多不多啊?中國民族樂曲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吹奏樂器、拉弦樂器、彈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簡稱“吹拉彈打”。
(了解中國民族樂器的分類,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今天老師就帶來一位神秘的嘉賓,你們想不想認識他們?看,它是什么? 生:古箏。 師介紹古箏:
(介紹詞:古箏,是咱們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屬于彈撥樂器。距
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同學們,你們聽古箏的聲音,你能用一個字來模仿一下嗎? 生模仿:
由于古箏的琴聲錚錚作響,因此它被稱作”箏”,現代人稱它為古箏,主要是借以說明它的歷史久遠.
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箏,它的外形近似于長方形,主要由面板,底板、側板、岳山、琴碼、琴弦、弦軸盒等部位組成。古箏傳統的常用演奏指法,右手有勾、托、劈、抹、搖、撮。左手演奏法還有在琴碼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弦音的變化,完善旋律。指法有按、滑、揉、顫等
師:你們聽,這像什么聲音? 生:流水的聲音.
生:對,古箏發音清脆悅耳,如山泉般流暢。 刮奏所以被稱為"眾樂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此外,箏還廣泛應用于中國的許多地方曲藝形式, 如山東琴書、潮州弦詩等等。
(通過認識新嘉賓的活動來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活動二:聆聽感受,了解作品
1、師:想必大家對箏這一民族彈撥樂器有了初步了解,一定還想仔細地品味它所表現的音樂吧!那么,我們就一起欣賞一首箏曲《漁舟唱晚》。 (播放樂曲),邊聽邊思考,通過這首樂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 劃船、落日、釣魚均可。
師:這首樂曲的速度是怎樣的?力度有什么變化?
師:對,同學們在欣賞樂曲,劃分曲式結構的時候,我們通常按照速度,力度或者情緒的變化等要素來劃分曲式結構,所以這首樂曲分為兩個部分。是表現江南水鄉傍晚的美景和漁民充滿樂趣的捕魚生活。
(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樂曲,對歌曲有一個初步的聆聽印象) 2、介紹曲名的由來。
師:這是近代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6年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的, “彭蠡”即指的是鄱(pó)陽湖,是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
西省北部。表現了夕陽夕照、湖面歌聲四起、滿懷豐收喜悅的漁民,駕著片片白帆,紛紛而歸的動人畫面。標題呢,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句中。
活動三:分段欣賞
第一部分: 第一段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彭蠡去欣賞樂曲第一部分第一段,請你邊聽邊思考:樂曲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
生:
師:同學們,下面我們隨琴視唱第一段樂譜那老師這次換彈奏古箏,同學們跟著老師古箏的伴奏來唱,同學們對比一下這兩次唱譜有什么不一樣? 生:
同學們看樂譜,這里出現幾個古箏的演奏技法,老師彈了上滑音,顫音等,這樣彈奏起來,就更加優美動聽。像《漁舟唱晚》這樣的古典樂曲只有中國民族樂器才能演奏出它的韻味。
(通過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的演奏,感受民族樂曲的魅力以及民族樂器的特點。) 第二段
1、第二段逐漸將樂曲推向高潮,這次我們換一種方法來欣賞,請你借助手臂動作隨音樂動一動。你好像聽到了什么聲音呢? 生:
師:這一段的音樂節奏加快,情緒活潑,形象的表現出了漁夫劃船,互相問候的歡樂情緒,把打漁的樂趣表現的惟妙惟肖。 2、
(1)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的曲譜, 請生跟隨老師唱一下這段樂譜,你們只需要唱每小節的第一個紅色的音符。觀察每小節第一個音連起來的旋律走向? 生:旋律走向是下行的。
師:對,它的旋律走向是下行的,我們再次來聽這段音樂,老師用旋律線來表示音樂的起伏,請同學們,伸出自己的手跟老師一起去感知旋律的起伏。同學們,看這條旋律線,仿佛漁民把夕陽漸漸西落的美景用歌聲表達出來。
(2)你們觀察一下紅色圓圈圈出來的的音符,有誰能排列一下,看看一共有幾個音。
師:一共有五個音,這種由五個音組成的調式叫做五聲調式,也叫作民族調式,是咱們中國特有的民族調式,而這一部分旋律采用五聲音階的層層下落,就像夕陽漸漸下落的場景,確有唱晚之意。
(讓學生了解中國民族調式,感受五聲音階所表現的音樂)
師:老師在彈奏這段旋律的時候啊,用到了咱們古箏特有的指法,抹,就是用你的食指去抹弦,請看老師示范。
下面讓我們用“啦”來模唱,用抹弦來演奏這段樂譜吧,和漁民一起把夕陽漸漸西落的美景表達出來。 師評價:多么動人的歌聲啊!
(教師示范演唱主題旋律,有效引導學生投入到學唱環節當中) 第二部分:
師:剛剛咱們欣賞了樂曲的第一部分,下面我們一起劃著小船去聆聽樂曲的第二部分。請同學們根據樂曲選擇合適的畫面。 師:是第一幅還是第二幅?為什么? 生:
師:對,這段音樂速度逐漸加快,力度也逐漸變強。那同學們,老師在彈奏這一部分的時候,運用了“雙劈”的演奏指法,樂曲的雙劈仿佛讓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生:
師:通過這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復,同學們你們想象一下,此時的漁民正在做什么? 生:
師:這一部分讓我們仿佛看到湖面上一艘艘漁船滿載豐收的喜悅,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劃船比賽。好像聽到了漁民們開心的笑聲,這是漁舟唱晚最高潮的部分,和第一部分的速度,情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體會江南水鄉的美景) 尾聲:
接下來,讓一起來欣賞樂曲的尾聲部分,聽聽它的速度和力度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生:速度漸慢,力度變弱。
師小結:隨著音樂的漸慢漸弱,漁民收網歸航,湖面上又恢復了原來的平靜。尾聲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聲緩緩流出。營造出一種余味無窮的氛圍, 描繪出晚霞里漁舟滿載而歸的情景。 活動四:鞏固新知、拓展延伸
1、樂曲欣賞完了,下面讓我們伴隨著優美的琴聲來欣賞由何文玉同學吟誦這首《滕王閣序》吧
師:《漁舟唱晚》又被國際上稱為“一首富有東方風格的世界名曲”。中國的古典音樂是融詩、畫、樂于一身的藝術,今天我們只不過蜻蜓點水般學習了一點點,以后我們還要進一步分享這些音樂中的瑰寶。
(通過詩、音、畫一體的藝術,讓學生領略藝術中的瑰寶。)
2、《漁舟唱晚》作為一首世界名曲,除了有古箏版本之外,還被許多名家改變成不同樂器演奏的版本,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有高胡,二胡,小提琴演奏的等版本,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小提琴版本的《漁舟唱晚》。
3、再請大家聽一聽,根據它改編的電聲樂版的《漁舟唱晚》,在什么地方聽到過? 師:對,在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節目中出現過。
古箏曲《漁舟唱晚》在1984年被著名的電子琴演奏大師浦琪璋先生改編并用電子琴完美演奏,1988年被中央電視臺選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為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一直沿用至今,三十年不變的背景音樂,成為十三億人最熟悉和喜愛的音樂,它也許是全世界所有電視欄目中播放時間最長的背景音樂,可見它的影響力之大。 3、活動四:目標達成、課堂小結
同學們,流行音樂如流星般璀璨奪目,但古典音樂確是經歷了多少個世紀,依舊被人們緬懷和沉浸,希望同學們在喜歡流行音樂的同時,也能夠重視古典音
樂,了解世界上不同的音樂文化,汲取他們的優點,創造出更加美好的音樂!今天的這節就上到這里,請同學們伴隨著美妙的音樂走出教室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